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密切,其许多临床症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或相似,且约有2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本文就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密切,其许多临床症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或相似,且约有2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文中就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系统性红瘫狼疮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在正常人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2例正常人和32例SLE患者血中6种APA。结果正常人IgG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抗磷脂酸抗体(aPA)、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和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的阳性率分别为6.10%、6.10%、7.32%、7.32%、3.66%和3.66%,IgM型aCL、aPA、aPC、aPS、aPE和aPI的阳性率分别为2.44%、3.66%、3.66%、6.10%、6.10%和4.88%。SLE患者IgG型aCL、aPA、aPS、aPC、aPI的A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IgM型aCL、aPA、aPS、aPE、aPC的A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SLE时IgG和IgM型AP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71.88%。结论在正常人中存在滴度较低的APA;这些APA互相间有一定的关系,多同时出现。SLE时进行APA检查,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ACA在SLE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0例SLE患者血清中ACA进行检测,并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1.正常人IgG、IgM、IgA型ACA的结合指数(BI)值分别为1.48±0.43、1.46±0.43和1.00±0.33.2.SLE组BI值IgG-ACA、IgM-ACA、IgA-ACA分别为3.04±1.25、3.07±1.61、1.96±1.05,与正常组BI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ACA与SLE患者部分临床表现如血小板减少、血管炎、肾脏病变、雷诺现象及实验室指标如低补体C3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ACA与抗核抗体(ANA)之间呈直线相关,ANA分别与IgG-ACA相关,r=0.912;与IgM-ACA相关,r=0.870;与IgA-ACA相关,r=0.758.P值均<0.01.结论1.SLE组AC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ACA与SLE患者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等密切相关.3.各型ACA与ANA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说明ACA值可以作为评价SL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抗心磷脂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管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放磷脂抗体展开一种抗磷脂抗体,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入研究较多的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本文着重阐述抗心磷脂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抗心磷脂抗体属于一种抗磷脂抗体,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本文着重阐述抗心磷脂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多发生静脉血栓,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公认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中国人APCR的发生为获得性,抗磷脂抗体是导致APCR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抗心磷脂抗体(ACA)在SLE患者中检出率为32.4%.我们对68例SLE患者进行APCR以及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测定,分析当SLE患者APCR阳性时对上述各系统的影响及在病程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国内报道不多,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5岁。左下肢肿痛1年余。下肢静脉造影示左侧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血栓形成,伴管腔中度狭窄。实验室检查:ACA>120pl IgG-u/mL,β2-GPⅠ99RU/mL。血RPR 1:16,TPPA阴性。诊断:抗磷脂综合征;RPR假阳性。本文对梅毒血清学实验生物学假阳性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与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6例梅毒患者、32例SLE患者和11例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结果:①梅毒患者抗磷脂抗体的吸光度(A值)[lgG型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除外]和IgM型阳性率[抗磷脂酸抗体(aPA)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IgG型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只有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磷脂酸抗体(aPA),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②SLE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和阳性率[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和IgM型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③DM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④梅毒和SLE患者总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抗磷脂抗体与感染时有所不同;抗磷脂抗体虽然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但以SLE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组针对血管内应细胞膜表面抗原系统的异质型抗体.其出现、滴度及其所针对的抗原的抗原谱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和继发性血管炎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SLE相关.尤其与SLE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但对其能否作为判断SLE商情活动及预后的  相似文献   

1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1岁。6个月前间断出现双下肢紫癜,7d前双小腿出现红斑和坏死,疼痛剧烈,抗心磷脂抗体IgM明显升高,狼疮抗凝物(LAC)和抗β2-糖蛋白I(β2-GPⅠ)均(+),皮损组织病理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诊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予抗凝治疗3周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提示临床医师对此类坏死皮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及时予以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 NCA)及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 SL E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99例活动期 SL E患者 ,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 AN CA,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 A CA。结果 具有皮肤血管炎表现的 SL E组 A NCA阳性率为 30 .8% (39例中 12例阳性 ) ,无血管炎表现的 SL E患者 ANCA阳性率为 8.3% (6 0例中 5例阳性 )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ACA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同时 A 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A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在肾脏损害、关节症状、雷诺现象及低补体、抗 ds DNA抗体或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检测 A NCA对于 SL E合并皮肤血管炎具有一定意义 ,其对于 SL E合并内部器官血管炎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3岁.因乏力伴下肢肌痛2个月、面部皮疹1个月,于2010年12月7日就诊我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乏力,伴双下肢肌肉疼痛,1个月前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口腔黏膜出现数个浅溃疡,未诊治,额部、下颏、双耳郭亦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伴少许鳞屑,3d前双手掌及指尖出现血管炎样改变,自觉脱发明显增多,乏力渐加重,行走困难,表情淡漠.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明显光敏感,无雷诺现象,无关节痛.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及家族中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主因面部皮疹2年,伴发热1周,于2008年9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下眼睑出现红色斑疹,无痛痒,面积渐增大;2个月后,右面颊部又出现一硬币大小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系统性硬皮病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19岁,面部、双手暗红斑、硬肿半个月,伴四肢关节痛。面部红斑日晒后加重。专科情况:面颊部、口鼻周围淡红斑,呈蝶形分布,伴硬肿,双手指肿胀,呈腊肠样改变,手背皮肤发紧、变硬,握拳受限;双足趾末端稍发绀,皮温略低;双侧手关节、膝关节轻度压痛。辅助检查:尿蛋白(+++),两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为595.0↑mg/24h、581.9↑mg/24h;免疫5项:C3 0.67↓g/L,C4 0.11↓g/L;自身免疫抗体:ANA定量1∶3200阳性(核仁+粗颗粒),nRNP/Sm-免疫印迹法阳性↑,Sm阳性↑,SS-A强阳性,Ro-52强阳性,SS-B阳性,Scl-70强阳性;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胶原增粗,肿胀,胶原间少许粘蛋白沉积,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组织细胞、个别嗜中性白细胞,脂肪小叶间隔增宽,胶原硬化。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扁平苔藓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扁平苔藓。患者女,28岁,面部蝶形红斑3个月,躯干、四肢紫红斑丘疹伴脱屑1个月,伴关节疼痛。血清抗核抗体及抗Sm抗体均阳性。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5岁.因躯干、四肢红斑及瘀点2个月余,伴乏力、恶心1个月余,于2007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背部出现红斑和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予哈西奈德溶液(乐肤液)和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派瑞松)等外用,瘙痒减轻,但皮损渐增多,并波及下肢和手足.1个月前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伴腰骶部及四肢近端肌肉隐痛,无光敏感或口腔溃疡.再次于外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减少"(具体不详),予盐酸小檗胺(升白胺)口服治疗,未见好转.因躯干及四肢皮损进行性加重,遂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4岁,左耳廓红肿痛伴双眼红肿1个月,病程中有关节痛,无口腔溃疡.体检:左耳廓暗红色肿胀,触压痛,耳垂未受累.血常规白细胞7.8×109/L,淋巴细胞 1.5×109/L,Hb 108 g/L;Coombs-IgG(+);尿常规潜血(2+),蛋白(+);ANA 1∶1 280(+)核颗粒型,抗 ds-DNA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