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儿科临床上时常遇到患儿心电图多个导联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的改变,此时医生常按心肌损害、心肌受累诊治。实际上引发小儿T波倒置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良性变异或功能性改变。提高对心电图T波改变临床意义的认识,可防止或减少误诊误治。最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1例功能性T波倒置的患儿,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振幅与儿童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的4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LVEF分为LVEF ≥ 50%组(n=26)和LVEF<50%组(n=18),且对治疗后25例进行3~42个月(平均14±9个月)的随访。采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仰卧位12导联体表心电图,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测量12导联心电图T波振幅。结果 (1)T波振幅比较:LVEF<50%组较LVEF ≥ 50%组Ⅱ、V4、V5、V6导联T波振幅明显降低(P < 0.05)。LVEF增高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5%)治疗后aVR、V5、V6导联T波振幅明显增高(P < 0.05);LVEF不变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 5%)治疗后aVR导联T波振幅明显降低(P < 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Ⅱ、V4、V5、V6导联T波振幅对扩张性心肌病患儿LVEF<50%具有预测价值(P < 0.05)。当同时出现Ⅱ导联T波振幅≤ 0.20 mV、V4导联T波振幅≤ 0.40 mV、V5导联T波振幅≤ 0.3 mV、V6导联T波振幅≤ 0.30 mV时,预测扩张性心肌病患儿LVEF<50%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6.0%。结论 心电图T波振幅可作为评估儿童扩张性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儿童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和ST段振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OHT患儿49例为OHT组,同期按年龄与性别匹配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卧位与立位12导联心电图心率、各导联T波和ST段振幅,比较同组卧位和立位T波振幅、ST段振幅,并比较两组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和ST段振幅差。结果 对照组aVR、V1、V4~V6导联T波振幅立位较卧位降低(P < 0.05),V4、V5导联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增加(P < 0.05)。OHT组Ⅱ、aVR、aVF、V4~V6导联T波振幅立位较卧位降低(P < 0.05),Ⅱ导联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增加(P < 0.05)。OHT组Ⅱ、V6导联立位、卧位T波振幅差较对照组增大(均P < 0.05)。V6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对OHT有诊断价值(P < 0.05),V6导联T波振幅差最佳截断值为0.105 mV,灵敏度为72.10%,特异度为57.10%。结论 V6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对OHT儿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在儿科中报道不多,现将我科于1991年8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10例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6例;年龄8~13岁。10例为我科心律失常住院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和呼吸费力。住院期间每例病儿予查X线心脏3位片及心脏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22例,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n=10)和少儿组(年龄>1岁且≤15岁,n=12),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心电图主要分析如下特征:(1)Ⅰ导联Q波和T波倒置,(2)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3)V5-6导联Q波,(4)v4-6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变化,(5)左心室肥大.经胸超声心动图主要分析如下特点:(1)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连接,(2)肺动脉内逆向的多普勒血流,(3)左心室乳头肌的回声强度,(4)右冠状动脉扩张,(5)室壁和室隔间侧支循环信号.结果 胸片示心影增大(18/22)、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17/22)、超声心动图示汇入肺动脉的逆向多普勒血流(20/22)、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17/22)和侧支循环信号(16/22)在两组患儿中的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示V5-6导联Q波、Ⅰ Q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5);婴儿组右冠状动脉扩张的出现率要显著低于少儿组(p<0.05).结论 婴儿和少儿患者的诊断特点不完全相同,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对本病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超声心动图示逆向汇入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和侧支循环信号等间接征象强烈提示本病的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6.
930792儿童口一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断探讨/余更生…//临床儿科杂志一1992,10(4)一260一262 利用心得安试验、运动试验、心得安阻滞后运动试验、卧立试验、乏氏动作及乏氏动作指数、昼夜心电图、夜间心电图与心得安试验对比等方法评价月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8例,其中女7例,男1例,年龄为5.5一11岁,病程2月一2年。结果:8例中卧 位平均心率114次/分,立位时心率增快平均121次/分,且T波改变更明显.卧立差均<15次/分。夜间心率明显下降,伴T波恢复正常.8例做心得安试验T波改变均被心得安所纠正,且心率也明显减慢。夜间与服心得安后的平…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74.25±63.42)个月.1例患儿因大叹气,胸闷就诊;1例为尿路感染,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另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心导管检查前常规检查.4例患儿体检:T 36.6~ 37.5℃,BP在102/64~115/60 mmHg之间,HR在88~130次/min之间.除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具有特定改变外,其他一般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检查:2例肢体导联表现为T波宽大,2例肢体导联出现U波倒置.4例患儿均在即刻后复查做心电图对比,除了肢体导联宽大T波和肢体导联U波消失外其余表现均相同.  相似文献   

8.
491367 周期性麻痹2例夏安成临床儿科杂志2(6):380,1984 例1,女,12岁。因发热后感四肢酸痛无力,不能持物,精神萎软,肠鸣音弱,四肢肌张力减低,但无感觉异常,膝腱及二头肌反射均很弱,血钾13.3mg/dl,血钠336mg/dl,血钙8.6mg/dl,心电图示Q-T间期为0.46秒。T波平垣,有较明显的u波,且有T、u  相似文献   

9.
心动过速后综合征是MeMilan和Bellet在1931年首次提出的,它包括心动过速后暂时性T波低平和倒置,ST段下移和Q-T间期延长也可以存在。本文作者报告2例,其心电图改变是短时间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有基础的心脏病。2例患儿皆为新生儿。1例为14天女婴,心电图显示260次/分的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在插入静脉线路后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示右房增大,预缴综合征(A型),V_1~V_6导联T波倒置,Q-T和矫正Q-T间期分别为0.44和0.46秒,患儿应用了洋地黄,数天后右胸前导联T波变为直立,ST段下移恢复。另一例出生后很快发现呼吸急  相似文献   

10.
营养性疾病     
971630 38例营养不良小儿EKG表现与血清钾浓度的关系/兰远明//临床儿科杂志一1996,14(3)一154 结果:35例低血钾。标准导联T波低平28例(73.7%),胸导联T波低平或双相33例(86 .8%)。作者认为营养不良小儿的心电图特征首先是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为143次/分。小儿EKG的特征是T波变化较大,表现有平坦、倒置、双相。营养不良小儿低血钾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不足和体内消耗脂肪时细胞分解而致钾离子丢失。(赵亚茹) 971631黄龙县7岁一14岁儿童碘缺乏病的现况调查/贺莉一//延安医学院学报一1996,10(1)一36一38 1994年对黄龙县13个乡镇2 200名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12 ECG)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方法 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研究组)53例.男13例,女40例;年龄3.5~18.0(8.77±2.99)岁.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 ECG.匹配健康儿童40例为健康对照组.计算立位与卧位心率差及T波、ST段振幅及形态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发病年龄高峰为7~11岁.男女比例约为13.2.研究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96±10.16)次/min vs(9.67± 6.97)次/min P<0.01].3.T波形态:研究组立位与卧位比较,T波振幅降低主要在Ⅱ、V3、V4、V5、V6导联,T波倒置主要在Ⅲ、aVF导联,T波倒置且振幅增加主要在Ⅲ、V1、V2导联,卧位时T波倒置变为立位时T波直立出现在V1、V2导联.4.T波振幅:研究组立位较卧位T波振幅下降幅度在V1导联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V2导联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5.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变化在研究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发病年龄高峰在学龄期,尤以女性多见,心率明显增加,立位和卧位心电图T波形态和振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双峰T波在正常小儿和年轻人、失天性心脏病和低血钾等出现,多见于V_2~V_4导联。本院2,000例正常2月~12岁小儿在V_1、V_3导联双峰T波的发生率平均为10.9%,前峰大多高于后峰。100例45天~12岁室间隔缺损患儿心电图出现典型园顶(前峰)一尖角(后峰)双峰T波49例,后峰高于前峰。不典型园顶一尖角T波26例。手术时见缺损直径小于1cm者均未见双峰T波。肺动脉高压时双峰T波不典型或未见。17例术后复查.16例转为倒置。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炎的异常心电图表现有PQ、QT时限的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ST-T的改变以及心律失常等。作者研究了一组1967~1976年中所遇到的38例风湿性心脏炎的心电图后认为,高尖的T波可做为风湿性心脏炎的一个新的心电图表现。38例患儿中,男22例,女16例,其中最小1例为2岁女婴,30例均在5岁以上。作者用T_Ⅱ/QT指数客观地表示T波高低。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率:38例中12例发生,占33%;(2)高尖T波出现的时间:早的在两周则出现,晚者可在27周出现。许多病例甚至在心脏和实验  相似文献   

14.
睡眠慢波相中央区颞中部癫痫状态八例报告陈天兰,金佩娟,孙道开我院3年来收治了8例中央区、颞中部棘波或棘一慢波局灶性癫痫患儿,均表现为睡眠慢波相癫痫持续状态,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标准:(1)发病年龄在2~14岁,无神经系统和智力方面异常。(2)典型临床...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     
980138小儿结核性心包炎6例报告/向孝群//临床儿科杂志一1996,14(4)一243,288 发热、消瘦、乏力、盗汗、气促5例,心前区不适及疼痛5例,上腹痛1例,奇脉4例,原发病均为结核性胸膜炎。OT试验4例阳性。X线示心包积液,A型超声均见心包腔大小不等液平,并经穿刺证实。心电图:ST上抬5例,T波低平4例,倒置1例,肢导低电压3例。心动过速1例,心电图正常1例。(张瑞英) 980139儿童结核病化疗期的类赫氏反应:附7例报告/何哗//新医学一1997,28(3)一136 1986年7月一1995年6月收治的515例小儿结核病病人中,发生该种反应7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胸闷痛儿童静息期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及ST段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以不明原因胸闷痛(静息期)为主诉的6~14岁儿童122例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分HUTT阳性组(n=61)和HUTT阴性组(n=61)。测量卧位与立位12导联心电图的心率及Ⅱ、Ⅲ、aVF、V5导联T波和ST段振幅。结果 (1)HUTT阴性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快(P<0.05),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降低(P<0.05);Ⅱ、aVF、V5导联ST段振幅增加(P<0.05)。(2)HUTT阳性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P<0.05),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降低(P<0.05);V5导联ST段振幅增加(P<0.05)。(3)T波振幅及ST段振幅变化:立位与卧位心电图Ⅱ、Ⅲ、aVF、V5导联T波及ST段振幅在HUTT阳性组、HUTT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和ST段振幅差比较:HUTT阳性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差及心率差较HUTT阴性组增加(P<0.05)。结论 不明原因胸闷痛静息期儿童HUTT阳性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差及心率差较HUTT阴性组增加,表明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变化对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瘦肉精中毒临床少见报道 ,我院儿科 2 0 0 1年 9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治瘦肉精中毒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8~ 1 4岁 ;皆因食用猪肺发病 ,发病时间在食用后 1 0~ 6 0 min;就诊时间为食用后 1~ 6 h。1 .2 临床表现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 ;6例出现明显手抖 ;3例出现腹痛 ;1例呕吐。心电图检查均示窦性心动过速 ,1例同时有窦性节律不齐、T波改变 ;肝功方面除 2例 ALTAST轻度增高外余正常 ;肾功能正常 ;均抽血及送胃内容物 ,测定盐酸克仑特罗 ,其浓度在 ( 3.2~ 4 .3) μg/L…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Za6mo。因发热7h、抽搐Zh人院。曾在la时有过一次晕厥史。查体:T39C,中度昏迷,口唇轻度紫批,双肺可闻及于鸣音。心率97次/min,律不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T波异常。抽搐发作时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ECG:QT间期延长,T波普遍倒置或双向,可见异常U波。测得QT、校正QTIfo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I)分别为480ms、6tims、140ms、178ms。血钾3.8mrnol/L,钠130rnmol/L,钙2.13mrnol/L。胸片报告支气管肺炎,心外形不大。诊断为先天…  相似文献   

19.
8740990 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钟盛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6,1(4).—40~41男,11岁。双下肢不能站立和行走3小时。以往有3次类似发作,血清钾4.55毫当量/升,心电图 V_3见明显 U 波。体检见双上肢肌力稍减低,握力较差,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经静滴氯化钾次日恢复正常。(刘承梁)8740991 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皮纹的异常/李大正//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6,1(4).—20~  相似文献   

20.
Q—T 间期延长系指Q—T_c大于0.44秒,临床特点为Q—T 间期延长,发作性晕厥及其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报告二例家族性Q—T 间期延长综合征,以下简称(QTS)的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及家系调查。病例摘要例1(家系图(?)_(23)),见图1。男,13岁,第一胎。9岁开始晕厥,近2年加重,曾在我院及他院疑诊癫痫。体检:体温37℃,呼吸20次/分,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