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兔VX2乳腺癌CT灌注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兔VX2乳腺癌模型功能MSCT(fMSCT)灌注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检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特点.方法 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于兔乳晕周围注入VX2组织块悬液1 ml.瘤组织生长2周后对荷瘤兔进行CT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灌注参数均值,16只荷瘤兔取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对获得的肿瘤与肌肉灌注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灌注参数与VEGF值间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兔VX2乳腺癌肿瘤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228.21±13.13)ml·min-1·100 mg-1、(13.45±1.01)ml·100 mg-1、(3.50±0.20)s、(7.85±1.18)ml·min-1·100 mg-1;兔肌肉组织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66.10±22.11)ml·min-1·100 mg-1、(1.88±1. 80)ml·100 mg-1、(23.87±0.63)s、(1.55±0.38)ml·min-1·100 mg-1,肿瘤CT灌注参数BF、BV和PS均值明显高于肌肉组织,MTT低于肌肉组织,2组间的BF、BV、MTT及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83、13.63、27.72、20.54,P值均<0.01).兔VX2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均值为7.33±0.27,分别与BF(r=0.712,P<0.01)、BV(r=0.647,P<0.01)和PS(r=0.627,P<0.01)存在正相关,与MTT(r=-0.564,P<0.05)存在负相关.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索(Rh-endostatin)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肿瘤周边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单纯TACE组;B组:TACE+内皮抑素组;C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3组于治疗前后均行CT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肝动脉指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各组于第1次灌注扫描后分别处死1只肿瘤兔,介入治疗后10d行第2次灌注扫描,并处死所有肿瘤兔.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肿瘤周边CT灌注参数HBF、HBV、HAF、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均有明显降低,B组较A组明显增高;B组中MVD、VEGF较A、C组显示减低,A组MVD、VEGF较C组稍显增高(P<0.05).3组中肿瘤VEGF与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B组中HBF,HBV、HAF、PS分别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5),而A、C组中HBF、HBV、HAF、PS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 TACE联合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癌与单纯TACE比较,可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显著地抑制治疗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螺旋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螺旋CT(S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SCT单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所选层面的癌灶、靶动脉的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血流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H)、对比剂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癌灶的灌注量(PF)。测定癌组织VEGF的表达。将结、直肠癌的VEGF的表达与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且两者亦分别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87%(26/30),其与各灌注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VEGF、各灌注参数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与SCT灌注成像均能反映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状况,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使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监测兔肝VX2肿瘤生长的价值。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手术于肝右叶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前、种瘤后第1周、第3周行CT灌注扫描。应用反卷积算法计算肝脏的灌注参数:血流速(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和到达时间(IRFT0)等。比较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灌注参数的变化。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只兔中共9只成功建立VX2种植模型。9只种植成功的兔肝中CT发现病灶9个,种植后第1周时扫描9只兔均可见肿瘤,直径约为(0.5±0.1)cm,第三周时肿瘤直径(2.6±0.6)cm。种瘤前肝实质、种瘤后第1周和第3周时肿瘤区域CTPI灌注参数BF、BV、PS、HAF、MTT、T0分别为(172.11±10.87)ml/(100g·min)、(31.02±3.02)ml/100g、(16.82±4.34)ml/100g·min、0.1224±0.0068、(11.24±1.20)s、(5.15±0.26)s;(128±5.04)ml/(100g·min)、(25.15±0.86)ml/100g、(14.79±5.18)ml/100g·min、0.7780±0.0514、(9.82±0.47)s、(3.43±0.12)s与(237.00±8.83)ml/(100g·min)、(33.11±1.89)ml/100g、(18.78±6.25)ml/100g·min、0.9440±0.0124、(10.12±0.21)s、(1.86±0.05)s。HAF、T0、B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MTT、P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PI参数HAF、T0、BF值可监测肝脏VX2肿瘤生长过程,较好反映了VX2肿瘤的动脉供血为主的本质,有希望在肝癌的检出及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兔VX2 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 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 天行MRI 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 和MSI 分别为(208.341±2.226) ms、78.334±8.152、(24.059±1.927) ms、38.221±2.443 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 ms、123.203±19.455、(17.061±1.834) ms、125.740±4.842 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 和TM 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 和MSI 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脏PWI 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15只日本长耳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接种VX2肝移植瘤,对照组5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肝MSCT灌注扫描后牺牲,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实验组10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MSCT灌注扫描后行开腹肿瘤内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再于介入治疗后3及30 d行CT灌注扫描,牺牲后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比肿瘤边缘组织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和肝动脉灌流量(HAP)的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实验组兔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MVD结果,对照组灌注参数与MVD结果比较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周边区治疗前、治疗后3及30 d BF分别为(280.62±59.87)、(322.03±86.94)、(177.05±75.%)ml·min-1;HAF分别为0.59±0.08、0.89±0.12、0.23±0.07;HAP分别为(189.26±25.46)、(251.57±31.78)、(40.90±5.17)ml·min-1·m-1.治疗后3 d H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3 d BF、HAF、HAP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BF、HAF、HAP均降低(P均<0.05).对照组移植瘤种植后14 d BF、PS、HAF、HA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726、0.870、0.889,P<0.05).实验组介入治疗后30 d MVD(21.8±3.5)条/高倍视野(HP)较对照组MVD(43.9±4.0)条/HP减低(t=12.271,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评价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代替MVD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兔VX2肿瘤CT灌注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兔VX2软组织肿瘤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在双侧兔大腿接种VX2肿瘤,接种2周后CT灌注检查,然后单侧(右侧)局部大剂量放疗,左侧作为对照组.放疗后7~8 d做第二次CT灌注检查,随后取出肿瘤,用Weidner技术计算肿瘤标本的MVD.结果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的相应值.VX2肿瘤放疗后,肿瘤MVD下降,BF、BV和PS值也随之下降,肿瘤的BF、PS、BV均与肿瘤MVD呈正相关.结论兔VX2肿瘤的BF、BV和PS均与肿瘤微血管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
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制作及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及螺旋CT监测的价值.方法将兔VX2瘤组织块混于生理盐水中,经开腹注入45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左、肝右或肝中叶内,接种后的不同时期行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结果在45只兔中有40只接种成功,原位成瘤率为88.8%,其中肝脏单发结节有25只,多发结节15只,分别占62.5%、37.5%,原位成瘤伴有异位种植的有9只.CT检查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肿瘤边缘增强,2周内阳性率为46.7%,第3周为90.0%,不同时期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12,Ρ<0.05).结论经开腹注射法制造肝癌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易发生异位种植和多发结节,CT平扫加增强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实质肿瘤的MVD与VEGF呈正相关(r=0.82,P< 0.05),且时间-密度曲线(TDC)为流出型和平台型的MVD高于流入型和平坦型(F=6.47,P< 0.01),乳腺癌的MVD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腺体(t=17.67、15.99,P< 0.05).乳腺癌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增强平均值(AV)、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与MVD呈正相关(r=0.44、0.46、0.50、0.49、0.52、0.47,P<0.05).结论 MSCT PI是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活检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兔VX2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天行MRI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和MSI分别为(208.341±2.226)ms、78.334±8.152、(24.059±1.927)ms、38.221±2.443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ms、123.203±19.455、(17.061±1.834)ms、125.740±4.842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和TM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和MSI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肝脏PWI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静脉阻断对兔肝VX2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A组左外叶肝组织部分呈凝固性坏死,HE染色呈均匀红色。B组兔左内叶明显萎缩,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其瘤体最大径平均为(2.55±0.46)cm,明显小于D组(3.59±0.37)cm(t=5.57,P〈0.001)。实验A、B、C组及D组的平均VEGF表达强度值分别为0.10±0.06,0.66±0.21,0.28±0.09和1.48±0.32。A组明显低于C组(t=5.07,P〈0.001),B组明显低于D组(t=6.38,P〈0.001)。结论门静脉阻断可使兔肝VX2移植瘤的VEGF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12.
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CT征象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2例,分析其CT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细胞内的VEGF染色,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的程度与其病理分级、病变复发密切相关。星形细胞瘤CT密度的不均匀性、瘤周水肿范围、占位效应的程度、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程度明显相关,但星形细胞瘤的大小、部位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术前分析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与VEGF表达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vNFH)的MSCT灌注成像和VEGF表达特征。方法:2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实验组共16只,每周两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在给药后第2、4、6、8周周末各处死4只大白兔;对照组共4只兔,在2、4、6、8周周末各处死1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双侧股骨头MSCT灌注检查,计算血流量、峰值增强值(PEI)、峰值增强时间(PTT)、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给予激素后早期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仅在给药后4周,股骨头内PEI下降,MTT增加。给予激素后2周,VEGF在软骨细胞内表达最强,其后表达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给药后6周VEGF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增加。MSCT灌注参数与VEGF在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股骨头微循环变化,激素性AvNFH时不同类型的细胞VEGF表达情况不同,且与MSCT灌注成像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17例)、S2期(13例)、S3期(15例)、S4期(21例)和中晚期肝硬化(22例)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CT增强图像上测量各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将所测结果与病理学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用于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判断S≥4即早期肝硬化的评价。结果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从S3期开始至肝硬化期逐渐增宽,其中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增宽与对照组、S1~S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04, P<0.01)。ROC曲线显示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判断S≥4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诊断宽度为≥10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和71.4%。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VEGF与CT灌注参数间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CT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对17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天及术后7~10天测量血清VEGF水平,同时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 结果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HBF、H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与HBF、HAF、HAP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CT灌注可帮助评价肝癌TACE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常兔脑多层螺旋CT灌注及MR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在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健康新西兰种大白兔15只,行CT平扫后,选择基底节层面及相邻层面,经耳缘静脉途径以0.5ml/s速率注入CT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50s多层动态扫描;CT造影剂排空后,经耳缘静脉途径快速团注MR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43s多层动态扫描,经后处理获得CT及MR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测量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小脑的相应值相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CT灌注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MR灌注可反映出全兔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CT灌注及MR灌注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对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及MR灌注成像为兔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 ~ 77岁,平均58.01岁.将CT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FP)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及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结果 (1)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2)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结论 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助于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可作为评价周围型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 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 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 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F、BV 在不同 TNM 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 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 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