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26例间叶组织肿瘤的PCNA,Rb,Fas,Bcl-2,MLH1,MSH2等肿瘤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其中PCNA的表达在良性肿瘤中无一例阳性,恶性肿瘤中共6例阳性。Rb在良恶性肿瘤中各3例阳性。Fas在良性肿瘤中共9例阳性,恶性肿瘤共5例阳性。Bcl-2在良恶性肿瘤中各1例阳性。MLH1在良性肿瘤中共5例阳性,恶性肿瘤中共7例阳性。  相似文献   

2.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85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型子官内膜增生bc1-2高表达,p53阴性表达。子宫内膜典型腺癌Ⅰ级、Ⅱ级和Ⅲ级bc1-2阳性分别为16/20例,5/8例和2/7例,显示bc1-2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p53阳性分别为3/20R例,3/8例和4/7例,显示p53蛋白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子宫内膜癌bcl-2和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果还提示,bc1-2和p53可能对宫内膜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癌基因、相关活性分子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在胃癌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6例胃癌进行了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S-100阳性树状细胞(S100^+DC)浸润率的研究。结果:(1)46例胃癌53、bcl-2、PCNA的表达阳性率与S100^+DC浸润率分别为56.5%、28.2%、58.7%和58.7%。p53在高分化胃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细胞学性质、肿瘤发生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1例GCT中PCNA、p16、Rb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结果:全部标本PCNA阳性表达,其中典型多核巨细胞未见着色;p16、Rb和bcl-2在GCT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2%、961%和333%。Jafe分级间PCNA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16和Rb在GCT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负相关;bcl-2在Ⅰ与Ⅲ级及Ⅰ与Ⅱ+Ⅲ级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GCT的凋亡率(AI)为086%,多核巨细胞凋亡偶见。GCT的AI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l-2表达与否的AI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结论:Jafe分级可以反映出GCT内的增殖状态;多核巨细胞是一种静息细胞;bcl-2在GCT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PCNA和bcl-2可以作为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ABC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85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型子宫内膜增生bcl-2高表达,p53阴性表达,子宫内膜典型腺癌I级,Ⅱ级和Ⅲ级bcl-2阳性分别为16/20例,5/8例和2/7例,显示bcl-2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p53阳性分别为3/20例,3/8例和4/7例,显示p53蛋白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CNA和bcl-2 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检测了65 例食管鳞癌和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CNA和bcl- 2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5 例ESC 中PCNA 指数为39-93 ±12-45 ,明显高于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PCNA指数8-38±3-20(P<0-001) ,PCNA 和bcl-2 蛋白的表达均与ES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05),且bcl- 2 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05)。结论 PCNA和bcl- 2 蛋白均可能有促进ESC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影响ESC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CNA,p53,Rb基因产物表达与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p53,Rb基因产物在5例平滑肌瘤,27例平滑肌肉瘤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分析致癌物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对猴食管上皮细胞中癌基因Ha-ras和多种抑癌基因p53、Rb、APC的作用。结果未发现Ha-ras第12密码子突变;给猴灌喂食管上皮NMBzA24和48h,食管上皮有p53基因突变指纹;灌喂NMBzA48h,存在Rb与APC基因突变指纹;灌喂NMBzA第5天的猴食管上皮细胞中,p53、Rb、APC基因突变指纹消失。实验证实:化学致癌物NMBzA能引起多种抑癌基因改变,NMBzA对细胞中抑癌基因的遗传性突变影响可能需要多次作用。这些基因突变指纹与过去报道的部分原发性食管癌中的p53、Rb和APCNMBzA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9.
P53、c-erbB-2和PCNA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6例横纹肌肉瘤p53、c-erbB-2和PCNA的表达。结果 p53、c-erbB-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9%,19%和100%。p53阳性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无关(F〉0.05),而与横纹肌肉瘤的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有关(F〈0.05)。c-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基因表达变化的时序关系,以探索p53调控bcl-2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具有野生型p53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用5-Fu为诱导剂诱导细胞凋亡;用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表达变化的时序性。结果:p53表达增高出现在bcl-2表达降低之前。结论:p53在时序上具有作为bcl-2基因负调控转录因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p53,bcl-2,ba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p5 3,bcl- 2 ,bax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中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Rb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人 p5 3,bcl - 2 ,bax和PCNA单克隆抗体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 ,对 2 1例Rb常规石蜡标本和 6例正常视网膜常规石蜡标本行p5 3,bcl- 2 ,bax和PCNA表达的测定。结果 :bcl- 2 ,bax和PCNA在Rb中的表达较高 ,与正常视网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分化型Rb组织的bcl- 2阳性表达率较高 ,和未分化型Rb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5 3,bcl- 2 ,bax在Rb中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Rb的发生与多个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有关 ,测定及分析Rb的bcl- 2 ,bax和PCNA表达 ,对于Rb的诊断和分化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卵巢皮质间质细胞增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及伴发癌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究。方法:对40例卵巢皮质间质细胞增生伴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平滑肌瘤、内膜息肉等疾病增生的卵巢皮质间质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erbB-2、Rb、p53、PCNA的检测,并对手术病例进行术后血E2、P检测,同时观察内膜癌C-erbB-2、Rb、p53、PCNA癌基因蛋白、肿瘤细胞增殖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皮质增生细胞C-erbB-2阳性率为58%。Rb阳性率为30%,p53阳性率为2.5%,PCNA阳性率为33%.子宫内膜癌细胞C-erbB-2阳性率为100%,Rb阳性率为85%,p53阳性率为80%,PCNA阳性率为85%。结论:伴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卵巢增生的皮质间质细胞C-erbB-2、Rb表达阳性,在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C-erbB-2和PCNA表达阳性,p53在增生间质细胞很少表达。血E2和P检测正常。而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各项免疫组化染色多呈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p53、bcl-2、PCNA基因在新疆不同民族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骨肉瘤(哈族ll,维族17,汉族24例)和32例瘤样病损组织(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异常增殖症)的p53、bcl-2蛋白及PCNA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p53、bcl-2蛋白、PCNA、在52例骨肉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31%(22/52)、59.62%(3l/52)、75%(39/52),在骨的瘤样病变组织中(骨纤维结构不良,异常增殖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3%(1/32)、0%(0/32)、31.25%(10/32)。它们的阳性率在骨肉瘤与骨的瘤样病变组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哈、维、汉各民族之间p53、bcl-2、PCNA、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肉瘤中bcl-2与p53之间、bcl-2与PCNA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癌基因bcl-2、PCNA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骨肉瘤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肉瘤组织中p53、bcl-2、PCNA表达在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4.
大肠腺瘤及腺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癌变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对60例大肠腺瘤.癌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另选大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粘膜2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①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5%、33.3%和70%。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②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5%、70%和65%.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③大肠腺瘤和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均高于正常粘膜(P均〈0.01),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s=-0.66,rs=-0.62)。结论凋亡和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人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bcl-2和P53蛋白在7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8%。(2)P53蛋白在胶质瘤中均有表达,表达率不同,颅咽管瘤、垂体瘤、脑膜瘤、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正常脑组织为阴性。据此本文认为:(1)bcl-2基因在脑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限。(2)P53蛋白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3)bcl-2和P53两种癌蛋白表达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男性生殖细胞肿瘤p53、PCNA、bcl-2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 5 8例男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织 (精原细胞瘤 36例 ,性腺外精原细胞瘤 6例 ,胚胎性癌 16例 )和 15例正常睾丸组织标本的 p5 3、PCNA和 bcl- 2的表达 ,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p5 3、PCNA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81.1%、10 0 .0 % )均明显高于正常睾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 (4 0 .0 %、5 3.3% ) ,P <0 .0 5 ;但在肿瘤组织各类型、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 p5 3、PC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正常睾丸组织中 bcl- 2阳性表达率 (5 3.3% )明显高于肿瘤组织 (18.9% ) ,P <0 .0 5 ;在肿瘤组织各类型之间及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间 bcl- 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p5 3、PCNA的表达可能是参与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2 ) bcl- 2癌基因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 ,可能反映了 bcl- 2基因抗凋亡效应并未参与了睾丸肿瘤的发生、发展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呈“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卵巢浆、粘液性上皮瘤PCNA、p53、C-erbB-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卵巢浆、粘液性良恶性肿瘤进行PCNA、p53及C-erbB-2的检测。结果 在30例卵巢囊腺瘤、38例交界性囊腺瘤及42例腺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6.67%、0和0;p5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89%、39.47%和15.79%;C-erbB-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90.48%、73.80%和42.86%。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及C-erbB-2的表达在PCNA强阳性组大于PCNA的弱阳性组及阴性组,在浆液性肿瘤组大于粘液性肿瘤组。结论 卵巢交界性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与腺癌相似的癌基因表达,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比粘液性腺癌差,可能与癌基因表达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 8 Br cAMP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之HXO Rb44细胞系的生长作用机理 ,我们观察了 8 Br cAMP对该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体外效应。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XO Rb44细胞系等分为两组 ,一组为加 2× 10 5mol/L 8 Br cAMP的实验组 (EG) ,另一组为不加 8 Br cAMP的对照组 (CG)。将两组的细胞悬液滴于硝酸纤维素膜 (NCM) ,应用完整细胞RNA斑点印迹和蛋白质斑点印迹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c fos ,N mycp2 1ras ,野生型 (w)p5 3 ,突变型 (m)p5 3 ,Rb ,p16的mRNA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wp5 3 ,Rb ,p16及p2 1waf1的mRNA信号为EG >CG(P <0 0 5~ 0 0 1) ;c fos ,N myc ,p2 1ras的mRNA信号和PCNA IR则为E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PCNA,bcl-2,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和增殖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