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济本事方〉中有关灸法的内容独具学术特色.许叔微推崇仲景之学,认为阴毒、阴证、阳微证最宜用灸;在灸补肾阳方面,善用关元、气海等重点穴,以达到温肾固元的目的;提倡中风宜灸十二穴;创制隔巴豆、黄连灸以治结胸.全书灸药并重,记录详实可用,堪为后世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选录《普济本事方》中伤寒下利、伤神劳复、惊悸无寐、气中病与膀胱气闭等5则医案加以阐微,体现了许氏辨证细致、选药精当、治法独特,“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之”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方书的体例自秦汉时期确立以来不断发展完善, 至两宋方书体例的创新达到一个高潮。《普济本事方》在方剂的基础上, 增加了许叔微的临床医案及其"所得新意", 因此以"本事"为名。从《普济本事方》编撰伤寒内容的体例出发, 以方剂、医案、医论3种要素的编排体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学术重点的表达与著作体例结构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全书以方为纲, 通过医案、医论对方剂进行解释说明, 并勾连方剂之间的关系, 扩展相关内容, 将方、案、论合为一体, 结合临床实际与理论分析, 进一步解释、证明所载方剂的疗效, 并结合历代方书体例的变迁, 阐述案论结合佐证方剂有效性是方书类编撰体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绍兴二年进士,医家谓之许学士。叔微十一岁时,母遭气中,痛念里无良医,及长成人,刻意方书。六十五岁以后,仍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著有《伤寒发微论》三卷、《伤寒治法》八十一篇、《翼伤寒论》二卷,以及《本事方》两集二十卷等。本文仅就《本事方》的补虚观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多处阐述了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许氏论治呕吐,根据其寒热虚实辨证施治,为后世医家防治呕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临床大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卷第一》中专节论治中风,认为内虚邪中,风痰、血瘀阻络是中风的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肝,治疗时强调针对病情运用扶正祛邪、镇肝养肝、祛风涤痰、活血化瘀之法,同时还倡导用吐法和灸法治疗,为后世多法论治中风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明朱■主编的《普济方》是我国现存部头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中医方书。《普济方》中的有关口腔医学史料部分,全面系统地汇集了我国明代以前口腔中医药学的成就,表明我国古代医家在认识、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方面已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反映出明初我国中医口腔医药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普济方》脾脏门中有关脾实证的内容较少,但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证候特征及组方用药分析可见,脾脏门中咽喉不利、肝经证候及四肢不利三类症状与脾实证关系密切;通过梳理脾实证的治疗方法与用药特点,发现多遵补泻兼施、寒温并用、散中寓清治则。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脾实证所蕴含的医理于今仍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列举肉桂、诃黎勒、羚羊角、黄连4味药物在明代《普济方》脾胃病证中的特殊功用,即肉桂温中下气、散结利气,诃黎勒行气化痰止泻,羚羊角通降清热,黄连泄热止泻,拓展了脾胃病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外感热病、奉参诸经论治,妇人之疾、阐述独具匠心,救急之道、倡导简便廉验,精选效方、强调用药法度几个方面对陈延之《小品方》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利于对其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鸡峰普济方》是一部宋代方书,作者佚名,一般以为该书作者为张锐或孙兆,但缺乏足够的证据。通过系统考证有关文献,确定该书作者是宋代名医张锐而不是孙兆。  相似文献   

12.
《鸡峰普济方》为宋代医书 ,每卷大题之下仅署“重校定”者之名 ,后人误将《鸡峰备急方》作者张锐作为该书作者。考察该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医案、医事、避讳及原稿状况 ,该书原稿应成于元丰年间 ,于南宋高宗时期出版。通过对宋代名医孙兆、张锐生平医事钩沉 ,逝世于元丰年间的孙兆应为该书稿的作者 ,而南宋绍兴年间尚在的张锐不可能是本书的作者。对初虞世的生年与有关医事及董汲《脚气治法总要》的考证 ,可以为孙兆是《鸡峰普济方》作者提供有力旁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普济方》治疗肢体痹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分布;针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建立可视化网络关联图,并采用Aprior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中的CHAID、CRT、QUEST决策树方法进行规律识别的挖掘。结果 共筛选271首方剂,涉及272味中药;高频中药有24味,使用频次位居前5的中药依次为肉桂、防风、附子、当归、川芎。272味中药的药性以温性、寒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肺经常见。网络关联图提示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与其他药物的关联性较强,其中防风是核心用药。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2味药有效组合和3组3味药有效组合。以当归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川芎、防风,其中川芎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 《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以防风、川芎为核心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热与血结,或热甚津液大伤,形成阳明腑实、阳明蓄血、阳明热甚伤津证。癫狂病治疗以清热、泻下、活血散瘀为主,但临床上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情,故张仲景在治疗时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15.
《难经)、(伤寒杂病论》均被列为四部经典著作,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历代医家对(难经)褒贬不一,多数医家奉之为“医经之心髓,救疾之枢机”;贬之者则认为“今之(难经》,盖由好事医生冒(八十一难)之名,杂放(灵)。(素),益以荒谬之语而成,此不通之怪书耳”。因此认为《伤寒杂病论)所云“撰用《素问)、《九卷)。《/叶一难)”中的(八十一难)并非今之(难经),否定了(难经)与(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源流关系,故对于两书之间的关系少有探讨。仔细研读《难经),发现它既有对(内经)理论的阐释,亦有独树一…  相似文献   

16.
论《普济方》校勘整理中的底本选择谢光,朱玉,江葳葳针灸系(730000)关键词文献研究,校勘,普济方校勘古书首要之事是确定底本,底本的优劣决定着校勘后的质量。因此选择底本一定要谨慎而有根据,不可单凭表面现象断定。底本的选择,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内容较...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对病情的预后,多处用“可治”、“难治”、“不治”等词来描述,明确记载“难治”病证治条共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3条;阳明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3条,现不揣浅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病因中,感寒者,需以二陈汤散寒理气;感热者,需清泻郁热,并重视养阴;感湿者,需温通除湿。内伤病因中,若为七情所伤,则以四七汤治之;若为食积所伤,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兼以消食、理气;若因酒、醋、咸所伤,则以验方治之。在对咳嗽状态的论治中,咳而少痰、无痰者,可以蜜、杏仁、瓜蒌一类润之;喉中痰鸣者,除以半夏、紫菀一类化痰止咳之外,需加辛温、逐水、敛肺之品;痰滑而咳者,需燥湿化痰;咳而面赤者,需清热涤痰;面白喷嚏者,需辛温化痰;咳而失声者,可以贝母、麦冬一类生津宁肺。王氏还论述了五脏六腑咳所使用的方药,即肺咳者,宜麻黄汤;心咳者,宜桔梗汤;肝咳者,宜小柴胡汤;脾咳者,宜升麻汤;肾咳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胃咳者,宜乌梅丸;胆咳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小肠咳者,宜芍药甘草汤;膀胱咳者,宜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者,宜钱氏易功散。  相似文献   

19.
方论始于宋     
关于方论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指出 :“有方即有柄 ,自仲景始也 ;有方更有论 ,自成无己始也。”故一般认为方论始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115 6)。经笔者查考发现 ,记录方论内容早于《伤寒明理论》一书的医方书有 4种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110 0 )、朱肱《活人书》(1111)、寇宗《本草衍义》(1116)、许叔微《普济本事方》(1132 )。其中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中的方论 ,可称为方论之肇始。其书中方论的内容至少有两处 :一在半夏泻心汤下 ,一在生姜泻心汤下。半夏泻心汤 :“设下后津液入里 ,胃虚上逆 ,寒结在心下 ,故宜辛甘发散。半…  相似文献   

20.
顾护脾胃之功能是《伤寒论》中始终坚持的治疗原则 ,通过对急、危、重证、疑难病证拟或慢性病证等多方面治验数则总结 ,以论证仲景顾护脾胃 ,扶助正气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