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谈“四支者,诸阳之本也”德化县医院(362500)黄克希张建敏《福建中医药》1995年第6期刊登了杨氏等所著的“《素问》经文释解析疑2则”,其中一则对“四支者,诸阳之本也”之析疑,笔者不敢雷同,特陈管见。《素问·阳明脉解篇》曰:“病甚则弃衣而走,登... 相似文献
2.
手机传来“嘀嘀”叫声,掀开看:“萍儿,还能想起我吗?是你生哥。躺得很累,忽然想起你,不知道你是不是还用这个电话号,一年了,还是忘不掉你。”刚认识陆的时候,他说他打字慢,我说没事,我等你。陆当时的网名很有气势——“胜利天”。我觉得好笑,就忍不住骚扰他,给了他一张表:身高、体重、年龄。陆顺从地填了过来,屏幕上出现了:185、190、50、商人、有点儿老了,有些啤酒肚。50岁的男人似乎有点老了。想了一会儿,我问:你是北方人吗?”“算是,生在天津,现在石家庄。你呢?”“我在东北松花江上,这儿的江风似剪刀”。开饭时间就到了。我担心下次遇不… 相似文献
3.
4.
橙黄橘绿,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这里的橙、橘都是常用食物。冬春季节常食橙橘类食物,可强身健体。[编按] 相似文献
5.
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中西文化及中西医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回顾,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主张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对中知的双重无知,认真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准确把握中医研究的契入点,在努力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其理论体系作一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恽铁樵在文学创作上,有外国著作翻译和主编《小说月报》的成就;在中医学上,他是著名儿科专家,并倡言立足于中医传统基础上的中西医汇通,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 甘草,性味甘平。归十二经,其用之广,当称诸药之魁,故有“国老”之称。《伤寒论》凡一百一十三方,用之者竟达七十方之多。余考其不用甘草诸方,亦觉颇蕴仲师心结,故不揣愚陋,敢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现简要分述于次。一、病势急而不宜缓者:有正虚邪实两端。1.正虚,主要指阳虚。如61条“下之后,复发汗……干姜附子汤主之。”其证为既下复汗致阳气大虚,病重势急,回阳宜速不宜缓,故不用甘缓之甘草,且一次顿服,大有单刀直入之势。皆因其病急而治不宜缓也。又如 相似文献
8.
我与裘老似有天生之缘。他虽然长我二纪有余,却早早地成为忘年之交,是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1965年,我初读《黄帝内经》,每有“丈二和尚”之憾。裘老时任内经教研室主任,与我所在的医古文教研室不过数步之距,因而常去请教。裘老当时蜗居的南市区永安路上的老屋,也常留下我的足迹。每次晤谈,多有收益。今先生驾鹤西去,其仙风道骨的神貌,其言行举止的声形,犹然历历在目,实难忘怀。抚今追昔,不禁潸然。 相似文献
9.
朋友跟我说起曹肇基:开国大典时,他为天安门城楼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标语,但是敬佩他并不只是因他的“名”,而是他的为人……咳,怎么说呢?还是您自己去访他吧。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与裘老似有天生之缘。他虽然长我二纪有余,却早早地成为忘年之交,是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1965年,我初读《黄帝内经》,每有"丈二和尚"之憾。裘老时任内经教研室主任,与我所在的医古文教研室不过数步之距,因而常去请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未雨绸缪,开拓生存空间——亦论中医学术发展之大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对于新世纪医学发展态势的展望,就蔡定芳“变亦就,不变亦变”(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5)一文阐述的观点,以及国内外对医学目的、医学发展的重心等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认为建立中医形态学,不是必要、不必要的问题,而是可能、不可能的难点:根据世纪医学重心的调整,中医学的优势将在病前、临床和病后干预的应用领域开拓生存发展的新在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04年12月1日,天有些阴,有一点阳光,但只是一点点。阴阴的风吹着,我们走进清华大学西门,路边的排水沟里结着厚厚的冰,这是入冬以来一个少有的冷天。但是,就在西门的一个露天游泳池旁,我们见到了一些穿着泳衣的老者。他们有的在池边小跑热身,有的在水中游弋,还有的在稀薄的阳光下伸展筋骨……尽管人不多,冬日里的泳池边,还是“热气腾腾”的,我不禁把武装到下巴的棉服拉开了拉链。海淀区冬泳协会主席赵瑞英换了衣服,他的嘴里吐着“热气”,不紧不慢地走过来,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寒冷。“您不感到冷吗?”我问。他说:“还行。”接着他没有像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