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本院胸心外科1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与神经外科联合手术,小切口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下切除肿瘤椎管外部分.结果:10例患者用微创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率100%,无1例出现血胸、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损伤及脑脊漏等并发症;1例因肿瘤巨大占据胸腔,附加一前外侧小切口,亦完整切除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无1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径路比较,背部小切口 VATS在后纵隔哑铃形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并发症少、Ⅰ期完整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雪玲  黎蔚华 《广东医学》2008,29(10):1622-1622
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肿瘤部分位于椎间孔或椎管内,部分长于胸内,呈哑铃型生长,其外科治疗和护理均具有其特殊性.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共对6例纵隔哑铃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患者进行周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1994年7月-2008年10月45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均经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5例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瘤平均直径4.06cm,术中出血量(108.28±137.27)mL,拔管时间(1.64±0.85)d,术后胸管引流(256.20±178.45)mL,术后住院时间(6.96±3.35)d,1例出现并发症。随访1月-14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对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后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神经源性肿瘤,在小切口辅助下也能安全完成,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纵隔肿瘤,系神经源性肿瘤由椎间孔处发生可沿着受侵的神经双向生长,包括一个较大的后纵隔部分的肿瘤和较小的椎管内部分,二者通过狭小的椎间孔相连。谢京城等将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分为三型:I型肿瘤主体在椎管内,自椎间孔向椎管内外生长不超过其椎体外1/3;Ⅱ型肿瘤主体位于椎管外,经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椎间孔异常扩大,且椎管内瘤体较小,大部位于硬膜外;  相似文献   

5.
Ding CH  Zhang LB  Sun YE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60-1361
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起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和副神经节细胞,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位于胸腔内椎管外,部分病例的肿瘤可以突入到椎间孔和椎管内,呈哑铃型,并可以伴有或轻或重的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现对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和囊肿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7月—2010年7月完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6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37例。结果 10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0±15)min。术中出血平均(100±35)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平均(3.5±0.5)d。术后住院平均(7±0.8)d。术后病理诊断:纵隔畸胎瘤17例,胸腺瘤34例,胸腺增生6例,支气管囊肿11例,胸腺囊肿15例,心包囊肿4例,纵隔囊肿9例,胸腺脂肪瘤3例,甲状腺肿1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淋巴组织瘤样增生1例,脂肪组织增生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88例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行VATS切除纵隔肿瘤4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备开胸包,使用VATS技术切除前、中、后纵隔肿瘤。结果41例纵隔肿瘤中,39例顺利施行胸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轻微Horner综合征,均为胸顶部神经源性肿瘤,术后予以神经营养治疗,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该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正中开胸V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分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正中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7例.其中胸腺瘤23例,占48.9%,畸胎瘤6例,占12.8%,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7%,其他纵隔肿瘤10例,占21.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出血量、胸引时间、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所有纵膈区域(除甲状腺)手术,应作为纵膈肿瘤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仍然以正中劈开胸骨行胸腺扩大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完全胸腔镜技术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5例,传统开胸切除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肿瘤类型、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完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各有1例轻微的一过性Horner综合征,均自行缓解消失.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 结论 对于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完全胸腔镜切除与传统开胸切除同样安全有效,完全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报告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对1例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术。报告手术切除肿瘤的完整性,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住院时间为10 天。术后患者未出现臂丛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行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切除损伤小,切除完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技术在纵膈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施行胸腔镜纵膈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23例经完全胸腔镜肿瘤切除,4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胸腺瘤7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囊肿2例,心包囊肿1例,神经源肿瘤8例,支气管源性囊肿4例,畸胎瘤1例,转移癌1例.结论 胸腔镜技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于大多数纵膈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椎管内-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表现为:脊髓受压,X线胸片显示纵隔肿块,椎弓破坏及椎间扩大;脊髓腔造影呈梗阻. 结合文献对发生学与诊断,特别对新的手术途径及其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经过随访获知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3.
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由于解剖上的跨学科的特殊性,给手术带来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联合神经外科共收治9例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纵隔肿瘤的105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完全肿瘤切除101例,切除率96.2%,其中使用电视胸腔镜(VATS)或辅助小切口(VAMT)行完全肿瘤切除39例,使用率达37.1%,4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或者活检术。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胸部CT检查。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安全可靠,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48例前上纵隔肿瘤经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切除术.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为(69±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 ml,平均术后住院1.5~8 d.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纵隔肿瘤225例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特殊处理方法。方法 该组225例纵隔肿瘤中以畸胎瘤、胸腺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居多。手术选择胸骨正中或胸后外侧两种切口入路,肿瘤切除197例,单纯探查活检28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随访2个月~23a,良性肿瘤术后预后良好,无肿瘤复发;恶性纵隔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疗效尚满意。结论 ①X线,CT,MRI和胸腔镜是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治手段,本病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②强调良性肿瘤切除要彻底,防止复发。③对纵隔恶性肿瘤,主张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和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哑铃型生长的椎管内肿瘤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8例与胸外科联合经椎管和胸腔Ⅰ期切除8例该类肿瘤。3例位于下颈段,5例位于胸段,8例MRI均示椎管外部分突入左侧胸腔。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10d症状减轻,1例神经内分泌癌辅助全身化疗半年,随访至今已2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联合手术增加了Ⅰ期切除该类肿瘤的机会,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18.
前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前纵隔肿瘤[胸腺瘤29例(良性28例,恶性1例),心包囊肿2例,畸胎瘤6例,精原细胞瘤2例,膈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结果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38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例因瘤体较大,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随访5~24个月无复发病例。4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患者术后短期内继续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有外侵的胸腺瘤(病理分型B型),术后1个月接受局部放疗,随访10~13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25例神经源性肿瘤中良性肿瘤23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发生于后纵隔22例,其中2例肿瘤侵入椎管,呈哑铃状改变.1例发生于前纵隔.CT表现为紧邻纵隔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胸壁肌肉组织,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区,3例肿瘤内尚可见斑点状钙化.恶性者2例,均发生于后纵隔,为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血性胸水,另1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典型的CT影像特征,CT除能较准确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还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形态以及累及周围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的探讨一期胸腔镜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切除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并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切除情况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术后无死亡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创口、胸腔感染及脑脊液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手术时间200~350min,出血80~350mL,随访时间为26.6个月(12~48个月),术后6例有胸背痛、3例有咳嗽、4例有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定。结论后路椎板减压联合胸腔镜治疗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