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新生儿ABO溶血病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导致高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人们正应用母体及脐血的血型抗体监测,来指导早期诊断,但其理论尚未完善。故目前为止,认识本病临床特点,及早诊治,对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现将本院新生儿科1994年9月~1996年12月间收治的106例ABO溶血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ABO溶血病164例,其中并发败血症32例,统计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者培养出的菌株,比较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并发贫血例数、血清胆红素峰值。结果: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者血培养以葡萄球菌为多,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贫血例数及血清直接胆红素峰值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均高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为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胆红素对红细胞C3b受体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认为凡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有常规做血培养检查的必要,对ABO溶血病存在贫血和或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之母均为O型血,子为A型血28例(50.0%),B型血28例(50.0%);生后36小时之内出现黄疸者40例(71.2%),多数黄疸程度较轻,但仍有11例(19.6%)为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部分病例伴有贫血、惊厥等表现.三项血清学诊断试验中最有诊断意义的试验是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高达100%;采用了蓝光照射加其它药物综合治疗,达到很好的效果.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以黄疸为突出症状,可伴有贫血等其他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抗体释放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方法:对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2005年5月住院ABO溶血症新生儿1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疸出现时间<24h者76例,~48h者32例,~72h者6例;贫血1周内血红蛋白101~120g/L者17例,121~145g/L29例,>145g/L68例;子血直接coombs试验阳性者107例,子血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94例,游离抗体阳性者85例,母子血型O-A型59例,O-B型55例;治愈108例,好转6例。结论:利用微量血测胆红素及早进行母子血清学检查,持续光疗,配合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提高ABO溶血症的治愈率,避免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ABO溶血病系母婴ABO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是引起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儿科自2000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55例,现将患儿的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期有多种原因可引起溶血性疾病发生 ,而以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多见 ,其中又以ABO系统为最多 ,重者可致流产、死胎或早产 ,有的出生后可因重度黄疸、贫血、水肿、心衰而死亡 ,存活者也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 ,预防ABO溶血病的发生成为关键。据报道ABO溶血病的轻重判别主要与孕妇血清中有关的IgG抗体效价高低有关 ,而以O型孕妇所生的A或B型婴儿多见 ,本文就此检测O型孕妇的抗体效价并予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常规检查 ,年龄在 2 2~ 2 3岁 ,孕周在 2 0…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ABO溶血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高胆红素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近几年来,由于重视了早期诊断和早治疗,发生胆红素脑病和死亡病例明显减少。笔者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0年7月—2006年7月收住的新生儿ABO溶血76例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可疑病例进行ABO溶血病检查,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占同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3.95%,大多数病例发生贫血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可出现胆红素脑病。男女发生比例为4.78∶1,男性与女性患儿间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患儿间血清总胆红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引起的黄疸程度重,并发症多,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BO溶血ABO溶血病新生而清学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住院145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对其进行ABO HDN血清学检测,其中包括血清游离抗体实验、直接抗入球蛋白实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体滴度.结果145例ABO溶血病新生儿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阳性30例,阳性率为20.6%;血清游离抗体实验阳性59例,阳性率为40.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47例,阳性率为32.4%;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体滴度均大于1:64.结论早期诊断ABO HDN的有效方法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ABO 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采血时机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0±50.43)ummol/L VS(202.50±60.51)ummol/L,P〈0.05],光疗时间[(29.25±15.43)h VS(41.46±17.54)h, P〈0.05]及黄疸消退时间[(4.52±1.41)h VS (6.15±1.67)h,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ABO-HDN早期诊断指标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80例ABO溶血病筛查的新生儿三项诊断试验结果与初检时间、同期的血常规以及血清胆红素检测指标。结果:99例诊断为ABO-HDN阳性,其中A型54例,B型45例,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HDN阳性组与HDN阴性组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99例HDN阳性组不同血型、不同初检日期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初检日期的HD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只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不同初检日期的HDN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HDN阳性诊断模式中的初检日期无明显差异(P>0.05);直抗、游离试验结果与初检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ABO-HDN阳性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占45.45%(45/99),HDN阳性与阴性的间胆与总胆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未见明显差异(P>0.05)。若只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HDN阳性与HDN阴性的各胆红素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轻中度的贫血以及间胆与总胆比值是早期ABO-HDN诊断的辅助指标,且大多贫血不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上不应以出现病理性黄疸后再考虑筛查ABO-HDN。抗体释放试验是最灵敏的、也是疾病进展后最重要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好、简、廉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该院15年来对42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早期以加强光疗为主治疗的效果、副作用和疾病转归,探讨本病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光疗过程中全部病例的平均血清胆红素峰值被控制在(240±48.1)μmol/L(x±s),88%的病例被控制在255μmol/L以下,99%的病例被控制在340μmol/L以下。无1例需要换血,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和死亡,罕见副作用,最后全部治愈。平均住院(5.4±0.8)天。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加强光疗可减少和避免换血和不必要的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目前对本病的"过度治疗"倾向应予防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注意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患儿接近光疗标准时及时给予治疗,具体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效果,给予患儿诊断治疗效果给予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起初治疗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在(176.11±39.9)μmol/L,经过一段的治疗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上升,平均(22.09±10.1)μmol/L,平均疗程约为(3.6±1.02)d,且所有患儿均已得到全部治愈,无死亡、发生黄疸以及换血的需要。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通过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黄疸的发生,减少换血的需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我院重视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发生胆红素脑病和死亡病例大大减少。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住的65例新生儿溶血病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2种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的疗效。方法:将ABO HDN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IVIG 0.5 g/(kg.d),单次静滴;B组为治疗组,IVIG 1.0 g/(kg.d),单次静滴。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24 h、48 h血清胆红素值(BT)及血红蛋白值(Hb)。结果:B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组缩短(t=2.27,P<0.05),24 h血清胆红素较A组低(t=4.81,P<0.05),48 h血清胆红素与A组有显著差异(t=2.21,P<0.05),24 h Hb(t=4.24,P<0.05)、48 h Hb(t=3.46,P<0.05)较A组高。结论: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应用大剂量IVIG〔1 g/(kg.d)〕获取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