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高效、无创痛的护理方法,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方法 选择4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电刺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胃电图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胃电图频率和幅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护理可以促进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的方法,促进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d对病人及其家属作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胃肠肿瘤病人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的方法,促进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d对病人及其家属作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41例分成两组,试验组21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对照组20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观察两组术后腹胀、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咽炎、睡眠和活动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术后出现恶心、咽炎症状轻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对睡眠、活动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陈文  韩艳艳  张晓春 《全科护理》2016,(36):3815-38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对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66),对照组采取胃肠肿瘤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及特殊功能运动、穴位注射和穴位电疗等措施,记录两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记录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出院时对护理过程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腹胀及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有助于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微创手术后口腔咀嚼(口香糖)配合穴位按摩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8月腹部微创手术患者128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予口香糖咀嚼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腹胀及口腔溃疡等不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微创手术患者口腔咀嚼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6 h、7~24 h时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5~48 h、49~72 h N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术后患者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钱小亚  张建亚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6-1427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现8例轻度腹胀,1例中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32例轻度腹胀,8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促进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胃肠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胃肠外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7.2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9.979,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6.950,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促进胃肠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分胃肠道组和非胃肠组手术各40例,各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护理外,术后12h 开始进行穴位按压,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 结果 胃肠手术和非胃肠组手术的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穴位按压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2例腹痛腹胀症状者,不良症状率为4.65%;对照组出现3例腹痛腹胀症状者,5例腹泻者,不良症状率为18.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患者,能够减少对胃肠的影响,利于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d对患者及其家属做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分别为(47.90±6.16),(58.90±10.68),(24.52±8.45)h;均短于对照组的(52.62±9.46),(65.46±13.56),(31.38±9.5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2.40,3.41;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促进老年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老年胃癌病人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33h±4.56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29h±15.78h,腹胀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分别为18.59h±4.68h,50.14h±15.28h,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可有效促进老年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穴位按摩在预防老年疝修补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 h实施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疝修补术后早期实施穴位按摩治疗能有效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咀嚼口香糖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年龄>60岁且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早期康复组)、C组(口香糖咀嚼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接受胃肠手术术后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锻炼,如床上活动、腹部按摩、缩肛运动等;C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术后8~12 h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15~20 min.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口干、口臭、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B、C组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适发生情况C组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3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腹胀,消除术后口干、口臭等不适症状且方法简便安全,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针在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7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未进行埋针治疗的2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剖宫产术后立即进行足三里穴位埋针治疗的3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足三里穴位埋针治疗,可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张晓云 《全科护理》2016,(7):683-68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护理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胃泌素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6.0%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可显著促进胃肠术后胃肠蠕动,而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12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3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1组和2组分别在术后0.5 h、术后6 h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并采用胃电图仪对术前1 d、术后24 h进行波形监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和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组间比较,干预1组早于干预2组,干预2组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电图主频率波和胃电图慢波改善情况,干预1组优于干预2组,干预2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0.5 h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能更早的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动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双侧足三里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双侧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5.25±3.21)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94.90±12.49)h,排便时间为(105.95±12.7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75,5.809,8.161;P<0.01).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足三里有助于促进老年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大承气汤加味对宫外孕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大承气汤加味对宫外孕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笔者将宫外孕破裂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6h顿服大承气汤加味250~300ml,对照组则不服用,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2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大承气汤加味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治术后腹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