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8岁。间断左侧腰痛3年,加重3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时有头晕、恶心、心悸,血压控制不佳,最高达210/150 mmHg。B超示左肾中上极实质内可见大小2.5 cm×2.3 cm较强光团,考虑左肾占位。增强CT示左肾上极偏后方类圆形软组织影,明显强化,直径约3 cm,部分突出于肾实质外,印象:左肾癌。术中见左肾中上极隆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9岁,有高血压症状;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或转移。肿瘤位于肾皮质,直径2 cm,界清。例1具有典型的良性肾球旁细胞瘤特征,即瘤组织实性、片状分布,细胞呈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或弱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腻,缺乏核分裂;间质毛细血管和血窦丰富,透明变性的厚壁血管呈簇状分布。例2则由椭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带状细胞构成,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8~10个/10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呈席纹状或旋涡状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弥漫强(+),SMA不同程度(+);例1和例2的Ki-67指数分别为<1%和20%。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提示恶性潜能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血管或包膜浸润、肿瘤体积大、高核分裂象及年长或年幼患者。明显核异型对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男5例,女1例,初诊年龄[26.2±5.7(18~37)]岁,就诊时高血压6例,血浆肾素活性[基础(6479.6±2349.3)ng·L-1·h-1,激发(8446.3±1926.4)ng·L-1·h-1]、血管紧张素Ⅱ[基础(114.8±34.2)pg/ml,激发(297.3±87.1)pg/ml]及血浆醛固酮[基础(0.35±0.04)nmol/L,激发(0.63±0.18)nmol/L]水平增高6例,低血钾4例。除1例拒行CT检查外,5例由动态增强CT定位。结果保守治疗1例,根治性患肾切除1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4例,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证实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术后随访4~160个月,血压、血钾、肾素、醛固酮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球旁细胞瘤具有高血压、高肾素血症、高醛固酮血症、低血钾的临床特点,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定位,免疫组化染色CD34、肌动蛋白(Actin)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阴性是其特征,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2010年10月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病理和预后。【结果】术后3d血压恢复至正常。复查血钾正常。随诊4个月,血压稳定于120/80mmHg。肾功能、血钾正常。超声、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产生肾素的肾小球球旁良性肿瘤,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压和低血钾。确诊需依靠临床表现、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早期诊断与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3例肾球旁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1例失访,另2例分别随访10个月和3 a,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血压血钾正常。结论:球旁细胞瘤是肾脏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高血浆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及低血钾的综合征,确诊病例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2010年10月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病理和预后.[结果]术后3 d血压恢复至正常.复查血钾正常.随诊4个月,血压稳定于120/80 mmHg.肾功能、血钾正常.超声、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球...  相似文献   

8.
肾球旁细胞瘤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celltumorofthekidney)是一种罕见的肾内良性肿瘤,我院于2009—04—27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在全麻下行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经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患者女 ,4 0岁 ,以无明显诱因发作性头痛、头昏 3年余 ,加重半月入院 ,血压 2 0 / 14kPa ,伴恶心、呕吐 ,全天BP为 2 8~ 32 / 18~ 2 4kPa。实验检查 :2 4h尿VmA15 1 2 μmol/d、ATⅡ2 16 78pg/ml。其它 (- ) ,CT平扫 :腹主动脉左后外方一软组织块影 ,约 3cm× 5cm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 ,CT值33Hu ,肿块呈长轴生长 ,包绕主动脉 (图 1)。增强扫描见左膈后夹角内结节及腹主动脉旁肿块均匀强化 ,CT值 10 5Hu(图 2 ) ,左肾上腺内侧支显示欠清晰 ,肿块与周围邻近组织分界清晰。诊断为 :左后腹膜 ,异位嗜铬…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22岁,于10个月前妊娠体检发现血压升高,终止妊娠后因多次"血压升高"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患者无乏力,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血钾3.65 mmol/L。CT提示:左肾上极可见一大小约1.5 cm×1.5 cm×1.0 cm的占位,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各期轻度强化,边界尚清。结论:左肾占位,考虑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6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2月余"入院。血常规、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正常。CT:左肾实质内可见4.8cm×3.6c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方式为"快进快出",左侧肾盂明显受压;右肾及右侧肾盂、肾盏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CTA:左肾动脉增粗,为病灶供血;肿块包绕左肾动静脉分支。影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70岁.主因间断性胸闷、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4天入院,临床诊断为交界性早搏.入院后行腹部B超检查:右肾大小正常,于右肾门内侧见一无回声囊腔,大小4.5cm×2.5cm,边界清楚,囊壁厚约0.3cm,形态不规则,略呈漏斗状,与输尿管相连,随体位形态略有改变.肾窦无分离,肾盏无扩张,于肾窦下部见一无回声囊腔,大小2.25cm×1.23cm,边界清,近圆形(图1),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右肾盂旁囊肿,右肾外肾盂不除外.CT检查提示:右肾盂旁囊肿,右肾外肾盂可能性大.逆行肾盂造影结果为:右肾外肾盂畸形.  相似文献   

15.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肾脏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良性经过。目前的资料显示:以前被当作肾癌的实性肾实质肿瘤,其中3%~7%实际上是肾嗜酸细胞瘤。临床上肾嗜酸细胞瘤并不罕见,但国内文献报道不多。2004年4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1岁。因头昏、浮肿2年,心悸 气急半月,临床诊断肾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全心衰入院。超声检查显示左肾正常,右肾中段肾实质腹侧缘见37×37mm圆形低回声光团,边缘明亮光整,内部回声稍强,后方回声无改变。x线后腹膜充气造影显示右肾上极内侧见一肿块影,部分与肾上极重叠。  相似文献   

17.
肾恶性血管球瘤1例报道及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报告1例原发于肾的恶性血管球瘤,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肾恶性血管球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肾恶性血管球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但其诊断的确立需排除肾血管旁细胞瘤、血管外皮瘤、肾腺瘤等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结论:恶性血管球瘤是肾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易与肾癌混淆,明确诊断需依靠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肾小球旁细胞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旁细胞瘤 (juxtaglomerularcelltumor,JGCT)是以分泌大量肾素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为特点的罕见良性肿瘤。我院于 1997年 11月~ 1999年 10月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男 ,35岁。因反复阵发性头部胀痛 8年入院。血压 2 4/15kPa ,血钾3 0mmol/L ,卧位血醛固酮 1 119nmol/L。血浆肾素活性 :基础 >6 0 0 0ng·L-1·h-1,激发 >6 0 0 0ng·L-1·h-1,血管紧张素Ⅱ :基础 2 6 2ng·L-1·h-1,激发 >80 0ng·L-1·h-1。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肾动脉…  相似文献   

19.
肾包虫病1例     
1病历摘要 男,24岁。左下肢麻木2周,行MRI检查时发现左肾下极可见囊实性混杂占位,患者曾在内蒙古生活4a,有牛羊接触史。入院查体: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20.
肾嗜酸细胞瘤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形态、回声水平及血流特点.结果 12例RO患者中,超声准确定位所有病灶,其中3例误诊为肾癌,9例未能做出定性诊断.超声发现8.33%RO有中央星状瘢痕,66.67%回声均匀、75.00%边界清晰、91.67%形态规则和58.33%为等回声,66.67%肿瘤周边见环绕血流,50.00%内部多血供,且呈轮辐状分布,41.67%少血供,8.33%无血供.结论 超声对RO定性诊断较困难,但对内部回声均匀、界清、血流轮辐状分布、尤其有中央星状瘢痕的肾实性肿物,应考虑RO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