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植牙术中的优劣.方法 65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病例,均由内科诊为高血压一期,手术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其中35例单纯2%利多卡因阴滞麻醉同侧下牙槽神,另30例在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的同时,局部加阿替卡因浸润,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显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出血量及麻醉持续时间进行经较.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单纯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较慢,术后持续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结论 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加阿替卡因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优于单纯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2.
麻黄碱静脉滴注在急诊手术快速硬膜外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明  李锡初 《广东医学》2000,21(10):852-85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诱导在一次性推注诱导剂量后的麻醉显效时间及在诱导期静脉滴注麻黄碱在快速硬膜外麻醉诱导中的稳压作用。方法 收集ASA I~Ⅱ级的产科急诊手术病例53例分成A,B两组,A组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诱导的给药方法分次给诱导剂量,B组在试验量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麻黄碱,3min后快速推注诱导剂量,监测麻醉显效时间、神经阻滞情况及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B组诱导开始至切皮时间比A组快约9min,两缄  相似文献   

3.
王淑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11-111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痔疮手术的98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麻醉方式采取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麻醉方式采取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97.9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8.98%,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3.27%,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大大减轻痔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向奎 《中外医疗》2016,(2):101-102
目的 探析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 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9例,治疗组采取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没有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对本校区2010级口腔班的39名学生进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分析显效部位及顺序、麻醉感受、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效部位及顺序:34.2%从同侧下唇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15.8%从同侧牙槽黏膜至同侧牙列、同侧后牙、同侧前牙、及同侧舌,13.2%从同侧后牙开始至同侧前牙、同侧牙列、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舌,13.2%从同侧舌开始至同侧牙槽黏膜、同侧牙列、颊黏膜及皮肤及同侧下唇及黏膜,10.5%从颊黏膜及皮肤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前牙、同侧后牙、同侧舌及全舌,5.3%从同侧舌前1/3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牙槽黏膜、颊黏膜及皮肤,5.3%从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及皮肤、同侧舌,然而同侧下唇、牙槽黏膜无麻醉效果;麻醉感受:97.4%感受明显,69.2%厚重感,64.1%肿胀感、咀嚼无力,51.3%舌运动迟钝,41%感吞咽不适,30.8%张闭口困难,28.2%牙浮出感、牙伸长感、及发热刺痛等;维持时间:55.3%持续3小时以上;39.5%维持2~3 h;5.2%维持1~2 h;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结论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范围包括下唇及黏膜、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以厚重感、肿胀感明显,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榆尿管镜手术中阴茎勃起的处理.方法 回顾2003年1月~2009年3月该科于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输尿管手术术中出现阴茎勃起的病例共计15例,依阶梯方式顺序使用局部冷敷、阴茎背神经阻滞、静脉推注麻黄碱3种方式处理阴茎勃起,直至阴茎恢复疲软.结果 局部冷敷显效4例,阴茎背神经阻滞显效9例,静脉推注麻黄碱显效2例,15例患者均顺利行输尿管镜手术.结论 依阶梯方式顺序使用局部冷敷、阴茎背神经阻滞、静脉推注麻黄碱是处理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榆尿管镜手术中阴茎勃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麻醉药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如何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减少神经毒性,成为临床麻醉医生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麻醉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神经保护作用、神经毒性以及如何减轻神经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68例,表面麻醉下在鼻内窥镜下应用双极电凝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显效38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及前颈部手术具有应用颈丛神经阻滞的强烈指征,本文对 240例此类病人分别用一针法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就其用药量、麻醉效果及毒副反应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884年,Carl Koller在眼科手术当中第一次使用可卡因之后,Halsted和Hall于同年第一次将可卡因用于指根麻醉,从而开启了神经阻滞麻醉的先河[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神经阻滞麻醉已经广泛用于各种手术、术后镇痛及疼痛治疗,其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于循环系统影响小的优点.对于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本文仅对影响神经阻滞麻醉的因素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对40例需拔除双侧下颌智齿病人分别施行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和Akinosi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传统法成功率为92.5%,Akinosi法为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颊神经麻醉不全传统法为0,而Akinosi法为15%;回抽血阳性传统法为10%,Akinosi法为0。结论 Akinosi法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法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经鼻插管全麻下,对13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自第1双尖牙近中至第2磨牙远中舌侧口底黏膜入路,分离解剖出与颌下腺有关的神经和血管,完整摘除颌下腺。结果:13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切口愈合良好,口内瘢痕小、隐蔽。经平均6个月观察,局部无感染,未出现大出血、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颌面部皮肤无手术瘢痕,有效避免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损伤,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可代替传统颌下区入路的颌下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对两点法和单点法这两种定位方法在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57名拟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点组(Group Single, n=29)和两点组(Group Dual, n=28), 采用神经刺激仪在锁骨下部定位臂丛神经,单点组定位臂丛后束,引发伸腕伸指动作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mL;两点组除定位后束外,追加定位臂丛外侧束肌皮神经组分,引发屈肘反应,分别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mL和10mL。阻滞后每隔10min评价臂丛神经所支配的所有上肢7支终末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同时记录总体评分,操作时间和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阻滞后10min,两点组的肌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阻滞后30min,两点组中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89.3% vs 62.1% ; 85.7% vs 58.6%,P<0.05)。两组的总体评分无差异(11.5±2.4 vs 10.8±4.3)。结论 对于锁骨下喙突入路神经阻滞,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个运动反应后分次注入局麻药的方法优于单点法。  相似文献   

14.
韩东超  牛志英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09-410,413
目的:验证必兰用于乳牙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50名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选择1侧下颌乳磨牙采用局部颊粘膜浸润麻醉,对侧下颌乳磨牙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阻滞麻醉注射过程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高于浸润麻醉(P<0.01)。结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下颌乳磨牙牙髓麻醉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以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观察记录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肌皮神经对应的解剖位置及变异。方法选择251例行手、前臂及上肢远端手术的患者,麻醉方法为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胸大肌和肱二头肌交界部位放置,采集横断面图像,包括腋动脉、腋静脉、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并记录每根神经的位置。结果肌皮神经大部分(84.5%)分布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有33例(13.1%)肌皮神经位于腋鞘内,在腋动脉的外侧,有6例(2.4%)患者在腋窝处未找到肌皮神经,将探头沿长轴向远端滑动,可以在稍远的地方看到支配喙肱肌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均靠近腋动脉,分布在神经血管束中。结论肌皮神经一般不在腋鞘内,应在喙肱肌中单独阻滞。由于神经分布在腋动脉周围的位置不同,为获得所有终末神经的完善阻滞,最好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每支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用于单侧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2 mg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操作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麻醉操作体位摆放、术后48 h疼痛强度、监测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24 h内出现并发症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A组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体位变动的疼痛。B组麻醉后15、30、45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和A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有更高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中、术后镇痛,并且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拔除阻生齿时三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阻滞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等麻醉方法麻醉下颌阻生齿,观察拔除时麻醉效果。结果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无痛率19%,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17%,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83%。结论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拔出下颌阻生齿,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等比重与重比重局麻药在腰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等比重与重比重局麻药在腰麻中临床应用的优缺点,为低位手术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拟行短时间(≤3h)下腹部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Ⅰ组,80例)和重比重组(H组,80例),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技术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3mL,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注药后病人的反应、麻醉起效及消退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等。结果:2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2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相近。与I组相比,H组病例感觉阻滞达峰平面较I组快,且峰平面较I组高(阻滞节段数较多),感觉阻滞平面下降2节段的时间较I组短,伤口疼痛出现较I组早(P<0.01),运动阻滞消退较I组快(P<0.05),自解小便功能恢复较I组晚(P<0.01)。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较重比局麻药在腰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应用高频超声引导单独阻滞耳大神经的临床实践方法,并对耳大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60例鼓室乳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耳大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2组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鼓室乳突手术.B组全麻诱导前应用超声引导平面内技术以0.25%罗哌卡因2 ml阻滞患侧耳大神经.注药后10 min,以针刺法测试耳部各分区阻滞效果.术后随访患者,以针刺法判断耳大神经阻滞消退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结果 B组30例患者的耳大神经在超声下均可探查确认并成功阻滞.100%阻滞有效的区域为乳突区、耳廓背面、耳轮、耳轮尾、对耳屏、耳垂、下颌角,而耳轮脚、对耳轮、耳甲腔、耳屏、下颌缘、颊部、耳前区域则存在阻滞无效的可能.0.25%罗哌卡因2ml对耳大神经的阻滞时长为(11.70±1.95)h.术后0~12h,B组术后中重度疼痛(VAS≥4分)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例vs.20例,P<0.01).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明确探查并成功阻滞耳大神经,耳大神经阻滞范围可以覆盖耳部绝大部分神经支配区.0.25%罗哌卡因2ml对耳大神经的阻滞时长为11.70±1.95 h.耳大神经阻滞可以缓解鼓室乳突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