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世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1):22-24
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起源于腺垂体的嗜酸、嗜碱及嫌色细胞的良性肿瘤为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鞍上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鞍区肿瘤的1/3,鞍旁肿瘤的50%。最常见的恶性垂体瘤多为转移瘤,原发性垂体癌临床罕见。恶性垂体瘤占所有垂体瘤的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垂体腺瘤病人作为垂体腺瘤组,正常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人。运用CT扫描观察正常人垂体窝上口与垂体腺瘤病人蝶鞍的解剖特点,并分析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对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垂体窝上口倾斜角为(0.79°±11.69°),垂体腺瘤组为(-1.73°±12.42°)。该夹角在正常人可分为前倾型、水平型、后仰型。肿瘤最长径与垂体窝上口之间的夹角为(91.18°±10.24°)。垂体腺瘤根据蝶鞍形态学分型,囊袋型41例,炒锅型24例,直筒型13例,筛型22例。结论垂体腺瘤基本垂直于垂体窝上口生长,垂体窝上口倾斜角决定垂体腺瘤往鞍上生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5%。不同的研究者提出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内分泌学家根据垂体腺瘤的内分泌活性来区分;影像学家和神经外科医师则偏重于影像学或解剖学上的分类,以了解肿瘤的大小及局部侵犯程度;形态学分类包括基于细胞质染色性能的传统组织学分类,基于组织抗原性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分类,以及超微结构分类。另外,还可利用细胞分化标记物进行分类,如调控激素表达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肿瘤引起的激素过度分泌症状及占位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垂体腺瘤基闪治疗研究已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5.
6.
7.
8.
垂体肿瘤和垂体病变的治疗涉及到普通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或神经内分泌、神经放射、眼科、麻醉以及放射治疗等学科的合作,单一学科的治疗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垂体病变患手术前先由内分泌科的医生对其垂体功能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或药物治疗,如催乳素腺瘤患应以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15例非垂体腺瘤性垂体疾病,其中垂体腺炎6例,原发性垂体脓肿2例,垂体囊肿5例,星形细胞瘤2例。术前均误诊为“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本组病例很少见,仅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1%~0.5%。本文分别就其各自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肖德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46-48
垂体腺瘤囊变并液平面形成临床并不少见,但目前研究很少。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垂体卒中,其与垂体囊变存在交叉,但垂体腺瘤囊变并液平面形成可能更多存在于亚临床卒中。临床发现:垂体腺瘤出血、囊变时,仅部分病例出现液平面,液平面可能为1个或多个。鉴于其独特征象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垂体腺瘤囊变并液平面形成的发生概况、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影像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病历资料女性,28岁,因月经紊乱1年,泌乳5个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外院头颅MRI示:垂体类圆形,大小约1.4cm×1.4cm,中央区有0.7cm×0.8cm长T1、T2信号影,垂体上部与视交叉相贴,垂体柄欠清晰。血清泌乳素升高(457.44ng/ml),皮质醇降低(37.3mmol/L)初步诊断:垂体微腺瘤(PRL型)并中央区坏死囊变全麻下行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到达鞍底后未见鞍底骨质破坏,咬除鞍底骨质暴露硬脑膜,以9号脑穿针穿刺,抽出少量黄色黏稠脓液。术中病理涂片可见大量脓细胞。继续沿脓肿壁分块切除,并用3%双氧水反复冲洗鞍内,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5.
16.
努力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任祖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35-135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内分泌微量激素测定、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飞跃发展。通过临床病例的积累、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及视功能检查,对于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也有更全面的认识。1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垂体腺瘤的分类国内外均采用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的功能分类法。垂体腺瘤病人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或误诊。如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出现视力下降;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阳瘘等。这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生重视,而且…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发生的基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体腺瘤发生的基因学研究朱涛,浦佩玉,杨树源垂体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1]。这类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尽管多年以来人们对此做过诸多分析和假设,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 采用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5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9例(75%)。垂体柄保留34例(65%)。术后发生尿崩32例(62%),其中23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术后尿崩总数的72%;7例在3个月内恢复;2例尿崩症状持续1年以上。结论 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特别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报告老年性垂体腺瘤26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88%)和垂体功能低下(69%)。来院同时伴有其它系统疾病的21例(81%),其中高血压8例(1例ACTH腺瘤除外),糖尿病4例,慢性肺炎肺气肿3例,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各3例。本文对经额、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对于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激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垂体腺瘤细胞的培养液进行了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含量的放射免疫或免疫放射测定,发现经临床及病理确定的功能性腺瘤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均能分泌高水平的相应激素,8/10例无功能腺瘤亦可分泌LH、FSH和PRL,但其激素分泌量明显低于泌乳素和促性腺素腺瘤的分泌量。依据测定结果对垂体腺瘤组织进行初步功能分类,并对体内外激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