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8/39、15/23,而癌灶直径〈0.5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1/43。结论癌灶直径〉0.5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唐令超  赵平  丁志 《四川医学》2009,30(4):479-48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5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6%,粘膜癌为10.0%。≤1cm的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1%,直径1.1—3.5cm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2.5%,〉3.5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3%和20.0%。粘膜下癌可转移至N2。脉管受侵19例,淋巴结阳性率36.8%(7/19),明显高于无脉管受侵者(P〈0.05)。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变大小及脉管受侵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未浸及黏膜间质称原位癌.如果癌变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黏膜间质,限于黏膜内尚未越过黏膜肌层称黏膜内癌或黏膜癌.癌直径在0.5cm以下称微小癌,0.6~1.0cm称小胃癌.内镜检查时黏膜疑癌病变处钳取活检,病理确诊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检查再未发现癌,称一点癌[1,2],亦称"点状癌"或"显微胃癌",实际上它是微小胃癌特殊类型[3,4].对原发性癌组织浸润生长达肌层或肌层以外组织者称中晚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癌浸润深度的不同是临床分期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戈 《农垦医学》1999,21(6):444-445
微小胃癌又称胃内一点癌,是指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胃癌。我院于1994年至1998年通过内镜共查出胃癌96例,其中微小胃癌5例,占5.2%。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丹  张颖毅  宋永蔚 《吉林医学》2013,34(15):2983-298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 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46.15%、65.21%,而癌灶直径<0.5 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2.32%。结论:癌灶直径≥0.5 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8年收治的胃癌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时间〈1年者8例(21.1%),1-2年者17例(44.7%),3-5年者10例(26-3%),〉5年者3例(7.9%),约有65.8%于术后2年内复发。T。3例(7.9%),T216例(42.1%),T319例(50.0%)。N02例(5.3%),N。19例(50.0%)N217例(44.7%)。Ⅰ期4例(10.5%),Ⅱ期9例(23.7%),Ⅲ期25例(65.8%)。结论:影响胃癌术后复发因素众多,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国庆  洪彪  林晖  高中度 《河北医学》2002,8(3):199-202
目的:探讨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对术式选择的价值。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月,首次行胃癌切除术病人224例,其中早期胃癌26例,进展期胃癌198例,随访率91.5%,全组均行次全或全胃切除加R1-3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生存率比较,早期胃癌R1与R2P>0.05,进展期胃癌R1与R2P<0.01,R1与R3P<0.01;R2与R3P>0.05,(2)病灶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提示病期预后;(2)肿瘤大小与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4)早期胃癌Ⅲ型生长,进展期胃癌浸润型生长预后最差。结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早期胃癌行次全胃切加R1,选择性R2淋巴结清扫为宜,进展期胃癌宜行距肿瘤5cm以上的次全或近全胃切加R2,选择性R3淋巴结清扫为宜。  相似文献   

8.
陈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36-3437
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及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胃癌是指不论病灶大小,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凡癌灶局限于黏膜层(m)及黏膜下层(sm)的胃癌患者。癌肿直径〈1cm者为小胃癌,直径〈0.5cm的为微小胃癌。由于其病灶一般较小,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误诊.漏诊。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共发现早期胃癌56例(56/4 166),检出率为1.34%,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5,34(12):1902-190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尚不理想,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因此应重视胃癌的早期诊断。EGC是指癌肿仅侵犯胃黏膜、黏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者,直径<1cm者为小胃癌,直径<0.5cm者为微小胃癌。EGC由于病灶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胃镜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应用,胃癌早期诊断率从原来的0.7%~3.5%增加到目前10%-37.6%。现将我院1997年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的早期胃癌3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45-60岁。既往胃病史均超过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灼热感、反酸、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及黑便。3例均经胃镜直视下,1例诊断为贲门癌,另2例诊断为溃疡性胃癌。均经手术治疗且能从胃壁外触及肿瘤。1例贲门癌行开胸近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另2例行毕罗Ⅱ氏胃3/4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1例贲门癌为中分化腺癌,2例为高分化腺癌,均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癌。术后进行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随访至今存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腔镜的开展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逐年增多.早期胃癌中病灶直径小于1.0 cm者称为小胃癌,直径小于0.5cm者称为微小胃癌[1].我院自1997-2008年治疗胃癌病例中(病理证实)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7例.为探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夏爱玉 《安徽医学》1990,11(3):13-14
本文综合5所医院经胃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29例。部位在胃窦48.2%、胃体31%、胃角17.3%,弥散广达体窦1例。病灶长径≤1cm者以早期胃癌为主,>2cm者以进展型为主,差异非常显著(P<0.001),说明加强微小胃癌和对小胃癌的识别力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得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郭继卫 《重庆医学》1994,23(1):56-5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16~20万人死于该病。目前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仍为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从晚期胃癌的20~40%提高到95%以上,十年生存率约90%,而微小胃癌五年存活率几乎100%。WHO资料显示从癌前疾病和病变演变成早期胃癌需数年或十年以上时间,因而进一步明确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关系,确定胃癌高危人群随访范围,将是胃癌二级防冶的有效措施。以往一般认为,胃息肉、残胃、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简称“萎胃”,下同)及胃溃疡均为前状态,西南医院消化内科经近20年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是上述癌前状态的共同基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胃癌     
在消化系统癌肿中,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提高其5年生存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微小胃癌几乎达100%,但晚期者仅20%左右,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纤维胃镜和胃X线气钡双重造影,特别是前者可进行组织活检,作出病理诊断。 1962年日本内镜学会首先提出早期胃癌的定义和肉眼分类,并为国际医学界所采用。早期胃癌指癌肿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未突破固有肌层,而不论癌肿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也包括小胃癌和微小胃癌。1978年日本消化器和内镜学会规定,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早期胃癌中的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rcinoma,简称SGC,肿瘤直径0.6~1.0cm)和微小胃癌(Micro Gastric Carcinoma,简称MGC,肿瘤直径≤0.5c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由于MGC的术后10年生存率为100%,故MGC的检出不但在治疗方面有实用价值,而且也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消化道内窥镜学会,对微小胃癌尚有争议。一九六九年规定长径为1cm以下为微小胃癌,一九七八年又规定为5mm以下为微小胃癌。但是,小的恶性肿瘤术前诊断是有困难的,多数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本文研究了手术切除的470例522个病变的早期胃癌中,癌肿的最长径在1cm以下的患者61例,单发性早期胃癌38例,多发性早期胃癌23例。单发性早期胃癌中,合并其他部位良性病变者17例,单纯早期胃癌21例。在性别比例中,男性46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分布高峰在50~60岁,平均年龄为57.6岁。  相似文献   

17.
胃癌分为进展期胃癌和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20%左右,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其中微小胃癌术后的10年生存率几乎达到100%,因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早期胃癌的发现,尤其是微小胃癌的诊断是相当不容易的。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最好方法仍为纤维胃镜检查。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使用和内镜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和内镜下及病理特点 ,提高早其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近 2 0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 3 5例 ,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 2 .5 6%;胃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 91.4%;部位以胃窦居多占 5 1.4%;Ⅰ型及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 2 2 .8%及 2 8.5 %。黏膜下小胃癌占 2 0 %。直径大小 2 0MM黏膜下癌占 75 %,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癌灶面积大小对癌灶浸润深度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常规技术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T分期以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185例胃癌患者术前采用64排CT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胃痛检出特异性为100%,早期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0%,进展期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9.4%;胃癌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4%和69.2%,T1与T2、T2与T3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0%、85.4%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与N1、N1与N3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胃癌术前分期准确性较高,不同部化胃癌T分期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及N分期的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