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因创伤较少同时费用节省而日益盛行,但既往所做的PTCA主要是在单支血管近端阻塞的患者,其成功率10%,死亡率7%,近来许多中心成功率达90%,然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多数做了旁路手术.因而PTCA对临床的真正影响最后可能取决于此术能否运用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本文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PTCA的作用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结果进行回顾性非随机比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复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随机病例治疗结果的长期随访资料,讨论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便给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5年生存率两者无显著差异,但CABG治疗的病人生活质量早期较PTCA为高,术后再疼痛率及需再次治疗率较PTCA为低,而手术死亡率较PTCA为高。因此病变血管的完全再血管化似无必要。但因大多数病例不在随机研究的对象之中而行CABG,故CABG仍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疗效、危险性及再狭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技术与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的中远期临床治疗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技术最佳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自2007-06至2010-12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共141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同期共5 797例多支病变患者行CABG,4 254例多支病变患者行PCI,对术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邻近配比法各选择141例CABG患者(CABG组)及PCI患者(PCI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应用Euro SCORE及SYNTAX评分对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Euro SCORE低危患者≤2分,中危患者3~5分,高危患者≥6分;SYNTAX评分低危患者≤24分,中危患者25~29分,高危患者≥30分),分别比较采用3种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Euro SCORE低、中、高危患者及SYNTAX评分低、中、高危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至2015-01,平均随访时间为4.5年。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总体MACCE发生率(9.9%)显著低于PCI组(27.7%,P0.001),但与CABG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采用Euro SCORE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后,在Euro SCORE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uro SCORE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ABG组(P=0.017)和PCI组(P0.001)。采用SYNTAX评分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在SYNTAX评分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YNTAX评分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P0.001),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结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均取得了较好中远期临床效果,对于临床上具有常规再血管化治疗高危因素的患者,一站式复合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可行的再血管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氢氯吡格雷.酌情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1、3、6个月复查随访心电图、血脂情况,并询问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5.71% (24/28),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7%±9.3%降至术后的30.4%±8.5%.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耐量显著增加.随访6个月,3例心绞痛复发,均为手术不成功患者,无AMI及死亡病例.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00名,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每组100例。PCI组和CABG组中分别有合并糖尿病者(糖尿病亚组)27例和25例。观察术后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狭窄、心绞痛复发发生率,血浆肌酸激酶水平和PCI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与CABG组1个月、6个月和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7.0%、12.0%比6.0%、9.0%、15.2%(P>0.05);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0%、4.0%、6.0%比1.0%、3.0%、5.1%(P>0.05)。术后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11.3%比13.2%(P>0.05)。PCI组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率1.0%。PCI组和CABG组术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比82%(P<0.05)。PCI组糖尿病亚组与CABG组糖尿病亚组1个月、6个月和1年的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11.1%、18.5%比8.0%、16.0%、24.0%(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时代PCI与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相近,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处理方法。方法:连续57例患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予以适量扩容、小剂量α受体兴奋剂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采用心脏稳定器控制局部心肌运动幅度,阻断冠状动脉或在置入血管塞控制冠状动脉出血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全组吻合前降支57例,对角支21例,右冠状动脉27例,钝缘支42例,后降支20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并发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余患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示桥路和吻合口通畅。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极为重要。弹力线阻断靶血管近远端或腔内置入血管塞法均能有效地控制切开的冠状动脉出血。冠状动脉吻合的顺序应是先行前降支和右冠系统的吻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于单支血管近端阴塞且左室功能良好的病人,因此仅5%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有PTCA的指证。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和改良,目前在有经验的医学中心,可进行PTCA的病人多达50%。据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既往手术史、左室功能差、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或多支血管病变等患者旅行PTCA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左冠状动脉主干明显狭窄,可引起大面积心肌缺血,该动脉闭塞则引起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创理念的日益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和青睐.杂交手术结合了内、外科心肌血运重建的优势,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但是杂交手术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大组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完善抗凝方案、并加强远期临床随访,以综合评估杂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杂交手术是微创心脏外科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冠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比较.方法:入选2005-01-2008-01在我院行血管重建术的215例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其中114例行DES置入术(DES组),101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组).比较2组住院期和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相似, 与DES组比较,CABG组左主干病变(29.2%∶5.0%,P<0.01)、LVEF<50%发生率(39.7%∶19.2%,P<0.01) 和完全血管重建率(81.2%∶58.8%, P<0.01)较高.住院期2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CABG组住院期病死率有增高趋势(6.9%∶1.8%,P>0.05).平均临床随访12~36(17±9)个月,2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无明显差异(9.6% ∶13.4%,P>0.05) ,但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较CABG组有增高趋势(9.8%∶2.1%,P>0.05).结论:DES置入术应用在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中安全可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ABG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2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51例。A组采用CABG治疗,B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术后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A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LVEF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与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基本一致,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而前者更易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后者则有利于术后恢复与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解剖学复杂及SYNTAX评分较高的冠心病患者,外科手术血运重建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方法。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如何减少创伤,微创下处理各种复杂多支血管病变,获得与传统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效甚至更优的完全再血管化结果,同时获得更低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确保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恢复工作能力,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热点问题。本文就小切口直视下CAGB的起源、发展及小切口多支搭桥手术要点、复合再血管化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最新进展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自从 Gruentzig 等报道和推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某些动脉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以来,美国和欧洲对该方法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兴趣渐增。本文旨在复习 Emory 大学医院自1980年10月起应用 PTCA 20个月的临床经验,并确定外科  相似文献   

18.
1981年3月至1987年4月间,101例患者(平均59.9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平均50.1(2~196)个月择期(98例)或者紧急(3例)接受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107支大隐静脉移植支的117处狭窄。98例患者109支大隐静脉移植支择期接受 PTCA,90例(91.8%)98支(90%)获得成功,即狭窄减轻<20%、残留狭窄<50%且无重大并发症。7例(7.1%)发生重大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CAB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1期)、EMbase、Web of Science、CBM、Wan Fang Data、VIP、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与CABG治疗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6月。检索采用Me SH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共16 309例患者,其中PCI治疗组9780例,CABG治疗组652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CABG治疗组相比,PCI治疗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46~0.80,P0.001);需再次CABG治疗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4,95%CI:7.61~17.21,P0.001);需再次PCI治疗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44,95%CI:2.87~4.11,P0.001)。PCI治疗组与CABG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示:1年临床终点事件结果显示与CABG组比较,PCI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需再次CABG治疗率和再次PCI治疗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临床终点事件结果显示与PCI治疗组相比,CABG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CABG治疗率、再次PCI治疗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ABG治疗相比,PCI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卒中发生风险,但同时增加了患者术后需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CI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1年内死亡率,但5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增高。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