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邪正观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医邪正观与乙型肝炎病理机制的对比研究,探讨中西医学在病理学方面的差异与相通之处,分析了中医正气范畴与现代免疫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关系,并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试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虚邪实之病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虚邪实之病机。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当为中医之关格或虚劳;病因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既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氮质潴留。同时正虚的演变→般遵循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血阴阳俱虚的规律。治疗时当以补脾肾、泄湿浊、解毒活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邪正关系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相互对立制约的重要因素,正虚易感外邪,邪犯必伤正气。外感热病虽以正虚为根本原因,然不可妄补,皆宜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如何正确处理好复杂之邪正关系,就某种意义而言,扶正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祛邪是为了尽快恢复失和之正气,但必须做到扶正不碍邪、祛邪勿伤正。正气失和,外感热病就常易出现兼挟,无论伤寒、温病均应重视邪之兼挟,临证邪及兼挟,必须要同治分消。文章就伤寒、温病的证治,举临床医案为佐证来探讨强调邪正关系在外感热病发生治疗转归中的作用以及运用分消法治疗兼挟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失衡的规律。方法2002~2007年慢性HBV感染者305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57例,肝炎后肝硬化81例,原发性肝癌36例,慢性重型肝炎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标记物等。同时收集80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肝细胞炎症较明显;重型肝炎组TBIL显著升高,肝细胞损害较重。慢性肝炎组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组CD3、CD4细胞计数及CD4/CD8均低于正常组;肝硬化、肝癌组的CD3、CD4和CD8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结论慢性HBV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免疫紊乱各具特点,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有关乙型肝炎患者的天然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很少。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TLRs至少存在10个成员(TLR1-10),其中TLR2的识别谱广、生物学作用广泛,主要包括抵抗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和促进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