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25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其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90.4%)、CD33(86.4%)、MPO(80.0%)、CD117(73.6%);CD14和CD15主要在M4和M5中表达,CD64和CD15同时强阳性伴HLA-DR高表达,提示M5可能性大;在M3患者中有较强的自发荧光,表达髓系抗原CD13、CD33和MPO,低表达CD34和HLA-DR。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抗原CD34、HLA-DR、CD38在AML中呈高表达,分别为53.6%、70.4%、71.2%。125例中56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各抗原表达率依次为CD56(25.6%)、CD7(19.2%)、CD19(9.6%)、CD4(7.2%)、CD2(6.4%)。有淋系抗原表达(LymAg+)组表达CD34+比例和肝脾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Ag-)组(P<0.01)。伴有CD7+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CD7-患者(P<0.05),而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55.6%)与未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CD13、CD33、MPO,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伴有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CR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CD33>CD15>CD14,AM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为35.40%.113例患者中有28例(24.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多见,表达阳性率为71.43%,其次CD19表达阳性率为35.71%.Ly+AML与Ly-AML相比较,两者在个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CD+34组CR率(69.23%)较其阴性组(78.05%)低,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y+AML组CR率为52.94%(9/17),低于Ly-AML组78%(39/50),其中,CD+7组CR率(41.67%)与其阴性组(8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CD13、CD33,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104例老年消化道肿瘤与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表征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与老年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方法:用荧光抗体对38例10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与66例老年非肿瘤患者血液标记,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测试,用Simulset程序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用PEM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较老年非肿瘤患者CD4~+、CD8~+、CD4~+/CD8~+、CD19B都有明显不同,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百分比与肿瘤的恶性发生呈正相关:可作为老年消化道肿瘤免疫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3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B系慢淋主要以CDl9、CD5、CD23及Bcl-2表达为主;T系慢淋以CD2、CD3为其基本表型。结论:CD5、CD23、Bcl-2在诊断B系慢淋中占有重要位置,Bcl-2在CLL中是造成成熟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结、肝、脾及骨髓大量蓄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中小肠间质瘤发病占20%~30%[1],近年来对胃间质瘤报道甚多,但对小肠间质瘤报道较少.作者对13例小肠间质瘤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血病免疫表型在各类白血病中的分布和特征。方法 用16种单克隆抗体(CD),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标法测定32例白血病病例。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除表达T系淋巴细胞抗原CD2,CD3,CD7,CD8外,同时也表达B-ALL抗原和髓系白血病抗原;B-ALL表达B系抗原为HLA-DR,CD9,CD10,CD19,CD23,同时也表达B/M,T/B/M抗原;髓系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11.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免疫表型可以分为B细胞和T/NK细胞来源2大类.现将本院血液科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NHL 52例的免疫表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在该院就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CD/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的方法对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监测,并结合FAB法则对其进行标准分类,并对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比较。结果在112例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指数最高的是CD、CD、CD,分别为100%、94.5%、77.9%。而在淋系抗原中,CD的表达指数最高为30.5%,其次为的CDl9、、26.9%、CD的16.7%。而且有些免疫表型与FAB法则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疑难病杂志》2016,(12)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幼稚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和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对所有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进行分析;根据淋系抗原(LymAg)表达将患者分为LymAg(+)组(184例)和LymAg(-)组(200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余患者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者ID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分析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结果 AM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主要有CD13、CD33和MPO,阳性率分别为96.6%、91.9%和83.9%,其中有47.9%的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主要有CD7和CD56,阳性率分别为32.0%和20.8%,其次为CD19和CD2,阳性率分别为10.2%和7.6%;LymAg(+)组肝/脾大患者的比例与LymA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13.0%,×2=10.362,P=0.000);CD7~+患者的GR与CD7~-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vs.83.9%,χ~2=4.907,P=0.032)。结论免疫分型对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一组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占61 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CD7低(P<0.01,P<0.05),B-ALL中CD22阳性率明显低于CD10、CD19(P<0.01).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染色体核型变化无相关性系列特异性单抗CD3、CD22在诊断T-ALL、B-ALL中起决定作用;ALL髓系抗原阳性与治疗CR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
71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儿童AML不同亚型抗原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色FCM 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71例患者幼稚细胞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合FAB分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97.2%和94.4%,其次为HLA-DR(69%).57.7%的病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19表达最常见(36.6%),其次为CD7(28.2%),未见CD20的表达.3例M0患儿经免疫分型确诊.结论结合FAB分类,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有助于对AML的准确诊断和分型.FAB不同型别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小肠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常易误诊甚至延误生命。我院 1981~ 1998年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的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54岁。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腹痛 2 0例 ( 57% ) ,多呈间歇性发作、有的持续性隐痛 ,病程 2 0小时至 10年不等 ,平均为半年。其次是腹部肿块 13例( 2 0 % ) ,肠梗阻 12例 ( 4 3% ) ,多见于空肠不完全性肠梗阻 ,并发肠套叠 5例。消化道出血 8例 ,3例出现失血性休克 ,其他有贫血 10例 ,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处理的L615细胞免疫615系小鼠以诱导宿主的抗L615免疫反应,并用活L615细胞多次重复攻击使宿主的抗肿瘤免疫性获得加强,以便分析不同强度的宿主免疫对L615表型变化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瘤苗免疫后获得保护效应的各实验组动物除部份表现为典型L615(占40.2%)外,其L615生物学表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缓发型、皮下肉瘤型、胸腺瘤样型及肝瘤样型L615(统称非典型性L615)。这些非典型性L615的发生率与瘤苗免疫保护效应的强弱呈正相关(r=0.806,P<0.01),而且随着攻击次数的增多,抗肿瘤免疫的加强,其发生率不断上升,证示L615的表型变化与宿主的抗肿瘤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对非典型性L615移植传代后的生长情况以及免疫影响L615生物学表型改变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随机检测44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髓系和淋巴系免疫标志物,分析免疫标志物在AML的表达情况;根据淋巴系抗原髓系抗原的共表达情况,将AML分为淋巴系抗原阳性AML(Ly AML)和淋巴系抗原阴性AML(Ly-AML),对二组AML采用统一方案化疗,比较二组AML化疗疗效.结果 (1)44例AML中32例单纯表达髓系抗原,分别为CD13 86.4%, CD14 34.1%, CD15 36.4%.12例同时表达髓系、淋巴系抗原,其中,CD7 6例,CD10 2例,CD19 2例,CD3 1例,CD5 1例.(2)Ly AML组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于Ly-AML 组(P<0.05). 结论 免疫分型对于AL的分型诊断及其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y AML疗效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