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位点变异并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HBV前C区G1896A位点设计只有3'末端有一个碱基不同的两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根据PCR结果判断该位点为G或A。[结果]本文测定的两株克隆序列与AS-PCR结果一致;HBeAg阳性慢性乙肝G1896A突变率为50%(15/30),HBeAg阴性组为90%(27/30),两组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X^2=29.382,P=0.00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错配PCR的原理扩增HBV前C区长194 bp、C启动子区长184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Bsu36I、Bcl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建立检测HBV前C A1896、BCP 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对127份HBsAg、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分析,酶切同时测序.2份标本用克隆测序以验证酶切鉴定变异株、野株混合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127份血清中125(98.42%)份能用酶切、121(95.21%)份能用测序分析HBV前CA1896、BCP T1762/A1764状况.酶切与测序均成功的119份血清中,16份为前C区A1896变异株,34份为BCP T1762/A1764双变异株,21份为前C区A1896、BCP T1762/A1764联合变异株,48份为前C区G1896、BCP A1762/G1764野株,酶切与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1份酶切鉴定为前C区A1896、G1896混合感染标本的5个克隆子中,1个为前C区A1896变异株,另外4个为前C区G1896野株;另1份酶切鉴定为单纯前C区A1896变异标本的5个克隆子均为前C区A1896变异株,酶切分析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本方法较简便、特异性强,能区分野毒株、变异株混合感染,适合较大样本分析,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在不同疾病中发生的差异及其与乙肝相关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CHB)患者38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6例、乙肝相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74例,用巢式PCR扩增患者血清中HBV BCP区,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区变异,分析A1762T/G1764A突变与HBV复制、HBeAg表达和HBV感染不同阶段的关系,以及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48例患者中,A1762T/G1764A突变总体发生率为54.7%,乙肝相关HCC组中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79.7%,而CHB、LC患者分别为31.6%、27.8%,HCC组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HB组(P0.05)和LC组(P0.05);A1762T/G1764A突变组HBV-DNA载量与非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41.4%,HBeAg阴性组为73.5%,HBeAg阴性组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P0.05);HCC患者A1762T/G1764A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之间无病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联合突变与HCC发生具有显著关系,该变异与血清HBV-DNA的复制水平无关,但与血清HBeAg表达水平有关,与乙肝相关HCC预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 C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对75例CI、4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AGT基因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CI组AGT基因T235等位基因频率为0.78,235TT基因型频率为0.64,与对照组(分别为0.604和0.37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8.82P=0.003;x^2=8、27 P=0.004)。校正了CI的几种危险因素(血总胆固醇、血糖及年龄)后,235TT基因型仍可使CI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分别为OR=3.289,P=0.036;OR=2.49,P=0.023)。结论 AGT基因235TT型可能是中国人群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改进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初探广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态。方法 设计巢式PCR扩增前S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酶切鉴别HBV A—G基因型;并对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其中随机挑选3份进行克隆测序,并对20份患者血清进行巢式PCR—RFLP重复分型试验,以验证此分型技术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同时采用PCR和巢式PCR对92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血清进行HBV DNA阳性率检测比较。结果 基因分型与测序结果一致;基因分型重复试验符合率100%;92份HBeAg阴性血清经PCR和巢式PCR扩增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0.7%和68.5%。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以C型(94份)和B型(42份)为主,偶见A型(4份)。结论 巢式PCR—RFLP HBV基因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基因T-455C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栽脂蛋白CⅢ(apoCⅢ)T-455C多态性的方法,探讨南通汉族人群中apoCⅢ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包含T-455C多态性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eG Ⅰ酶切后电泳,分析apoCⅢ基因型,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455TF、-455TC和-455CC。HTG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apoCⅢ-455C等位基因频率(50.44%比33.11%)和apoCⅢ-455CC基因型频率(26.55%比12.16%)均有显著差异(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G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06倍(95%CI:1.31~3.24);-455C等位基因携带者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和apoCⅢ蛋白水平(P〈0.05)。结论:PCR-RFLP是一种快速、敏感的分析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T-455C多态性的方法;apoCⅢ-455C等位基因与HTG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建立一种酶切图谱法从日本历年本土C1、D3、D5基因型麻疹病毒中鉴别中国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即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对C1、D3、D5及H1基因型麻疹病毒H基因全长的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能够从日本本土株中鉴别出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建立RTPCRRFLP方法。同时,我们又应用多株已经过序列分析确定为C1、D3、D5、H1基因型的麻疹病毒用该RTPCRRFLP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该RTPCRRFLP方法所得结果与序列分析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RTPCRRFLP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又实用的从日本本土株中筛查H1基因型输入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人结果分析662人。①人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自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2.91&;#177;2.21)ng/L,(2.43&;#177;2.31)mg/L,(3.05&;#177;0.71)g/L;(2.44&;#177;1.47)ng/L.(1.41&;#177;1.57)mg/L,(2.70&;#177;0.64)g/L,P=0.03,0.01,0.01]。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gt;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lt;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炎症状态。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其携带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C型个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x^2=1.582,P〉0.05)相等位基因频率(x^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基本C区启动子(BCP)区A1762T/G1764A双变异对拉米夫定(LAM)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LAM或LAM+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共48周,应用TrugeneHBVgenotyping试剂盒测定分析治疗前(0周)、治疗过程中(24周)、治疗结束时(48周)及随访结束时(72周)RT区YMDD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试剂盒测定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在治疗前有9例患者检测出前C区G1896A变异,均为HBV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前C区G1896A变异患者中7例治疗应答(77.8%,7/9),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在治疗应答者与无应答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分别在治疗24和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对治疗均无应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BVDNA变异状态可能影响LAM抗病毒治疗应答及YMDD耐药变异株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检测阿德福韦(ADV)耐药相关性HBV变异(rtA181V/T/S和rtN236T变异)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套式-PCR引物,使野毒株的PCR产物上游末端引入BglI的酶切位点,使rt236变异株的PCR产物下游末端引入BseDI(SecI)的酶切位点,建立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用此方法分别检测含rt181变异株、rt236变异株及野毒株质粒和3例AD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将变异株和野毒株配成不同比例,再用此方法检测,以了解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可同时检测rt181变异和rt236变异;用此方法检测血清标本,结果与测序及克隆分析一致;此方法可检测出标本中10%的变异株。结论应用PCR- RFLP方法可同时检测rtA181V/T/S和rtN236T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ADV耐药变异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136例HBV DNA阳性的上海籍HBV感染者的基因型。结果136例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43例,占31.6%,基因型C 92例,占67.6%,基因型D仅有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结论上海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型,基因型A、E、F是否存在仍需扩大样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apoE基因含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IP)图谱。结果运用PCR-RFLP法检测了113名健康人apo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ε3/369.0%,ε3/216.8%,ε4/311.5%,ε4/21.8%,ε4/40.9%;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3%、83.2%和7.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对人体无害,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基因C14 2 3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来自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4 0 0名汉族人vWF cp中C14 2 3T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同时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了健康对照和血栓性疾病患者中该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我国汉族人群中C14 2 3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98.5 %和 1.5 % ,总理论杂合率为 2 .96 % ,不同地区人群杂合率不同 ,但未发现 14 2 3T T纯合子。该多态性的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和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相似。结论 vWF cp基因C14 2 3T多态性在我国汉族人群中频率较低 ,尽管它影响vWF cp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第64位密码子突变频率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含编码64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tOI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结果运用PCR-RFLP法检测了174名汉族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第64位密码子点突变,其中野生型纯合子频率为69.5%,杂合子频率为27.6%,突变型纯合子频率为2.9%。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1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一般实验室检测及大规模的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参照品判断HBV基因分型。方法自行制备HBV—S区基因参照品A、B、C、D型并测序及比较同源性,利用限制性内切酶MboI、EarI酶切参照品和样品扩增产物,从而确定样品基因型。利用该方法对克拉玛依地区272例HBV—DNA阳性血清基因分型。结果测序证实,HBV基因参照品与39例GenBank序列同源性均在96%以上。272例样品成功分型241例(88.6%)。检出B、C、D型,未检测到A型。抽检12例测序同源性大于96%。结论依据基因参照品核酸碱基片段大小判断分型,简明直观,适用于大样本的筛检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简便HBV基因型S基因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方法(以下简称“简便PCR-RFLP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研究.查阅并比较GenBank中128株HBV(基因型A~D型)S基因片段(S区nt253-687),设计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Ear Ⅰ、Apo Ⅰ鉴别A~D基因型分型方法,并评价简便PCR-RFLP法检测HBV DNA的最低检测下限、重复性;然后,用该方法检测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用直接测序法验证简便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的一致性.结果 建立了简便PCR-RFLP法HBV基因分型的方案,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一次酶切就可分出我国流行的B型、C型、D型等毒株及B/C混合型.随机抽取3份标本,不同稀释浓度下,用简便PCR-RFLP法重复检测HBV基因型,分型结果均与原血清完全一致,且最低检测下限约为7 ~9 IU/ml.经Hinf Ⅰ酶一步酶切后,用简便PCR-RFLP法从50例患者标本中,检出B型23份、C型10份;经直接测序法验证,从PCR产物中检出B型23份、C型10份,2种方法检测B、C型基因结果完全一致(Kappa=1.00,P=0.001),简便PCR-RFLP法检出B/C混合型9份,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0份,x2=18.00,P=0.001).Hinf Ⅰ酶一步酶切后分出的ABD型8份,进一步酶切及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均为B型变异株.结论 建立的简便PCR-RFLP法对HBV基因分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且在检出混合基因型方面具有优势,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8.
张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50-952
目的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42/66)。结论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