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痰液离心沉淀法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培养分支杆菌的阳性率与其他5种方法的对比. 方法对146例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别作涂片、Bactec 法检测和 2% NaOH 碱处理后,吸取标本管内上清液体、中部液体、自沉淀液体和离心沉淀法后的标本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结果离心沉淀法阳性率最高为39.7%,Bactec 法阳性率为35.6%,中部液体阳性率为30.8%,自沉淀液体和涂片阳性率为30.1%,上清液体阳性率为28.8%.结论离心沉淀法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阳性率优于其他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液离心沉淀法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培养分支杆菌的阳性率与其他 5种方法的对比。方法对 146例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别作涂片、Bactec法检测和 2 % Na OH碱处理后 ,吸取标本管内上清液体、中部液体、自沉淀液体和离心沉淀法后的标本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结果离心沉淀法阳性率最高为 39.7% ,Bactec法阳性率为 35 .6 % ,中部液体阳性率为 30 .8% ,自沉淀液体和涂片阳性率为 30 .1% ,上清液体阳性率为 2 8.8%。结论离心沉淀法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阳性率优于其他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结果比较痰液结核杆菌(TB)阳性率。方法:痰直接涂片和浓集涂片找抗酸杆菌;痰培养;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液TB—DNA。结果:浓集法较直接法阳性率有大幅提高,培养法阳性率较低。对50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人高度怀疑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检测表明,FQ—PCR检出28份阳性,直接法检出6份阳性,浓集法检出16份阳性,培养法检出12份阳性,其中1例假阳性,其余证实无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几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结论: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应提倡用浓集法,FQ—PCR法检测TB—DNA可列入TB实验诊断常规项目,涂片。培养,及FQ—PCR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法和涂片法检测分枝杆菌的一致性。方法采集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先进行直接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然后用基因芯片法平行检测分枝杆菌。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136例患者痰标本用基因芯片法共检测出抗酸杆菌69例,阳性率为50.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56例(81.2%),非结核分枝杆菌13例(18.8%);涂片法共找到抗酸杆菌50例,阳性率为36.8%。结论基因芯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而且可以检测出抗酸杆菌的种类,其结果明显优于涂片法,为临床鉴别肺部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BacT/ALERT 3D检测系统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6例结核患者的痰液,胸腔积液,病灶组织,脑脊液等标本同时采用BacT/ALERT 3D检测系统和涂片法进行检测。结果 BacT/ALERT 3D检测系统快速培养分支杆菌的阳性率为39.9%,阳性检测时间为14.1天,涂片法阳性率为14.7%,阳性检测时间为1天。结论 BacT/ALERT 3D检测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分支杆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支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1340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为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l%,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痰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痰检出率高于即时痰(P〈0.05)。[结论]提高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进行检测,同时应重视痰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消化集菌法进行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10月门诊和住院疑似肺结核225例的痰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和消化集菌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比较。结果 225例痰标本采用消化集菌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38.67%,直接涂片法25.78%,消化集菌法检出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P0.05)。镜下检出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数量时的阳性率消化集菌法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尤以结核分枝杆菌在(++++)时最明显,此时消化集菌法阳性率35.63%,直接涂片法1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消化集菌法用于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检出阳性率高及实验室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六种分枝直菌培养方法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痰液离心沉淀法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培养分支杆菌的阳性率与其他5种方法的对比。方法 对146例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别作涂片、Bactec法检测和2%NaOH碱处理后,吸取标本管内上清液体、中部液体、自沉淀液体和离心沉淀法后的标本接种于酸罗氏培养基。结果 离心沉淀法阳性率最高为39.7%,Bactec法阳性率为35.6%。中部液体阳性率为30.8%,自沉淀液体和涂片阳性率为30.1%,上清液体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与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作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并分别作痰抗酸涂片、培养、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病程长短、初复治、有无空洞的比较;对70例活动性肺结核、1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分别为30例、3例、0例,其中87例抗酸染色与罗氏培养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12例(13.79%)。病程大于12月者明显高于小于1月者(P<0.01),复治病人明显高于初治病人(P<0.01),有空洞者明显高于无空洞者(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L型结核菌的存在是结核病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痰、血等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检测,对于提高结核病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与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作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并分别作痰抗酸涂片、培养、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病程长短、初复治、有无空洞的比较;对70例活动性肺结核、1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分别为30例、3例、0例,其中87例抗酸染色与罗氏培养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12例(13.79%).病程大于12月者明显高于小于1月者(P<0.01),复治病人明显高于初治病人(P<0.01),有空洞者明显高于无空洞者(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L型结核菌的存在是结核病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痰、血等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检测,对于提高结核病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河南省结核病的分枝杆菌菌种类型、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 方法 对研究现场所有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涂片和痰菌培养;用鉴别培养基和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 结果 共收集患者2661份痰标本,应用痰涂片、痰培养和双重PCR三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病原学分析,发现涂片阳性者179份(占6.5%);培养阳性菌株245份,阳性率为9.2%,其中225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占91.8%,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6株,占2.4%,13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占5.3%,1株为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占0.4%。药敏检测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为24.0%(54/225),4种药物的耐药率链霉素16.9%(38/225),异烟肼 16.0%(36/225),利福平 9.8%(22/225),乙胺丁醇8.4%(19/225)。耐单药菌株20株,占8.9% ,耐2种药以上的多药耐药为15.1%(34/225),其中,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及2种以上抗生素菌株即耐多药株(MDR-TB)菌株19株,占8.4%(19/225)%。男、女性结核病患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8214,P0.05),耐药与年龄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868,P0.05),复治病例耐药率与初治病例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7193,P0.05);复治病例MDR-TB耐药率与初治病例MDR-TB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361,P0.05)。 结论 河南省尉氏县的结核病病原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对复治病例、较年轻病例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在诊断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肺结核患儿作为肺结核组,另外选择同时期21例排除肺结核感染的肺部疾病患儿作为非肺结核组。全部患儿均行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BALF中Tb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纤支镜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荧光定量PCR的敏感度分别为19.05%、14.29%、76.19%,特异度分别为100.00%、100.00%、95.24%,PPV分别为100.00%、100.00%、94.12%,NPV分别为55.26%、53.85%、80.00%。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中TbD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纤支镜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76.19%比19.05%、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中的TbDNA,具有快速、敏感度高、特异度高的特点,利于早期诊断肺结核,尤其是对于痰涂片检测呈阴性及无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患儿,可以明显提高确诊率,其结果能够作为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HIV/AIDS患者中筛查活动性结核(TB),并对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活动性rrB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调查南宁市和柳州市4家AIDS定点诊疗机构的660例HIV/AIDS患者,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或至少有TB可疑症状之一的HIV/AIDS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痰抗酸染色涂片和液体快速培养检查.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占76.1%(502/660).HIV/AIDS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为22.9%(151/660),其中肺结核占74.8%(113/151),1/3的患者有肺外累及,肺外TB以淋巴TB为主,占68.1%.在痰涂片和胸部X线平片均不支持活动性TB的患者中培养阳性的占20.1%(53/264).在培养阳性的病例中38.5%(35/91)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论 本研究HIV/AIDS患者中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为22.8%.痰的快速培养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HIV/MDS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肺外TB比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卿克勤  韩敏  乐军 《检验医学》2012,27(9):760-763
目的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直接检测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金胺O染色涂片镜检和快速培养法对530例临床痰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快速培养法培养结果为参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530例痰样本中有270例快速培养法阳性,其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有220例阳性,而260例快速培养法阴性的样本中有20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2.3%、91.6%、82.8%。涂片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0.8%、82.8%和87.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快速、安全等优点,特别是对于痰涂片阴性的结核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与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以及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4种肺结核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初次诊断为结核病,且尚未用药的住院患者516例,对所有患者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与IgG联合检测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检测,计算并比较各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T-SPOT.TB的灵敏度(88.76%)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45.74%)、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与IgG联合检测(72.87%)、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联合其他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DNA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法,对1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晨痰、1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3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20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晨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晨痰、1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3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0.67%(37/179)、0.00%、0.00%;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1.34%(74/179)、0.00%、2.94%(1/34);荧光定量PCR技术阳性率分别为64.25%(115/179)、38.21%(47/123)、44.12%(15/34)。3种标本荧光定量PCR技术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和结核杆菌培养,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95.00%。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将PCR扩增、荧光探针杂交及检测一体化,在单一管内完成,具有简便、快速、防污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等优点,是结核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工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污染再处理效果。方法收集疑似新发肺结核初诊的1 088例患者的痰标本,所有标本均分别用液体MGIT法、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L-J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进行检测,统计MGIT法首次培养总污染率和去污染后再次培养的总污染率,并和固体L-J法污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MGIT法的首次污染率涂片阳性(简称涂阳)组为11.24%,涂片阴性(简称涂阴)组为7.29%,总污染率为7.90%;L-J法涂阳组的污染率为2.96%,涂阴组为3.80%,总污染率为3.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涂阳组的再污染率为0.59%,涂阴组为4.68%,总污染率为4.04%,与L-J法相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再培养涂阳组污染率低于涂阴组(P0.05)。结论 MGIT法可去污染再培养,以降低污染率,特别是涂阴标本应调整和增加前处理的消化时间或灭菌剂的浓度,以控制首次MGIT法的污染率,减少再处理去污染次数。建议临床医生应在控制其他细菌感染后再留标本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8.
白广红  朱蕾  高漫 《临床荟萃》2014,(6):608-611,720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72例肺结核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痰标本用7种结核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672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涂片法17.0%(115/676)、浓集涂片法25.6%(173/676)、改良罗氏培养法32.2%(218/676)、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45.7%(309/676)、实时荧光定量PCR 90.1%(609/676)、SAT扩增法96.4%(652/676)、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法65.4%(442/676)。对照组只有荧光PCR法和结核抗体法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2.9%。涂阴标本经罗氏培养法+结核抗体法+SAT法联合检出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涂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在长时期内其依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结核抗体法方便,简单,仍是结核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区分感染与发病;荧光PCR扩增法快速,灵敏,有较好诊断价值,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易污染;SAT法快速,灵敏,要求较荧光PCR扩增法低,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同时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并满足不同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海南省肺部感染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进行菌种鉴定,探讨海南省NTM肺部感染菌种的类型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菌型初步鉴定,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无法确定菌种的菌株进一步采用基因测序法鉴定。结果 共收集8 50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剔除重复病例后,有318例经PNB/TCH培养初步鉴定为NTM,315例经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热休克蛋白65(hsp65)基因测序鉴定为NTM。其中308例患者为单一感染模式,6例MTB+NTM和1例2种不同NTM的混合感染模式。快速生长分枝杆菌128株占40.5%,以龟/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占32.9%);缓慢生长分枝杆菌188株占59.5%,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占39.6%)。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性别比为0.79∶1。男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0,P<0.05),>40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nduced sputum (IS) and bronchial lavage (BL) specimen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o had negative spontaneous sputum specimens or who were unable to produce sputum spontaneously. IS specimens and BL specimens obtained using flexible fibreoptic bronchoscopy from 55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acid-fast bacilli (AFB) and cultured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ositive results were found with IS smear in 23 patients, BL smear in 26 patients, and IS or BL culture in 42 patients. Culture of BL specimens had a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IS or BL smears or culture of IS specimen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rate was obtained with a positive BL or IS culture (86%). For early diagnosis (a positive IS or BL smear), the sensitivity was 57%. IS has a higher sensitivity rate than spontaneous sputum for the detection of tuberculosis, and fibreoptic bronchoscopy is use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when AFB are not detected in spontaneous or induced sputum specim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