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氏伤科方书》是一本关于跌打损伤的专著。虽篇幅寥寥,但简单实用。历来颇受伤科医家的喜爱。本文就《江氏伤科方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和版本流传以及《江氏伤科方书》的学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发展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元时期政府对中医学高度重视,组织编写《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医普救方》、《圣济总录》等方书,成立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方书,将太医局列为独立机构发展中医教育,"经方"崛起,《局方》盛行,民间方书大量涌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重视方剂理论研究,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旴江医学是我国重要地方学术流派,其方书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在中医学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诸如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黎民寿《黎居士简易方论》,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朱权《寿域神方》,龚廷贤《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都是有影响的方书传世之作。旴江方书数量多,门类广,影响大,有的饮誉海外。长期以来,这些方书为江西以及全国人民保健和疾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很多名方至今还具有强大生命力,活跃在现代临床。作为现代中医药工作者,应该不懈努力,传承发扬,使旴江古方古为今用,荫庇众生,造福现代。  相似文献   

4.
2 编撰《医方集解》 古今方书,至为繁多,卷帙浩繁,至明代朱棣《普济方》问世,已收方达61739首。汪昂有感于众多方书泛览为难,村间市井不通文词,稍能诵《药性》、读《回春》者辄尔悬壶,草菅人命,而著《本草备要》,"使知药品有性情,施用有宜忌","兼辑《医方集解》一书,  相似文献   

5.
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历史悠久,方书众多,浩如烟海。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赵佶的《圣济总录》等,都是庞大的方书,内容浩瀚,各具特色。但切合实用,流传较广,被历代医家所公认的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应属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同时也是世界医药史上最早的官方制剂规范。  相似文献   

6.
胡玲 《陕西中医》2007,28(10):1438-1439
在历代目录中,《备急千金要方》被归于“方书”类。从《新唐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无不目之为“方书”。再者,《备急千金要方》不仅以“方”为名,连孙思邈自己也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1]所以,《备急千金要方》的方  相似文献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宋代以来著名的方书之一,书中所载方广泛地被宋以后各家方书所引用,如明代《普济方》就引用了《局方》304首方;《中国药典》(1985年版)共载成方制剂207首,就引用了《局方》22首方,占10.6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1979年版)就引用了《局方》29首方,仅次于《伤寒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部分     
郭忠印 《河北中医》1984,(1):63-64,F0003
《伤寒论》在方剂学上有什么重大贡献?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方书。全书载方113首,用药82味,不仅立法用药悉有法度,而且配伍严谨,药少功专,处处给人以规矩准绳,堪称“方书之祖”。其贡献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9.
《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是宋代第一部官修方书。当时由于五代战乱,方书散佚,至宋太宗赵光义时,命翰林医官王怀隐等负责搜集前代有效验方并加以整理,始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前后用十四年时间编成,共一百卷,约二百八十余万字。  相似文献   

10.
浅谈隋唐五代以前方剂学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以前方剂学的主要发展特点:即先秦两汉时期——⑴方剂学的萌芽;⑵方剂学的形成;⑶专科化方书的出现。主要发展特点是方剂学的萌芽和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⑴方书的大量涌现及记载外来医药学的方书开始出现;⑵方书的特点注重实用,略于理论探讨;⑶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的出现;⑷方剂分类的进步;⑸《伤寒杂病论》的总结和整理;⑹经方学的著作丰富;⑺具有佛门特色的医方书的产生;⑻“解石散”及治疗“脚气”一类方书的产生。主要发展特点是注重实用,略于理论。隋唐五代时期——⑴大部头方书的出现;⑵方剂以治法分类进行应用;⑶专科化方书的增多;⑷传信方的发展。主要特点是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方书,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言。此二书载方三百一十八首(即《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金匮要略》二百零五方),用附子、乌头、天雄配方者,达三十七方之多,附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本文拟就个人所学浅见,将仲景方书用附子作如下浅析:一、附子气壮功宏,用途面广,是仲师喜用此药的原因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有七种。言“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圣济总录》中补骨脂的应用配伍情况,为临床补骨脂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电子丛书)》"方书类·综合方书·宋元方书·圣济总录",总结归纳含有补骨脂的方剂,分析补骨脂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共收集到149首含有补骨脂的方剂。补骨脂多应用于丸剂中,其最大量可用至10两;补骨脂组成配方的药物其性味归经多与补骨脂相同或相近;含有补骨脂的方剂主要应用于治疗虚损及寒性疾病。结论:通过对《圣济总录》中含补骨脂药物的方剂研究,可更好地发挥补骨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方剂的雏形后,方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的问世、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的诞生、盛唐时期大型方书的涌现,方剂本身日趋完善与丰富,使方剂学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不断深化方剂学的研究,并使其研究方法现代化,是广大中医药学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就方剂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医方剂学经历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奠基和形成之后,至晋唐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水陆交通比较发达,加之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为包括方剂学在内的医学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此时方剂学的特点是:重视实践,涌现出数目繁多,各俱特色的方书,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相继问世,汇粹了历代名方,采集了民间偏方、验方、秘方,以及吸收国外医方,博采广收,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将方剂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5.
宋金以前著名医家及方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以前古方文献研究在中医药文献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宋金以前著名医家及方书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宋金以前最著名的医家及方书主要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陈延之的《小品方》,陶弘景的《补阙肘后百一方》,孙思邈的《千金方》,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许叔微的《类证普济本事方》,刘完素的《黄帝素问宣明方论》、《素问玄机原病式》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从正的《儒门事亲》,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以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历史上载方最多的方书是()①《太平圣惠方》②《备急千金要方》③《普济方》④《医方集解》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地位,其标志便是《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几部大型方书的问世。纵观这一时期的小儿医学,有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8.
《圣济总录》(以下简称“总录”)是北宋政府召集全国名医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选辑“内府”所藏秘方,历时七年编撰而成的一部医药学臣著。全书二百卷,分六十余门,方近二万首,前代方书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方书古籍数字化建设为着眼点,在分析论述方书古籍数字化成果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方书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的整体框架,并以《普济方》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数字化建设过程,以期为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记载方剂的书籍,首为《内经》,书中载方十三首。说到方书专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计有经方十一家,295卷。历代方书迄今不下一千七百余种,它固然反映了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多采,但也给学习和研究方剂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扼要介绍方剂学的主要文献资料,以供有志研究祖国医学者参考。一具有总结性的方剂学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