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路新  李垠 《江苏医药》2002,28(8):631-632
胫骨高位截骨术 (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997年 8月以来我们对 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予经胫骨结节外翻截骨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3例 ,女 5例。年龄 5 3~ 6 3岁 ,平均 5 7岁。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术前负重位测量解剖轴股胫角 (FTA)184°~ 195° ,平均 186°。二、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选择原则 :年龄 <6 5岁 ,体重 <90kg ,日常生活中活动量较大 ,肌力良好 ,无下肢血管疾患 ,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90° ,过伸<5°。负重或行走时疼痛明显 ,休息后可缓解 …  相似文献   

2.
智建勋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7-228,234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Ⅴ型骨折15例,Ⅵ型骨折10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0±1.35)个月。随访期内无明显关节面再次塌陷及力线的丢失。术后3个月根据X线片测量胫骨股胫角平均为(175.00±2.39)°,胫骨平台内翻角平均(84.00±3.76)°,后倾角平均为(7.00±2.47)°。终末随访从膝关节活动范围、行走步态、疼痛程度评价,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6.40±2.27)分(64~97分),其中优12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1.04±3.36)%。无膝内、外翻畸形,无钢板、螺钉断裂,无深部感染及内外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能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理想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治疗 2 5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方法 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切口 ,MAY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10例植骨。结果  2 5例均基本解剖复位 ,完全愈合。 16例膝关节屈曲可达 12 0°,6例膝关节屈曲可达 90°~ 12 0°,3例膝关节屈曲可达 6 0°~ 90° ;3例有小于 10°的膝伸直受限 ;5例行走轻度疼痛。结论 使用MAY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粉碎性骨折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本组16例。男1例,女15例;年龄45-66岁。其中膝关节炎4例,双膝关节炎12例。负重正位X线片显示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变窄(3mm以下);解剖肌胫角(FTA)180-185°者5例,186-190°者10例,191-195°者1例。手术方法:(以FTA 185°为例)取胫骨结节上2cm前外侧横形切口约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骨膜剥离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胫前肌的外侧头,切开筋膜于胫骨结节上2cm处,潜行分离髌韧带,向下至胫骨结节,向上分离约2cm至胫骨,然后环形剥离骨膜,电刀骨膜下分离胫前肌附着,向外剥离至胫  相似文献   

5.
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12例患者接受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其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 7例 ,强直性脊柱炎 2例 ,膝关节结核、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各 1例。术前膝关节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5例 ,屈曲位挛缩畸形 6例。结果 伸直位强直病例 ,术中最大屈膝达到 4 5°~ 80°,但 1例发生髌腱胫骨止点处撕裂。屈曲位挛缩病例 ,均在术中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8 3个月 (6~ 2 7个月 ) ,膝关节平均屈曲活动度为83 5°(6 0°~ 135°) ,无伸直受限者。HSS评分平均为 81 5分 (72~ 89分 ) ,比术前提高了 4 8 1分。结论 可旋转铰链膝的设计基本符合膝关节的正常生理 ,近期随访效果优良。可旋转铰链膝主要适用于内、外侧副韧带已损坏 ,或关节内结构严重破坏 ,内外翻畸形大于 2 5° ,或有膝关节屈曲挛缩、伸直位强直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8例(11膝),其中单膝置换5例,双膝同时置换3例,内翻5例(6膝)5°~20°,外翻3例(5膝)10°~30°,屈曲挛缩7例(10°~25°),7例采用LINK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1例采用Uinted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结果随访时间3~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基本消除,膝关节屈曲度105°~130°,术前HSS评分26分,术后2周评分80分,术后6月评分90分,按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对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应用高位腔骨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对24例(29膝).进行平均10.6年的随访。结果显示,82.6%疗效优良或满意。疗效与年龄有关,理想的股胫角度(简称FTA)168°~172°。50岁以下,FTA为165°~175°多能获得满意以上结果。术式选用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抑或倒V截骨.应根据有无髌股关节炎而定。只要选择恰当.疗效与术式无关。本结论是治疗60岁以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应首选高位胫骨截骨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3年起,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2例膝关节僵直,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14~59岁。其中住院13例,门诊19例。引起膝关节僵直的原因为股骨骨折16例,髌骨骨折8例,股骨开放性骨折感染3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滑膜结核2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广基型)各1例。本组股骨开放性骨折感染有1例为双侧的,僵直时间6~9个月者23例,10~12个月以上9例。治疗前活动范围除1例髌骨骨折引起膝关节僵直半年在外院行伸膝装置粘连松解股直肌延长伸直为5°外,余均为零度,屈曲均在0~45°,平均24°。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包括主动的功能锻练、理疗、中草药熏洗及麻醉下的被动屈曲活动。主动锻练为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被动锻练为适当作轻柔的按压膝关节  相似文献   

9.
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内翻型骨性关节病的机理及疗效.方法 对63例(65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病患者先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再行胫骨高位截骨,二者一次完成.术后在可活动支具保护下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6~45月,平均21月.股胫角由术前的平均183°(182°~186°)纠正至173°(170°~174°),参照Lyshoml-Ⅱ评分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本组优38例;良22例;可3例;无差.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既解决了骨性关节病的内环境、又纠正了膝内翻,有效的缓解内翻型骨性关节病症状、可延缓或免除行人工关节置换,是单间室骨性关节病首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4月,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8例(10侧),男3例,女5例。年龄45~67岁,平均49岁。单侧6例,双侧2例,左侧6例,右侧4例。钢板内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6例。结果 8例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截骨愈合时间3~5个月,无切口感染及化脓性关节炎、截骨不愈合发生。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术前平均51分,术后平均87分;胫股角术前平均内翻5.6°,术后平均外翻5.2°。膝关节疼痛消失6例,明显改善2例。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胫骨近端外翻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诊治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28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踝关节前外侧和前侧有局限性压痛;关节背伸-20°~-5°,平均-10.7°;跖屈30°~40°,平均34.5°。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总分为(47.82±9.24)分,疼痛评分为(7.36±1.02)分。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和距骨均有骨赘增生,MRI显示20例有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镜下行胫骨前缘或距骨骨赘磨削,刨削清理前外踝的瘢痕和增生滑膜组织,清除剥脱软骨。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22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背伸达15°~25°,平均19.8°;跖屈35°~45°,平均41.7°。4例轻度受限,背伸5°~15°,平均7.3°;跖屈35°~45°,平均38.5°。2例持续行走3~4h后踝关节出现疼痛,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背伸0°~5°,平均2.6°;跖屈35°~40°,平均37.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总分为(88.75±9.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2,P=0.000);疼痛评分为(1.42±1.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2,P=0.0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征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带血管蒂双叶筋膜瓣移位于膝关节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新方法。方法用膝最上动脉的关节支和隐支为蒂的双蒂筋膜瓣包绕清理后的股胫和髌股关节。结果术后随访1.5~2.5年,双膝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活动度右术前10°,术后110°,左术前20°,术后120°。按美国膝关节学会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2%。结论带血管蒂双叶筋膜瓣移位于膝关节内,具有关节稳定性好,手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自1958年 Jackson 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以来,相继有许多报导,并都取得满意效果,而国内公开报告仅见一篇。现将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经胫骨结节上方截骨治疗后,1~5年随访结果及治疗有关问题,做一初步报告。临床资料1979年8月~1983年1月,为8名患者9个膝,行胫骨结节上方截骨术。年龄30~68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伴膝内翻畸形中,计有胫骨上1/8骨折畸形愈合1例,佝偻病双膝内翻形1例,其它均为膝关节原发骨性关节病。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在单腿直立负重位 X 线片上,沿股骨干和胫骨干纵轴,各引一直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随访12~30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所有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胫股角从术前的平均内翻4°达到术后平均外翻11°,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3±8.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6±6.5)分。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股骨髁间粉碎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植骨,分别使用DCS(动力加压髁螺丝钉和侧板)、解剖型髁支持钢板结合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早期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者35例,5例因骨质碎片缺损范围较大,术后仍有2~3cm移位。术后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行走无痛。34例屈膝>100°,6例屈膝<90°,拆除内固定时行关节松解,屈膝增至100°以上。术后肢体短缩1.0~2.5cm者2例,并有10°以内的内翻。疗效评价:采用Neer评分法评分[1],术后的优良率92.5%,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通过关节内骨折的复位、骨折端软组织的保护、坚强内固定加植骨以及早期功能锻炼,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侧下肢复杂多发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男 2 8例 ,女 8例。经切开复位 ,股骨干用交锁髓内钉并钢板内固定 ,胫骨干单侧外固定型支架或钢板固定 ,股骨髁和胫骨平台拉力螺丝钉和 (或 )AO解剖钢板内固定 ,髌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外踝钢板内固定。结果  31例获得随访 6~ 64个月 ,平均 2 6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 1 1 5° ,优良率 83 9%。结论 手术治疗同侧下肢复杂多发骨折为首选治疗方法。该损伤中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力学轴线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力学轴线改变与膝关节骨关节炎 (OA)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 5 6名 (112只下肢 ,年龄 13~ 40岁 ,平均 2 4 8岁 )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 5 0例 (87只下肢 ,年龄为 5 4~ 83岁 ,平均 6 7岁 ) ,根据FTA角的不同 ,将膝关节骨关节炎组分成 4组。拍摄下肢全长X线片 ,测定FTA角、颈干角、股骨干倾斜角、胫骨干倾斜角、关节间隙角和股骨力学轴偏位角。结果 正常人群组FTA角、关节间隙角和股骨干倾斜角与OA第 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胫骨干倾斜角和颈干角与OA第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初期OA人群组颈干角、关节间隙角和股骨干倾斜角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OA中后期的改变主要是关节间隙角和胫骨倾斜角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应用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方法 在应用Pem berton术式时作了 3点改良 :( 1)首先在髂坐骨处完成截骨 ,然后由前外 ,沿关节囊向此截骨线完成截骨。 ( 2 )股骨头上缘未能牵引到髋臼上缘以下或股骨头前倾角大于 4 0°的患儿均作股骨短缩、旋转截骨。 ( 3 )髋骨截骨、转向后的空隙用股骨截骨块或同种冻干皮骨环 +髂骨植入。结果  5 2例 ( 66髋 )经 11个月~ 3年随访 ,复位率达 10 0 %。术前髋臼指数 3 5°~ 5 0°,平均 3 8° ;术后髋臼指数 10°~ 2 5°,平均 18°,平均改善 2 0°。术后CE角 2 0°~ 4 2° ,平均 3 2°。按Mckay评定标准 ,关节功能优良率98 5 % ;按SeverinX线评定标准 ,X线片优良率 93 9%。结论 改良Pemberton手术应是 3~ 12岁先天性髋脱位患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2003年1~7月采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42膝)。拍摄患膝站立负重位的X线片,对比观察术前和术后X线片的股骨胫骨角的改变。随访手术效果,HS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年,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站立负重位X线片股骨胫骨角术后较术前减少[(171.8±2.59)度比(189.2±4.22)度],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手术优良率为98%。结论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使用可提高对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个正常成人膝关节的CT资料,测量临床上采用不同的股骨假体旋转参照轴可能引起的潜在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角度。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地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其中股骨假体旋转分别以上髁轴线、前后轴线的垂线、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来确定,可能产生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交角的平均值分别为4.54°、7.26°、4.88°。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会导致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产生,而上髁轴线及相对于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