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脐血贴壁层细胞和骨髓的基质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完成。①对象:正常足月顺产儿脐带由长春市妇产医院提供;肋骨取自吉林省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排除血液疾患。产妇及外科手术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有核细胞,以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层液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去除悬浮细胞,收集脐血贴壁层细胞,加入到24孔板中,2×106 L-1/孔,再加入含12.5%马血清、12.5%胎牛血清、1×10-7 mol/L氢化考地松的IMDM培养体系1 mL。将肋骨剪成3 cm小块,冲洗髓腔收集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法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分别将两种细胞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培养3周后,各自加入到24孔板,2×106 L-1/孔,同时每孔再加入1×106 L-1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以未添加脐血贴壁层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周期分布。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情况。
结果: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培养2周时,多数脐血贴壁层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少部分呈不规则形;骨髓基质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辐射状或相互缠绕成束状。②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相比,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的脐血单个核细胞S+G2+M期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P < 0.05)。③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其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 < 0.05)。
结论: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但均能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能力。②脐血贴壁层细胞可替代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能解决脐血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
目的:实验拟确立在无基质培养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及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协同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对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组,将3因子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组合在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 d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在扩增培养0,7 d检测脐血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脐血移植6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
结果与结论: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人源性CD45+细胞,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存活率和人特异性基因捡出率均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和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 (P < 0.05)。扩增脐血组存活NOD/SCID小鼠骨髓中可检测到人髓系细胞(CD33+),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和人造血干细胞成分(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提示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3因子组合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其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并重建NOD/SCID小鼠的造血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心脏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轴表达及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观察经心外膜注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衰犬心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轴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植入永久起搏器。右室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建立心衰模型。移植组犬经心外膜多点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各项超声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较起搏前改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定量PCR检测细胞移植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经心外膜注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提高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对增加脐血造血细胞数量及植入能力至关重要,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介导的体外扩增不仅能使造血细胞数量增加,而且能够上调和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目的:实验拟观察白细胞介素3和白细胞介素6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及对扩增后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开放性实验,于2007-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实验室完成。
材料:10份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脐血标本。
方法:将自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 对照组(无细胞因子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组(A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B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3 (C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 (D组) 。
主要观察指标:在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A,B,C,D组均可有效的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 < 0.05), C,D两组扩增效果均优于A,B组,差异显著(P < 0.05),但A,B两组之间无明显区别(P > 0.05), D组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C组(P < 0.05)。A,B,C,D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 CD62L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A,B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但均优于C组(P < 0.05),D组CD34+CXCR4+,CD34+CD62L+和CD34+CD49d+的细胞数扩增倍数优于A,B,C组(P < 0.05)。
结论: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可协同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常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过程中,离心管壁有大量单个核贴壁细胞,这些早期的贴壁细胞是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目的:比较4种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观察离心管贴壁细胞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36份,随机分为4组,每组9份,于采集后6 h内分别采用甲基纤维素沉降法(A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B组)、甲基纤维素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C组)、甲基纤维素联合改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D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 L-1~2×109 L-1,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形态。收集第3代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扩增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与结论:36份脐血中,成功分离33份脐血单个核细胞,B组有3份分离失败。33份中共22份原代培养中出现大量贴壁细胞,其中A组8份,B组2份,C组5份,D组7份。9份(27%)培养出能融合且可稳定传代的成纤维样细胞,其中A组3份,B组0份,C组1份,D组5份。4组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原代培养5~7 d后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贴壁细胞,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或(和)圆形巨核样细胞。A组与D组于原代培养三四周可见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可稳定培养至60~90 d形态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免疫检测,第3代脐血单个核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CD45和CD106等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但显著表达CD29、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结果显示离心管贴壁细胞可显著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而甲基纤维素联合改良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可充分回收离心管贴壁细胞,利于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和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文献报道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如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可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和/或成熟神经细胞,但诱导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却各不相同。
目的: 联合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以确定最佳诱导剂组合及最佳浓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5/2008-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新鲜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组合的诱导因子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①10μg/L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体积分数为0.01 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 神经营养因子B27。②10μg/L NGF+ 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积分数为0.01 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 神经营养因子B27。③10μg/L bFGF+10μg/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体积分数为0.01 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④10μg/L bFGF+10μg/L EGF。同时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FGF和EGF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佳诱导浓度:①5μg/L bFGF+ 5μg/L EGF组。②10μg/L bFGF和10 μg/L EGF组。③20μg/L bFGF和20μg/L EGF组。
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各诱导剂组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②免疫荧光检测10 μg/L bFGF和10μg/L EGF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③流式细胞仪检测10μg/L bFGF和10μg/L EGF组诱导第7天和第15天的细胞nestin表达情况。
结果:①分离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呈散在的圆形生长。②至诱导第7天,分化细胞出现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并可见多个细胞之间形成网络,符合神经干细胞样形态特征。③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不同,含NGF实验组细胞长势相对最差,含bFGF和EGF实验组的细胞长势最旺盛,胞体较大而圆,细胞突起也粗大,呈三角形或锥形,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明显可见,为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④10μg/L bFGF+10μg/L EGF组的细胞密度适中,伸出突起明显,神经细胞形态最特异,培养周期最短,为最适实验浓度。⑤细胞免疫荧光检测10μg/L bFGF+10μg/L EGF组诱导第7天细胞nestin阳性。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对照组和10μg/L bFGF+10μg/L EGF组诱导第7天、第15天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联合应用10μg/L bFGF和10μg/L EGF可较短时间内定向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已证实,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恢复脊髓中枢神经的功能。但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以及长期效果的研究少见。利用大鼠抽取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生物安全一级。①实验材料:8周龄SD雌性大鼠,体质量200~22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2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模型+细胞组(n =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模型+DMEM组(n =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DMEM。假手术组(n =9):仅剪除T9-10棘突和椎板后,不损伤脊髓,逐层缝合。③实验评估: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细胞在宿主脊髓内的存活情况,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①假手术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中评分无明显差异,属评分正常。模型+DMEM组评分为0分,其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与模型+DMEM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②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移植的细胞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嵌合到宿主脊髓组织表达血管标志。
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8周,不仅能够在损伤脊髓内存活,而且还能分化新生血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SCT和MRI评价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对18例多份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VD患者细胞移植前后的SCT和MRI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老年期VD的影像改变包括:脑梗死、脱髓鞘恢复差别有显著性(P<0.05),脑萎缩恢复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老年期VD能缓解大面积脑梗死、脱髓鞘情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脑萎缩不能缓解,但能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或经心肌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减低心肌梗死范围和改善心功能等,但脐血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45只成年家兔随机分3组:移植组15只,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2×107 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 500 μL;对照组15只,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同途径注入生理盐水500 μL;假手术组15只,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术后24 h同途径注入生理盐水500 μL。移植后1,2,4周超声检测心功能;移植后4周心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心肌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Bcl-2、Bax蛋白在心肌细胞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心功能显著改善。②移植组梗死周边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③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④移植术后4周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证实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迁移至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关键词:心肌梗死;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细胞凋亡;Bcl-2蛋白;Bax蛋白 相似文献
12.
Seok-Gu Kang Sin Soo Jeun Jung Yeon Lim Seong Muk Kim Yoon Sun Yang Won IL Oh Pil-Woo Huh Chun Kun Park 《Child's nervous system》2008,24(3):293-302
Backgrou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represent a potential useful source for cell-based glioma therapies because these cells evidence
both orthodox and unorthodox plasticity and also show tropism for cancer.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attempted to access the
cytotoxicit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UCB)-derived MSCs, with or without cytokine activations against malignant glioma
cel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hUCB-derived MSCs were activated by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15,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d combinations.
The hUCB-derived MSCs and 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were effector cells.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un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and 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against the target cells (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s) was estimated via visual survival
cell assays and transwell inserts. Phenotypic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se hUCB-derived MSCs before and after cytokine activation
were determined via flow cytometry. The secreted proteins from these effector cells were estimated vi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Results We noted a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of hUCB-derived MSCs against malignant glioma cells. In addition, the hUCB-derived MSCs
activated with cytokines eviden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ytotoxicity than that observed with un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Differentiated immune effectors cells from the hUCB-derived MSCs after cytokine activation were not shown to have increased
in number. However, the 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secreted more immune response-related proteins (interleukin 4, interferon-γ)
than did the unactivated hUCB-derived MSCs.
Conclusion The data collected herein confirm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hUCB-derived MSCs, with or without activation, evidence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related proteins secreted in this process may perform
relevant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3.
脐血细胞培养前后的形态改变及神经细胞特有分子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前后的形态改变及神经细胞特有分子表达。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MNCs培养前后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NF-M及MAP2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前,脐血MNCs胞体小呈圆形,培养后细胞胞体变大,有突起形成,相邻细胞连接成网状,类似神经细胞。RT-PCR检测发现,培养前脐血MNCs中的nestin,NF-M及MAP2mRNA有阳性表达,在培养后表达增强。结论直接分离的脐血MNCs中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培养后,出现神经元样细胞,nestin,NF-M及MAP2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对于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其报道尚较少,许多方面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
方法:从不同胎龄脐血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情况及其超微结构;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分别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其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
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细胞呈螺旋状排列;透射电镜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核大,胞核比例大,细胞器少,为低分化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最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均稳定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志物CD29,CD44和CD90等,不表达造血标志CD34和CD4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3周时茜素红染色可检测到大量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诱导3周时油红O染色可检测到胞质中脂滴的形成。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增殖特点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具有强大的生长增殖与自我更新能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间质组织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关节软骨修复再生能力较差,软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关节外科的一大难题,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而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总结和分析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的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软骨缺损”为中文检索词,“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纳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共选取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固有的取材方便、免疫原性较弱、分化能力强以及被病毒细菌污染率低等特有的优势,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将在未来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