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行手术首先需要过麻醉关,麻醉可分为局麻和全麻。局麻是用麻醉药阻滞某个区域的神经,使其分配的部位无痛感。全麻是将麻醉药经肺和(或)静脉,通过血液作用于中枢神经。使患者意识和感觉暂时消失。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一般来说。体表、腹腔、四肢等部位的手术均采用局麻:胸腔和颅脑等手术均采用全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65岁以上老年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195例,术前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的64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左室扩大或慢阻肺(COPD)合并肺心病131例,ASAⅠ~Ⅱ级157例,Ⅱ~Ⅲ级38例,其中127例下腹部以下手术选用低位硬膜外麻醉,58例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其中16例采用连硬外联合气管插管全麻,4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1例局麻加非气管全麻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中心血管功能稳定,无一例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术前准备充分、麻醉选择恰当、术中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氧供需平衡是保证围术期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60例,ASA 2-3级,年龄35~70岁病人,分为E、C二组,E组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0例;C组(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术期及恢复期的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E组术中心血管反应BP,HR比C组低(P<0.05): 术毕苏醒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率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病人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 h2、4 h、48 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浓度。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除CK在术毕24 h高于麻醉前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 h显著低于G组(P<0.05),LDH在术后6 h显著低于G组(P<0.05),而cTnT在术后6 h2、4 h及48 h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胆道重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胆总管囊肿的小儿2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12):Ⅰ组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Ⅱ组为单纯全麻组。观察两组患儿围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术毕清醒所需时间,术中追加全麻药的间隔时间,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Ⅰ组病人围术期MAP、HR比较平稳,Ⅱ组病人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的MAP、HR较插管前和Ⅰ组有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儿术中全麻药追加的间隔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小儿胆道重建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6.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针对手术创伤大的高危病人一种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镇痛和术后肠道恢复。本文以开胸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吸全席作比较。  相似文献   

7.
应萌  邬军波 《职业与健康》2002,18(5):127-128
心脏病人在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受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及术毕拔管等因素的影响,在围术期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循环紊乱等意外,对此,在上腹部手术时,我们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来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本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前置胎盘产妇病历97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产前出血、麻醉方式、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平均输血量和血液回输量全身麻醉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但椎管内麻醉组与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7的病例比率全身麻醉组最高(P0.05);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术中机械通气的时间最短,瑞芬太尼消耗量更低,全身麻醉组住院时间最长(P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全身麻醉组术后12h~48h疼痛评分最高(P0.05),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48h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术中出血量多,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大,术后镇痛效果不佳;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降低手术出血量,降低对新生儿呼吸的影响,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U组)、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S组)和徒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全麻诱导前分别行TPVB(T4-5);记录阻滞平面、成功率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30min后开始全麻诱导。结果 U组或S组TPVB(T4-5)范围为术侧T2~T8,成功率达95%,无其他并发症,B组成功率达85%,TPVB对MAP和HR无明显影响。结论超声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操作简单,阻滞平面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镇痛。  相似文献   

10.
俯卧位硬膜外穿刺行脊柱手术优于局麻及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有较好的阻滞及术后镇痛作用。而全麻对患者在术中损伤神经无法做出反应;局麻阻滞不全,患者不愿接受。我们经过对420例观察,认为俯卧位硬膜外穿刺阻滞实为脊柱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