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瓜蒌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瓜蒌子炮制品-瓜蒌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α)-3,29-di-hydroxy-7-oxomultiflor-8-ene-3,29-diyl dibenzoate(1)、3,29-二苯甲酰氧栝楼二醇(3,29-dibenzoy-loxykarounidiol,2)、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E-dien-3β-ol,3)、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9(11),22E-三烯-3β-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9(11),22E-trien-3β-ol,4)、豆甾-7,22,25-三烯-3-醇(stigmasta-7,22,25-trien-3-ol,5)、豆甾-7,22-二烯-3-醇(stig-masta-7,22-dien-3-ol,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丹皮酚(paeonol,10)。结论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栝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叶中甾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天女木兰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对天女木兰叶的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谱学分析方法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1),豆甾-4-烯-3β,6β-二醇(stigmast-4-en-3β,6β-diol,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3],豆甾-4-烯-6β-羟基-3-酮(stigmast-4-en-6β-ol-3-on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瑛  田黎  裴月湖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4):221-223,233,i0002
目的对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的丙酮和甲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1-O-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4)、戊五醇(5)、尿素(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洋真菌zp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该菌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22E)-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5α,8α-环二氧-24-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赤藓糖醇(3)、腺嘌呤核苷(4)、(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阿拉伯醇(6)、(7)、4-乙酰氧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和5具有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红树植物海莲内生真茵茵丝体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教据和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对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2E)-麦角甾-5,7,22-三烯-3-醇(1),(313,5α,8α,22E)-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2),(3β,5α,6α,7α,22E)-5,6-环氧麦角甾-8(14),22-=-烯-3,7-二醇(3),(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4),soyasapogenol B(5)和citrinin H2(6).  相似文献   

6.
海洋真菌96F197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评价。方法用硅胶、SephedaxHL-20、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从真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两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ridicatol(1)、sclerotiamide(2)、22E-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3)、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化合物3和4在50μg·mL-1的质量浓度下可以明显地抑制HepG2、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NCI-H460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化合物3和4有明显的体外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凤丫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风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自菲律宾沿海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海洋真菌97F49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海洋真菌97F49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发酵液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4Z-8-羟基-4-甲基-4-壬烯-3-酮(Ⅰ)、22E-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Ⅱ)、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Ⅱ)、22E-麦角甾-7,22-二烯-3β,5β,6β-三醇(Ⅳ)、阿拉伯醇(Ⅴ)、甘露醇(Ⅵ),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株地衣内生真菌Sporormiella irregularis(No.71-11-4-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其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光谱学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甾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3,7-epoxy-5,10∶8,9-disecoergosta-9(10),22-diene-5,8-dione(1)、22E-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2)、22E-5α,6α-epoxyergosta-8(9),22-diene-3β,7α-diol(3)、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4)、22E-3β-hydroxy-5α,6α-epoxyergosta-22-en-7-one(5)、22E-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6)、22E-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β,5α-diol(7)、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22E-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属于5,10∶8,9二裂甾体;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Sporormiell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软珊瑚来源的毛壳属真菌(Cheatomium sp.)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毛壳属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方法对化合物的肝癌干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已知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6,22-二烯-5α,8α-过氧-3β-醇(2),(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α-二羟基-7-酮(3),(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β-二羟基-7-酮(4),(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羟基-7-酮(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5α,6α-环氧-3β-醇(7),麦角甾-7,22-三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9),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9a-三醇-6-酮(12),(22E,24R)-麦角甾-8,22-二烯-5α,6α-环氧-3β,7α-二醇(13)。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4、6、8、13对人肝癌Huh7干细胞增殖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是对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花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刺柳珊瑚的甲醇氯仿混合溶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单体化合物:(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烯-3β-醇(2),(24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4-二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2-二烯-3β-醇(4),(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3-甲基-6,22-二烯-3β-醇(5),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甲基-6,9(11),22-三烯-3β-醇(6),6-甲氧基-胆甾-7-烯-3β,5α-二醇(7),(22E)-24-乙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三醇(9),(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胆甾-5-烯-3β,7α-二醇(11),胆甾醇(12),24-亚甲基胆甾醇(13),丁烯酸内酯(14),N-2-(1,3-二羟基-4,8-十八二烯基-)-十六酰胺(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方法和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自三角叶荨麻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E-5α,8α-peroxyergosterd-6,22-diene-3β-alcohol,1)、东莨菪素(scopoletin,2)、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8)、十七烷酸-1-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9)、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三角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  李俊  麻兵继  阮元 《安徽医药》2009,13(8):877-878
目的研究长毛囊孔菌(Trametes versatillis. Berk)液体深层发酵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D-阿洛醇(1)、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2)、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eburicoic acid(4)、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5)、tumulosic acid(6)和软脂酸-α-甘油酯(7)。结论以上化合物都为长毛囊孔菌中首次报道,且三萜化合物在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及发酵菌丝中含量较大,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1)、4-苄基-3-苯基-5氢呋喃酮(4-benzyl-3-phenyl-5H-furan-2-one,2)、异黄光素[7,8-dimethyl,benzo(g)pteridine-2,4(1H,3H)-dione,3]、5,8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7-methoxy-2-phenyl,4H-1-benzopyran-4-one,4)、1(2H)-3,4-二氢-4,8二羟基萘[3,4-dihydro-4,8-dihydroxy,1(2H)-naphthalenone,5]、3,5双去氧-5-苯基戊糖酸γ内酯(3,5-dideoxy-5-phenyl-,γ-lactone,pentonic acid,6)、4-羟基苯乙醇乙酯(4-hydroxyphe-nylethyl acetate,7)、1,4-二氧-2,5-二酮-3,6-二苯甲基聚酯[3,6-bis(phenylmethyl)-1,4-dioxane-2,5-dione,8]。结论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为首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0):982-988
目的 研究角果木胚轴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各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 从角果木胚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3-表白桦脂酸(3)、lup-20(29)-en-3-oxo-28-diol(4)、桦木醇(5)、3β-(E)-feruloyllupeol(6)、dioslupecin(7)、ergosta-5,7,22-trien-3-ol(8)、5, 8-epidioxy-5α, 8α-ergosta-6,22E-dien-3β-ol(9)。其中化合物1~3、5、9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9对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植物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8,(3):353-356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胸腺嘧啶(Ⅳ)、丁二酸(Ⅴ)。从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Ⅵ);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Ⅶ);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Ⅷ);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Ⅸ);甘露醇(Ⅹ)。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海绵Hymeniacidon sp.共附生真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的化学成分及T细胞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真菌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光谱(旋光)的综合运用并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运用流式实验对化合物T细胞调节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共分离获得5个甾体化合物,鉴定为(24R)-豆甾-4-烯-6β-醇-3-酮(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3)、麦角甾-5,24-二烯-3β-醇-7,23-二酮(4)及(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醇-7-酮(5)。体外活性筛选实验中,化合物2~5在2.5 μmol/L时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5在10 μmol/L时对CD3+T细胞的增殖显示显著抑制活性,所有受试化合物对CD4+/CD8+ T细胞分化活性均无影响。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P. lilacinum中分离获得。本文是对化合物1~5 T细胞调节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角果木胚轴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各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 从角果木胚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3-表白桦脂酸(3)、lup-20(29)-en-3-oxo-28-diol(4)、桦木醇(5)、3β-(E)-feruloyllupeol(6)、dioslupecin(7)、ergosta-5,7,22-trien-3-ol(8)、5, 8-epidioxy-5α, 8α-ergosta-6,22E-dien-3β-ol(9)。其中化合物1~3、5、9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9对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植物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抑制性较强,MIC值均为0.025mg/mL。  相似文献   

20.
玫瑰石斛中的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科石斛属植物玫瑰石斛Dendrobium crepidatum Lindx.的干燥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联苄类成分:4′-羟基-3,4,5,3′-四甲氧基联苄(1)和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2);3个有机酸衍生物: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醛(4),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烷酯(5);其他类成分:4′,5,7-三羟基二氢黄酮(6),木栓酮(7),5α,8α-epidioxy-24(R)-methylcholesta-6,22-dien-3β-ol(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化合物2~10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