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浩  甘璐  郭彦  王睿恒 《中国临床康复》2013,(37):6695-6700
背景:遗传学研究显示骨保护素基因G1181C多态性与绝经妇女骨密度可能存在关系,但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骨保护素基因G1181C(rs2073618)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位点G1181C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观察性研究。以标准化均数差为效应指标,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结果与结论:纳入9篇文献,测定椎骨骨密度8799人,测定股骨颈骨密度9365人。分析结果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绝经妇女椎体骨密度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低,高加索人群亚组分析显示相同结果。此外,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显示,携带GG基因型的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低于携带GC和CC基因型者。说明骨保护素基因G1181C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存在相关性,G等位基因是发生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Ⅰ及PvuⅡ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42~75岁广州汉族妇女15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其全身、腰椎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5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XbaⅠ及PvuⅡ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Pp基因型的个体在多个部位拥有较高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XbaⅠ及PvuⅡ多态性与广州汉族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XXPp是一种对骨量有益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骨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存在地域和人群的差异。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01例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4个部位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29,P〉0.05),基因多态性分布依次为HH5%、hh46%、Hh49%,与福州、北京、广州、台湾地区骨钙素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与日本人、白种人差异明显(P〈0.05)。且HH基因型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hh型(P〈0.05),但不同基因型在第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与大转子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骨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存在地域和人群的差异.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01例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4个部位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29,P > 0.05),基因多态性分布依次为HH 5%、hh 46%、Hh 49%,与福州、北京、广州、台湾地区骨钙素基因Hind Ⅲ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与日本人、白种人差异明显(P < 0.05).且HH基因型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hh型(P < 0.05),但不同基因型在第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与大转子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吸烟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配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吸烟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寻找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对79例绝经后妇女吸烟者进行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测定,并与相同年龄、绝经年限、身高和体质量的不吸烟者进行比较。结果:吸烟者的骨密度[(0.53&;#177;0.05)g/cm^2]、尿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189.33&;#177;36.51)kIU/L]明显低于不吸烟者[(0.58&;#177;0.04)g/cm^2,(227.84&;#177;49.28)kIU/L],而吸烟中的血钙、血碱性磷酸酶(81kaljne phosphatase,ALP)、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后者(t=2.146-2.954,P&;lt;0.01~0.05)。吸烟者按吸烟指数分组后,大量吸烟者(指数≥100,28例)的骨密度和FSH浓度明显低于小量吸烟者(&;lt;100,51例),同时前者中的血钙和ALP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t=2.154-2.972,P&;lt;0.01~0.05)。吸烟者按年龄分组后,年长吸烟者(≥60岁,37例)的骨密度和FSH浓度明显低于年轻吸烟者(&;lt;60岁,42例),而前者中的血钙和ALP水平也明显高于前者(t=2.065~2.263,P均&;lt;0.05)。结论:吸烟可使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并引起骨代谢指标紊乱,同时吸烟指数越高和吸烟者年龄越大,这种改变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比率不断增加,也即绝经后妇女比率增加,加之因各种原因,妇女接受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机会也增加,由此而对妇女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疾病增加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妇女自然绝经及手术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以期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自然绝经妇女8例,年龄49~59岁,绝经年限3~9年;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妇女(手术绝经组)8例,年龄48~59岁(均为绝经前施行手术,全部为子宫良性疾患),手术年限3~8年;未绝经妇女(对照组)9例…  相似文献   

8.
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 方法将 123例自然绝经后妇女随机分 2组 研究组每日口服利维爱 1.25 mg+ 钙尔奇 D 600 mg, 对照组每日口服钙尔奇 D 600 mg, 观察 12个月 . 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腰椎 (L 2~ 4)及股骨颈 (NK)骨密度 (BMD)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 (BGP)和碱性磷酸酶 (AKP)及尿吡啶酚 /肌酐 (Pyr/cr)和钙 /肌酐 (Ca/Cr)比值 . 结果 (1)L 2~ 4、 NK两部位 BMD 研究组治疗后均增加 , 且前者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对照组均下降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2)生化指标血 BGP、 AKP及尿 Pyr/Cr、 Ca/Cr 治疗后研究组均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对照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绝经后妇女每日服用 1.25 mg利维爱加钙尔奇 D可以提高骨量 ; 单用钙尔奇 D不能防止骨丢失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和骨质疏松(OP)症妇女患者的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BMD)、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汉族妇女406例,单纯OP组[96例,年龄(59.96±3.12)岁,BMI(20.51±1.72)kg/m2,绝经年限(7.42±1.64)年]、单纯T2DM组[118例,年龄(60.60±3.20)岁,BMI(24.18±1.77)kg/m2,绝经年限(7.37±1.54)年]、T2DM+OP组[90例,年龄(60.20±3.27)岁,BMI(20.97±1.53)kg/m2,绝经年限(7.34±1.46)年]、健康老年对照组[102例,年龄(60.50±2.8)岁,BMI(21.88±1.43)kg/m2,绝经年限(7.53±1.30)年]。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CTR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腰椎(L2~4)、股骨颈BMD、骨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限、BMI后比较各个临床指标与CTR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在OP组中CC基因型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1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则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19)。在OP组中CC基因型组L2~4BMD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26),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P值为0.025。T2DM组、T2DM+OP组、健康老年对照组基因型组L2~4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9、0.258、0.183)。OP组、T2DM+OP组、健康老年对照组中CC基因型组股骨颈BMD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分别为0.002、0.025、0.019),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P值为0.003、0.037、0.030。分别以T2DM及T2DM+OP有无作为因变量,以CTR基因型、年龄、BMI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TR基因型(CC型和非CC型)并未增加T2DM骨量正常人群和T2DM+OP人群的患病风险性(OR=0.753,95%CI0.339~1.676,P=0.488;OR=0.796,95%CI0.381~1.665,P=0.54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CTR基因分布以CC型为主,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T2DM骨量正常患者BMD增高与BMI、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CTR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护骨胶囊(实验组)61例与安慰剂(对照组)61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观察主要指标为BMD、TRACP5b、OC、OPG/RANKL,疼痛症状与不良反应等.结果:(1)腰椎(L2 ~ 4)和Wards 三角BMD:实验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01,P=0.038; t=2.170,P=0.032).对照组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841,P=0.417; t=0.571,P=0.569).(2)TRACP5b、OC 及OPG/RANKL指标:实验组治疗后血清OPG和O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71,P=0.009; t=2.861,P=0.005);而RANKL和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120,P=0.002; t=2.108,P=0.037),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P=0.536;t=2.963,P=0.673;t=0.677,P=0.808;t=2.067,P=0.937).(3)疼痛评分:实验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98,P=0.002);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t=0.423,P=0.673).实验过程中,各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作为骨折发生的重要临床预测因子,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护骨素綦凶是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晕要候选摹闲。目的:探讨护骨索基因T245G多念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09/2010-04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常规查体的老年人281名,其中男182名,女99名。应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榆测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件,使用-烈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受试者腰椎、髋部标准位置及前臂的。旨密度。同时收集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观察项目。应用ANOVA方法分析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在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中,T245G基因T,G等化基凶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苫性意义(P〉0.05)。在老年男性中,GG和TG基凶型具仃较高的腰椎骨密度,而TT基吲型的腰椎骨密度较低(P〈0.05),Ward'S三角区及前臂骨密度在各基因型问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北绝经后女性中,T245G多念性与骨密度无关,说明护骨索基凶与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仃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作为骨折发生的重要临床预测因子,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重要候选基因.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09/2010-04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常规查体的老年人281名,其中男182名,女99名.应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检测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受试者腰椎、髋部标准位置及前臂的骨密度.同时收集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观察项目.应用ANOVA方法分析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在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中,T245G基因T,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老年男性中,GG和TG基因型具有较高的腰椎骨密度,而TT基因型的腰椎骨密度较低(P < 0.05),Ward's三角区及前臂骨密度在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绝经后女性中,T245G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说明护骨素基因与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其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A163G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07名老年受试者,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股骨近端、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取其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护骨素基因A163G多态性,并进行基因测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的骨密度变化,逐步回归法分析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在绝经后老年女性受试者中,腰椎、股骨Inter区,AA型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老年男性受试者中,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护骨素基因启动区域A613G多态性与绝经后老年女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背景: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其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A163G 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07 名老年受试者,采用双能X 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股骨近端、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取其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护骨素基因A163G 多态性,并进行基因测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的骨密度变化,逐步回归法分析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在绝经后老年女性受试者中,腰椎、股骨Inter 区,AA 型骨密度高于AG 或GG 型,老年男性受试者中,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护骨素基因启动区域A613G 多态性与绝经后老年女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汉族男性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年龄65~86岁,(70.09±6.69)岁,广州男性264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其全身、腰椎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PTH基因型.结果:264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181例(68.6%)、Bb型73例(27.6%);和bb型10例(3.8%).PTH基因BstBI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老年男性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子区209G→A、245T→G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yrosequencing技术,检测上海地区201名绝经后妇女的OPG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2-4(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值(BMD)。结果:对OPG基因启动子区209和245位点进行检测共发现GG、GA和AA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66%、29.85%和1.49%。GG型者的腰椎BMD明显高于GA和AA型者,且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因素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0.968±0.012比0.921±0.018,P<0.05)。结论:OPG基因是在中国绝经后妇女中进行骨量以及骨质疏松危险性研究的有用的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近几年对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地分析了降钙素受体基因突变对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为鉴定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link和ScienceDirect Online数据库1980-01/2007-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候选基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7-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关于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文献79篇,筛除明显缺少对照的实验研究,并对剩余原文查找全文,排除综述类和重复研究。资料提炼: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1篇进行综述,涉及到降钙素和降钙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方面的研究。47篇被排除的文章中,44篇缺少随机对照或重复研究,另3篇是综述。资料综合:对所选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对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方面的资料进行概括和评价,对降钙素受体基因型在正常与骨质疏松组进行比较。计算不同基因型在人体测量指标、脊柱及股骨骨密度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这些数据分析,降钙素基因多态性在预测骨质疏松方面的潜在价值仍很有争议。结论:分析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对骨量的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有几个潜在的价值:通过认证哪些基因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有作用,可能会改善治疗方法,实际上一些候选基因本身成为新治疗的靶点;分子标志在认证个体在骨质疏松发病风险方面的潜在价值同样很重要。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基因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会对认证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1~10年妇女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与肥胖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2001-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1~10年的妇女85例,年龄46~63岁.均自愿接受各项指标测定.[2]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和瘦素.采用生物阻抗法测定体脂量.采用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3]用直线相关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其中三酰甘油、瘦素和胰岛素的数据分析前先经自然对数转换.结果纳入绝经后妇女85例进入结果分析.[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431,P<0.01),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t=0.244,P<0.05);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334,-0.374,P<0.01),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与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体脂量呈显著正相关(t=0.225~0.520,P<0.05~0.01).股骨颈骨密度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t=0.225,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1.077-0.022绝经年限;股骨颈骨密度=-0.376+0.651身高+0.011体质量指数-0.006绝经年限-0.028 ln三酰甘油;Wards区骨密度=0.398+0.008体质量-0.011绝经年限-0.048 ln三酰甘油;大转子骨密度=0.389+0.006体质量.结论[1]胰岛素、瘦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2]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和三酰甘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胰岛素和瘦素不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绝经1~10年妇女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与肥胖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2001-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1~10年的妇女85例,年龄46~63岁.均自愿接受各项指标测定.[2]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和瘦素.采用生物阻抗法测定体脂量.采用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3]用直线相关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其中三酰甘油、瘦素和胰岛素的数据分析前先经自然对数转换.结果:纳入绝经后妇女85例进入结果分析.[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431,P<0.01),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t=0.244,P<0.05);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334,-0.374,P<0.01),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与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体脂量呈显著正相关(t=0.225~0.520,P<0.05~0.01).股骨颈骨密度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t=0.225,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1.077-0.022绝经年限;股骨颈骨密度=-0.376+0.651身高+0.011体质量指数-0.006绝经年限-0.028 ln三酰甘油;Wards区骨密度=0.398+0.008体质量-0.011绝经年限-0.048 ln三酰甘油;大转子骨密度=0.389+0.006体质量.结论:[1]胰岛素、瘦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2]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和三酰甘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胰岛素和瘦素不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