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交回避苦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措施包括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等,分别予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组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除偏执因子外,观察组SCL-90和社交回避苦恼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社交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在提升精神疾病的康复护理水平,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来康娱治疗中心进行康娱疗活动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娱疗活动,治疗组予以CBT干预,入组前后均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评分,对顺利完成10次治疗的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①治疗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SCL-90中,只有躯体化及人际关系两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除恐怖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②干预前后治疗组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社交苦恼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社交苦恼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CBT能有效地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择期80例健康对象,比较两组之间社会回避与苦恼得分,并通过一般资料、社会支持量表、特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与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调查,对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社会回避与苦恼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象(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苦恼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0.05),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临床应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增加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其自身社会回避与苦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简称规培护士)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2年该院招收的规培护士209例,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比较其干预前后社交能力的差异。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规培护士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SAD总分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规培护士职业认知度、沟通表达能力,出科时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规培护士SA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运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提高护士社交能力,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放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2个月后再次发放此调查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其社交回避与苦恼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MHD患者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其社交回避与苦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患者中心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患者中心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干预组进行患者中心疗法干预,干预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均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在不良饮食习惯纠正、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及在血糖控制、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时服用降精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中心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金华  李中峰  朱文厚  阎岩  李宁 《妇幼护理》2022,2(8):1919-1921
目的 探析动态情景任务对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自闭症 儿童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态情景任务干 预。分析和对比两组的自闭评分、社交回避及苦恼感受和孤独症行为。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评分,社交回避 及苦恼量表评分和闭症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评分,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评分和闭症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闭症患儿采用动态情景任务干预,能够改善社交回避倾向和 苦恼感受,提升社交能力,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一般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012年3—10月住院的10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为(14.20±7.17)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消极应对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正相关(r=0.377,P0.01);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4、-0.217、-0.291、-0.449、-0.196,P0.01或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密切相关,应鼓励患者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并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积极心理治疗的方法实施一对一心理干预,比较入院3周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有病耻感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康复治疗,如工娱治疗、体育治疗、手工治疗等,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针对病耻感的心理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评定指标,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耻感会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针对病耻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10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上进行积极认知干预。干预开始时和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ruptom checklist-90,SCL-90)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6个月后,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两组患者SCL-90和SAS各因子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干预在提高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华庞永坚  谢惠清 《现代护理》2006,12(13):1247-124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化疗)和观察组(化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后2组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KPS)测查。结果观察组QLQ-C30各指标和KP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及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丁关元  朱岚  杨玉清 《中国康复》2005,20(6):378-379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心理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均对症给予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心理组并接受集体形式的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结果:经过10个月的观察,心理组患者SCL-90和PANSS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尤以阴性症状较明显。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14d两组患者在坚持运动、纠止不良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戒烟、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d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峰持运动、戒酒、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复杏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道家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联合道家认知疗法.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行为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6个月末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抗抑郁剂联合道家认知疗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各种心理行为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症状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桂霞  路云环 《护理研究》2006,20(29):2649-2651
[目的]了解银屑病病人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4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问卷方式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观察SCL-90量表中各因子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55.4%的病人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刺激,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强迫症状方面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无明显变化,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改善银屑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联合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机能的作用及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将其进行两轮分组.首先以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1组(阿立哌唑)与观察1组(阿立哌唑+心理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阳性与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心身症状的作用。 [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入院时、入院 2周、入院 4周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况。 [结果 ]心理干预后 2周SCL -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干预后 4周SCL -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SCL -90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差异无变化(P >0 .0 5 )。 [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并给予干预治疗.方法 选择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程1个月的银屑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合并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所有人组人员进行一般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治疗后每周进行SDS、SAS的重复测量.结果 实验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67.5%,实验组银屑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1),同时两组SDS、SAS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和抗抑郁治疗对银屑病的恢复有效,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在肝癌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肝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身心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