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颖  何书  汪奇伟 《临床医学》2008,28(9):35-36
目的 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其肝功能,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和对照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患儿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所致的肝脏损害程度与患儿脱水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小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162例腹泻患儿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肝功能,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肝功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1岁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病,近几年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害的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势[1].2003~2007年我院共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42例,其中64例合并心肌损害,占45.1%.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病毒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52.1%,伴严重腹泻、脱水,酸中毒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2.2%,58.9%,68.0%,明显高于单纯腹泻的心肌损害(P<0.05)。而心肌损害不受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腹泻轻重、脱水程度,酸中毒有关,与发病年龄,是 在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外损害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6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肝脏损害临床特点与转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 (RV)肠炎患儿肝脏受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检测RV肠炎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值 ,并与普通腹泻患儿对比分析。【结果】RV肠炎组6 2 .1%的患者ALT和 (或 )AST异常增高 ,ALT增高者占 2 3.3% ,明显增高者占 6 .8% ;AST增高者占5 8.3% ,明显增高者占 15 .5 % ,两者异常比率及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RV肠炎组肝功异常者肝酶恢复慢的比例较对照组高 ;RV肠炎组肝功异常与肝功正常者相比临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肝酶学变化可能为RV肠炎患儿肝损伤特有的表现 ,单纯ALT异常几率较小 ,肝损伤常表现为一过性 ,其恢复顺利 ,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心肌酶在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62例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腹泻婴幼儿按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RV肠炎组(RV阳性)和急性腹泻组(RV阴性),RV肠炎组婴幼儿按有无脱水症状分脱水组和无脱水组,比较各组心肌酶指标及心肌损害情况。结果RV肠炎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急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水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无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肠炎组婴幼儿通过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查,评价其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常伴随心肌酶升高;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有升高趋势,且心肌损害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1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原 ,虽然大多症状较轻 ,但其较易发生肠道外感染或损害。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 87万人死于本病[1] ,心肌损害是其中死亡原因之一 ,我院 2 0 0 2年 1月至1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 12 3例 ,发生心肌损害 87例 ,占 70 73 %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12月因腹泻在我院住院患儿中 ,常规采集新鲜大便进行轮状病毒抗体测定 ,阳性者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 ,且病程少于 3d ,无先天性心脏病 ,无心肌炎及各种肌肉疾病 ,无肝肾疾病和各种脑损伤 ,统计符合上述条件表 1 两组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婴幼儿HRV肠炎患儿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20例HRV肠炎患儿呼吸、心、肝、肾、脑及胰的临床损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HRV肠炎的肠道道外器官损害中,1个器官损害发生率为18.33%(22/120),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45.83%(55/120),3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12.50%(15/120)。4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11.66%(14/120);(2)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以呼吸系统最多,占88.33%(106/120),其次是心脏,占65,83%(79/120),肝、肾分别为24.16%(29/120)和12.50%(15/120),胰、脑占的比例最少,分别为3.33%(4/120)和2.50%(3/120);(3)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1)HRV肠炎的肠道外多器官损害拓临床上比较多见,并以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最多;(2)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以呼吸系统最多,提示HRV肠炎患儿可能先有呼吸系统感染,后经血行播散到肠道及身体其他器官;(3)HRV腹泻患儿的肠道外损害多数症状轻微,为一过性损害,很少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0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3例轮状病毒肠炎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患儿中,ALT升高总例数53例,占63.9%;AST升高总例数40例,占48.2%;γ-GT升高总例数13例,占15.7%;治疗前ALT为(78.45±6.72)IU/L,治疗后ALT为(46.70±3.86)I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AST为(72.40±5.65)IU/L;治疗后AST为(43.70±4.46)I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组共48例,ALT升高者38例,占79.2%;AST升高者31例,占64.6%.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发生肝功能损害,此年龄越小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腹泻患儿行粪便RV抗原检测,按照粪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粪便RV抗原阳性组)64例及对照组(粪便RV抗原阴性组)100例,对两组婴幼儿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肝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失水程度间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功能损害,而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且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肠炎与肠外脏器损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轮状病毒(RV)被人类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亿儿童感染RV,约有100万死于RV腹泻,在中国小儿腹泻的构成比中,RV约占40%左右,位居国内小儿腹泻病原第1位。近年来RV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渐为各国学者重视,作者就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例RV肠炎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多系统损害与RV腹泻诸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200例,按年龄分为甲乙两组,对其临床表现、发病率、心肌酶谱、离子、心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甲组发病率、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高于乙组,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合并心肌损害,其发生率的高低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脏损害9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莲顺 《临床医学》2006,26(1):82-83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报道不多,我们对18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90例(47.84%)合并心脏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myocardial damage,MD)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7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MD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7例RV肠炎患儿中,合并MD 112例(5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岁、中度及重度脱水、酸中毒、心电图异常是小儿RV肠炎并发M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是小儿RV肠炎并发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中度或重度脱水、酸中毒、心电图异常的RV肠炎患儿,尤其当年龄≤1岁时,需重点监测心肌损害情况,并及时给予保心等干预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肠炎与肠外脏器损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轮状病毒(RV)被人类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亿儿童感染RV,约有100万死于RV腹泻,在中国小儿腹泻的构成比中,RV约占40%左右,位居国内小儿腹泻病原第1位[1]。近年来RV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渐为各国学者重视,作者就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例RV肠炎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多系统损害与RV腹泻诸因素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4年7~11月收住的RV腹泻患者,男36例,女21例,年龄2个月~15月,平均(6.91±2.83)岁,入院时病程1~20 d,其中有发热41例,热程1~7 d;有脱水25例。按照1998年《…  相似文献   

20.
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苍苓止泻口服液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256例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90例,采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对照1组85例,采用病毒唑治疗;对照2组81例,采用穿琥宁治疗,观察各组疗效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在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1、2组(P<0.01)。结论: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