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判断抗感染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肺炎患者30例(其中29例经抗菌药物治疗后X线摄片和临床症状显示好转,为治疗后组)、支原体肺炎患者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D64指数和CRP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728,P=0.001)。CD64指数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1%,CRP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78%。结论CD64指数测定有助于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抗感染疗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2.
孙丽  楼燕茹  牧启田 《检验医学》2010,25(2):100-10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判断抗感染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肺炎患者30例(其中29例经抗菌药物治疗后x线摄片和临床症状显示好转,为治疗后组)、支原体肺炎患者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D64指数和CRP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728,P=0.001)。CD64指数诊断细菌性怖炎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1%,CRP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78%。结论CD64指数测定有助于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抗感染疗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91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29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30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比较三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结果 1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性肺炎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PCT能很好地鉴别肺炎患儿的种类;PCT、CRP、WBC及N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者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肺炎20例(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20例(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G-CSF水平。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sIL-2R、CRP含量;比较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分析肺炎患儿体温与血清G-CSF水平关系。结果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60例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为61.7%,其中1~2岁患儿的血清G-CSF阳性率最高。60例患儿中发热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发热患儿。结论测定血清中G-CSF、sIL-2R、CRP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小儿肺炎感染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肺炎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30)、病毒性肺炎组(n=30)、支原体肺炎组(n=30)。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n=17)、中轻度组(n=40)、重度组(n=33)。选择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小儿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CRP水平;比较中轻度组、重度组、危重组患儿的CRP水平。结果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CRP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P 0. 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CRP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P 0. 05);危重组患儿CRP水平高于重度组,而重度组高于中轻度组(P 0. 05)。结论 CRP检测在小儿肺炎感染类型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爱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389-1389,1392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小儿肺炎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8例)和支原体肺炎组(52例),对照组(51例)选自同期我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所有病例均分别于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及治疗后恢复期(入院第8-10天)取血测定CRP。结果小儿肺炎急性期观察组两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CRP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恢复期随着肺炎的逐步好转CRP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CRP水平在各组之间仍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与恢复期同组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RP是反映小儿肺炎病程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对于肺炎病原体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病情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4例细菌性肺炎,3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3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及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的血清PCT、CRP 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CRP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82例,分为病毒性肺炎组(32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细菌性肺炎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结果各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毒性肺炎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最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组,各肺炎组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94.74%)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72.41%)高于非发热肺炎患儿(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检测G-CSF、sIL-2R、CRP水平对诊断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PCT)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与小儿肺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高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分为细菌组、病毒组和支原体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所有儿童外周静脉血中的PCT和hs-CR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功能细胞相关的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各组间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肺炎患儿hs-CRP水平则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PCT水平和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3个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炎患儿的CD3+和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肺炎组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则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和PCT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依据,对提高其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明肺炎患者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值得临床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肺炎(MPP)组61例,细菌性肺炎组53例,病毒性肺炎组4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儿童的血清CRP、PCT水平。将MPP组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33例)和重症组(28例),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MPP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重症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水平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在MPP的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评估MPP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入院肺炎患者82例,其中病毒性肺炎28例、支原体肺炎27例、细菌性肺炎27例,以期间随机选取的体健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对照组空腹12h静脉取血,分别检测其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结果 WBC:细菌性肺炎组[(9.62±3.61)×109/L]高于病毒性肺炎组[(5.28±2.1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细菌性肺炎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细菌性肺炎组(1.81±1.41)ng/mL、对照组(0.04±0.03)ng/mL、病毒性肺炎组(0.10±0.08)ng/mL、支原体肺炎组(0.13±0.13)ng/mL,对照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3个肺炎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ng/mL为阳性阈值,对照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PCT阳性率进行比较。细菌性肺炎组PCT阳性率(96.30%)远远高于其余各组,并且病毒性肺炎组(0.00%)、支原体肺炎组(3.70%)和对照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全定量检测是一个比较好的鉴别细菌性肺炎和其他因素引起肺炎的指标,对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为小儿细菌性肺炎、小儿支原体肺炎各3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其治疗前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的血清CRP的平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1);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血清CRP在小儿肺炎的鉴别与治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肺炎患儿CRP、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6例肺炎患儿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及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为细菌组(n=133例)、病毒组(n=168例)和支原体组(n=165例)。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4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1~3 d)、恢复期(4~20 d)及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发病急性期血清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观察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水平及异常率。结果细菌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NEUT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低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血清CRP显著低于支原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NEUT均显著低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均P<0.05);支原体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LYMPH显著高于对照组、NEUT低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组及支原体组急性期CRP血清水平及CRP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及恢复期CRP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与白细胞,可以提高小儿肺炎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标本,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痰液中PCT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1)。支原体肺炎组痰液中PCT值轻度增加,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3组痰液PCT阳性检出率均略高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易得的标本,痰液PCT的检测可作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和4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同时收集4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体检组。检测血常规及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RDW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RDW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和CRP联合检测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1.5%,AUC为0.868;诊断支原体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82.4%,AUC为0.839。结论 RDW和CRP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鉴别诊断,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儿童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类型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儿科2016-01—12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36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115例,120例,125例。另选择某院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36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