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分析10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结果:8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9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2例腓总神经、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M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5例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S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及核磁共振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确诊的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有症状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s)均正常,8条尺神经CMAPs降低超过正常值20%。14例患者有症状侧下颈段脊髓前角细胞支配肌肉均出现神经源性损害(C7~8、T1水平);其中4例呈有症状侧上肢肌肉神经源性损害;7例呈双侧上肢肌肉神经源性损害(其中2例仅有单侧上肢肌肉无力萎缩表现);3例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1例为单侧上肢2例为双上肢肌肉无力萎缩)。常规颈椎生理位MRI平扫10例未见异常或略变细;4例提示颈胸段脊髓萎缩变细。颈椎前屈位MRI扫描提示14例患者均有颈胸段椎管后方硬膜前移,脊髓呈明显受压变形、变细改变。结论:大多数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呈节段性下颈段脊髓前角损害的特征性异常,因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平山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亦可能出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因而疑诊平山病患者均应行颈段脊髓生理位及前屈位MRI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 m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静  托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58-1359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8例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NCV SNCV),针极肌电图、F反应。结果:8例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正常。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F反应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F反应100%异常。亦为F反应未测出或F反应出波率减少。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腓神经MCV为100%异常,波幅明显降低或未引出。针极肌电图检测静息期可见少量至大量的纤颤电位、正锐波71.4%,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等特征,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均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多次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共22条,运动传导中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2条(9.1%),正常高限2条(9.1%);CMAP波幅下降4条(18.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在正常范围;F波检测共15次,其中,F波未引出2次(9.1%),F波出现率低于80%者6次(40.0%),F波潜伏期及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多次肌电图所检肌肉共31块,异常率为67.7%,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异常肌肉主要分布于C5~T1支配区。病程中随访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多相波均减少。肱二头肌活检2例,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结论:平山病的肌电图、肌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结果的改善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22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大鱼际肌、小鱼际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在22例患者中,双侧上肢均有病变者7例,单侧上肢病变者15例,共有29侧上肢病变。22例CTS患者中29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均延长,29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21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28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28条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1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古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意义。方法:选择古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5例,以上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F波异常率为76%;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41.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22.5%;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异常率为52.0%。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古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肌电图(EM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小蓝  肖芝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9-2229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肌电图(EM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支配肌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患者组中腓总神经5例未引出运动波幅,有31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12例未引出感觉波幅,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平山病是一种青少年期起病,临床表现为上肢远端无力与肌肉萎缩的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表现。 方法 对73例临床诊断为平山病的患者行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测定。肌电图被检肌肉包括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和胸段脊旁肌。分析临床表现与电生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73例患者中共25例(34.2%)出现运动神经传导测定的异常,包括远端潜伏期(delayed distal motor latency, DML)延长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CMAP)降低,其中4例(5.5%)正中神经与9例(12.3%)尺神经DML延长,18例(24.7%)正中神经与23例(31.5%)尺神经CMAP降低。18例患者(24.6%)F波出现率下降。DML延长、CMAP降低与F波出现率降低程度均与上肢远端肌力相关。所有患者肌电图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即可见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升高和募集相异常。其中13例(17.8%)肌电图异常仅出现在有症状侧的上肢,而26例(35.6%)出现双侧上肢的神经源性损害,34例(46.6%)肌电图表现为上下肢、胸锁乳突肌或胸段脊旁肌的损害。对少数患者随访观察显示,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肌电图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结论 平山病患者的肌电图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神经源性损害,一些患者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而症状与体征局限于上肢,长期随诊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山病发病机制不明,既往多数研究认为是一种与发育过程中椎管与脊髓不协调生长相关的颈髓疾病,本研究所见神经源损害范围较广的结果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对无临床神经症状糖尿病(D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检测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经典的H反射和F波,对无临床神经症状DM组患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30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结果]DM组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H反射异常率为68%,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结论]神经电生理是诊断DM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及特异性的检查,其中最敏感的是H反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6例C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进行分析,并在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18个月随访,按照感觉功能等级评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达8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用4倍放大镜选择神经束间松解)对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对其进行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均为阳性,其中,经腕管段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单纯减慢4例,减慢+电位降低5例,单纯电位未引出3例;感觉腕管段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间过长9例,传导速度减慢+电位降低+末端潜伏延长3例,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电位降低+运动末端潜伏延长+运动电位降低22例,未引出感觉+运动电位4例;经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测显示50例中存在失神经电位者32例,阳性率64.00%.结论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操作便捷易行,而且检测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块,提示神经源损害53例,占89.8%(53/59)。F波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与受累颈神经根的部位密切相关,当根性损害主要累及颈7、颈8神经根部位时,F波传导异常率较高(52.2%)。结论: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时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波异常有助于根性损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古高云  车革方  梁国 《当代医学》2021,27(11):147-148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40例,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组,患者均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检查项目。比较各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异常者分别为86例(35.8%)、103例(42.9%)、15例(6.3%),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正常者与异常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7.6%),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73.0%),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91.5%),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3.5%),与各组其他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的电生理表现,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反映患者的神经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为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时诊断,给予早期治疗。方法:电诊断以针刺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为主研究。结果:不同的临床表现所测得相应的肌电图和传导速度的变化。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患者病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按常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75.61%。感觉神经传导的异常率为59.62%。F波异常占80.77%。肌电图监测21.05%肌肉有自发电位,34.01%肌肉运动电位时限宽,波幅低。51.82%最大用力时呈单纯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格林-巴利综合征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选96例多发性肌炎患者实行EMG(肌电图)检查,同时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经过进行肌电图检查,所有患者中肌电图呈现肌源性损害的患者有68例,占比70.83%,呈现非特异性(肌电图正常)的有17例,占比17.71%,呈现神经性损害的有11例,占比11.45%;同时有32例患者肌电图插入电位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以及少数僵直电位,占比26.04%,13例患者肌肉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上升,占比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患者有3例,占比3.1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有5例,占比5.21%,剩下的患者其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均呈现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是诊断多发性肌炎的重要检查方式,其有较高的肢体近端肌肉的检查异常率,患者的临床表现越明显,则肌肉的损害就越严重,从而有利于快速、便捷的检测出患者的病情异常情况,促进患者早日进行相关的治疗,从而有效提高多发性肌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