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噪声等效声级计算及表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噪声的理解、计算与表达一直困扰很多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过去,电子计算设备没有被发明或还未普及运用时,为了方便对等效连续声级、噪声叠加等的指数和对数进行手工运算,工作者对基本噪声公式进行变形,由此生成了多个噪声计算公  相似文献   

2.
新的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189.8-2007)(下称新标准)介绍了8h等效声级和全天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使噪声的评价更为科学合理。但由于等效声级的计算较为繁琐,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噪声测量点很多,结果计算成了基层工作人员一项繁琐的工作。文章利用EXCEL公式和函数,制作了计算模板,只需输入数据就可得出结果。现介绍如下,供基层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平均等效声级主人企业噪声危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的简便方法,以减轻检测及评价人员的计算量,提高计算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中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进行编程。结果设计程序在Windows视窗系统中运行良好,输出结果正确。此程序的应用减轻了评价人员计算数据的工作量。结论应用本程序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是在无法满足使用个体声级剂量计的情况下进行的。应鼓励和支持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职业卫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和其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方法依据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对各作业点噪声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工种的8 h等效声级,同时对各工种的作业工人佩戴个体噪声计进行个体噪声测量。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统计数据均为76个,共152个。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平均值为83.2 dB(A),标准偏差为5.53;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平均值为83.9 dB(A),标准偏差为4.27。两组数据的平均标准偏差为4.94,计算两组数据的t值为0.94。当υ值为150,t=1.98,P0.05,表明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现场调查准确记录工人在每一个噪声点的接噪时间,进行8 h等效声级计算,就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对作业工人的接噪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噪声测量时点数量与工作日噪声暴露(LAeq. 8 h)评估准确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H126型记录式声级计,在某纺织厂测量59个8 h工作班次的噪声水平,其中挡车班次25个、机修班次34个。对每一班次的测量均按10 min间隔顺序记录48个10 min等效连续A声级(LAeq.10 min)。为模拟日常工作中根据特定时点短时噪声测量结果估算LAeq.8 h的方法,应用区组随机抽样程序进行8轮抽样,分别从59组数据中抽取1、2、3、4、5、6、7、8个LAeq.10 min,根据抽样结果估算8个LAeq. 8 h。用估算LAeq.8 h与真实LAeq.8 h(根据全部48个LAeq.10 min计算得出)之差的绝对值反映LAeq.8 h估算误差,评价增加测量时点对LAeq估算误差的影响。结果挡车工、机修工噪声暴露方式明显不同,前者为典型稳态噪声暴露,而后者表现为非稳态噪声暴露。当测量时点为1时,挡车工暴露估算误差为(1.00±1.33)dB,而机修工为(8.62±11.90)dB。两类暴露LAeq.8 h估算误差均随测量时点增加而下降,在测量时点数达3~4个时,下降曲线逐渐平坦。测量时点数目相等时,机修工暴露估算误差均大于挡车工。结论按单一时点的测量结果估算非稳态噪声LAeq.8 h可能会导致较大误差,增加测量时点可减少估算误差。就稳态噪声暴露而言,增加测量时点去除LAeq.8 h估算误差的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7.
年等效A声级在油田噪声对听力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油田勘探开发作业工人噪声暴露及听力损伤调查结果。运用年等效A声级作为评价不同工作日间歇暴露噪声工作的噪声暴露剂量,显示出油田工人的高频听损发生率和语频听损发生率均与年等效A声级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年等效A声级在噪声危害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评价过程中噪声声级规格化应用的相关问题, 以规范噪声评价工作。
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与文献回顾方法, 收集生产性噪声评价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结果 许多职业卫生工作者对8 h等效声级和40 h等效声级的应用存在认识误区。
结论 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应提高质量与风险意识, 正确应用噪声评价标准, 重视工作场所噪声接触时间与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能否用等效连续A声级(LAeq)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噪声。方法:以豚鼠为对象,用LAeq相同的脉冲噪声、稳态噪声或以上两者的复合噪声连续暴露5d,每天7h,观察分析听力损失和恢复过程以及耳蜗毛细胞损伤程度的差别。结果:各组动物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相等,即脉冲噪声比复合噪声所致的损伤稍重,复合噪声又比稳态噪声造成的损伤稍重。毛细胞缺失情况各组差别不大,但也有脉冲噪声比复合噪声重,复合噪声比稳态噪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均等效声级评价企业噪声危害的探讨王龙义李翠波毕先伟夏猛张文崔俊梅本文通过对淄博市9个主要工业行业噪声危害的调查,摸清了全市9个工业行业的噪声危害状况,首次提出并应用了平均等效声级评价企业噪声危害程度,对噪声危害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探索。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1.
浅谈计算平均住院日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有些医院在抓管理、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工作中,采用了十分有效的途径,使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大幅度降低。但从计算方法到该指标的反映上来看,则不能真实地反映住院者的平均住院日。例如设立日间病房,其有利方面是分流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其不利方面是重复计数,并且导致重复疾病编码分类。这些日间病房的床位是从医院的固定编制床位中分离出一小部分,在全院实际开放床位中占有一定比例,并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和相应设备。患者从入至出日间病房的检查、观察等管理流程同正规病房的医护制度一样。这种日间病房主要收治术前检查或术后观察,以及急性病症或观察几日的患者。日间病房以周转快,检查治疗及时的特点,有它的优势。但因在实际开放床位中占有一定比例,计算总体床位的患者平均住院日时,其指标明显缩短,同时走进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一次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已见有三种方法,即水平法、累计法、二扶平均法。水平法的计算结果只受基期水平(a0)与末期水平(an)的影响,不会因其他各期水平的变化而升降;累计法和二扶平均法的计算虽应用了各期水平,比较合理,但计算过程均较难。作者经研究获得一个十分简便而又合理的“一次平均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青  林琳 《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1):15-16
目的:合理选择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方法:用算术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和几何均数法分别计算2001年和2002年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结果:2年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的住院日频数均呈正偏态分布,对所有研究病例的住院日取对数值后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用3种方法分别计算该研究病种的平均住院日,结果算术平均数分别为7.1天和7.6天,中位数分别为6.0天和70天,几何均数分别为6.3天和6.6天。结论:计算平均住院日用几何均数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GBZ/T198.8 -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以下简称现行标准)[1],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全天的等效声级、8h等效声级以及每周40h的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较之以前的WS/T96 - 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研制的扇形扫描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样机中有关图象测量与计算硬件与软件。  相似文献   

17.
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某一现象在某几个单位时期中的平均发展水平。其结果减去1或100%,如得负值即为平均递减或造障,反之为递增。该指标应用十分广泛,在传染病防治中,如考核评价防治效果,分析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等均常用。其计算方法有:水平法,一次平均法、二次平均法、累计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常因计算方法不同而致结果各异,有时甚至误差较大。为此,现以不同方法对渠县1991~1995年消化道传染病(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计算比较如下。方法及公式以上各式中:n为水平个数,a0为基期水平数,an为末期水平数,G为几何均数,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峰度调整LAeq(LAeq-K)在评估非稳态噪声相关的职业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性。方法 对中国东部某省制造业工厂2015—2020年1 034名制造业工人噪声暴露数据以及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高频噪声性听力损失(High frequency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HFNIHL)的影响因素。利用峰度调整前后的ISO 1999 NIPTS(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预测值低估的改善情况,和两条logistics曲线[非稳态噪声峰度调整累积噪声暴露量(CNE-K)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HFNIHL%)之间以及稳态噪声CNE与HFNIHL%之间]的重叠程度来评估LAeq-K的有效性。结果多元回归及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显示峰度是影响工人NIPTS的因素之一(t=3.700,P<0.05;t=2.368,P<0.05)。采用LAeq-K能显著改善ISO 1999 NIPTS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对三个舞厅噪声作7种不同布点、不同读数测量,用三种方法计算均值。以全场全程测量基准值作为对照基准。证实测10个数据至测300个数据的7种方法均可用于舞厅监测。略算法、简化法、算术均值法均可用于舞厅噪声计算。简化法应是主要方法。算术均值法需校正计算结果,属条件性适用。  相似文献   

20.
用切线迭代法计算粉尘合格率的平均发展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切线迭代法计算粉尘合格率的平均发展速度海南钢铁公司卫生防疫站(海南省昌江县,572700)林凯平切线迭代法是一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统计方法,本文应用此方法计算海南钢铁公司1988~1993年粉尘合格率的平均发展速度,以分析和评价近年来的粉尘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