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报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8月,应用两种皮瓣转移方法修复足跟组织缺损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6~52岁,平均26.8岁;左侧6例,右侧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大小13 cm×6.0 cm~5.0 cm×4.5 cm,13例伴有跟骨外露,7例伴有跟腱外露.皮瓣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逆行皮瓣11例,足底内侧皮瓣5例.皮瓣大小16 cm×7.5 cm~6.0 cm×5.5 cm.结果 除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补充植皮外,本组1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足跟部及跟腱组织缺损获得满意修复,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局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逆行皮瓣是修复伴有跟腱外露的足跟缺损的较好方法,足底内侧皮瓣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足跟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足跟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4岁.软组织单纯缺损4例,合并跟骨骨髓炎2例,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缺损面积最小4×3cm,最大8×7cm.结果 6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皮瓣负重、感觉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最大面积12.0cm×7.0cm,最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 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法.方法 应用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5 a,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感觉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为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应用解剖及对成人小腿和足背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 临床应用28例,其中修复足背组织缺损16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足底软组织缺损4例及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3例.皮瓣最大面积17 cm×12 cm,全部成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1 986~ 1 997年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8例 ,其中外伤 5例 ,跟骨骨髓炎 2例 ,冻伤 1例。切取皮瓣面积 3 0cm× 3 0cm~ 5 0cm× 7 0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治愈率 1 0 0 % ;结论 :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不仅功能良好而且外形美观。除具有“同源性”外 ,更具有耐磨 ,耐压 ,承重 ,不滚动的特点 ,较其它转移组织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在应用解剖学的基础上设计于隐神经为轴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5例,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5cm,最小面积6cm×4cm,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予以修复,缺损面积5cm×8cm~8cm×16cm.皮瓣面积6cm×10cm~10cm×18cm.结果皮瓣存活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中,慢性溃疡5例,跟骨骨髓炎2例,外伤后跟腱外露皮肤缺损4例。皮瓣面积4cm×3cm~8.0cm×9.5cm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是足跟部软组织修复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史福东  李长江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1-198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6例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6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5年,皮瓣修复重建后皮肤的感觉、色泽、痛觉、耐磨性及负重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