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膀胱疾病的优势穴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阴陵泉组和非经非穴(腓骨小头后下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的生理盐水充盈膀胱2h,建立家兔急性尿潴留模型。2h后排空尿液,即刻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膀胱内压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膀胱组织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后各电针组的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其它电针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的膀胱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委中组的膀胱ATP含量与三阴交和阴陵泉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委中组升高最为明显,三阴交组次之。结论: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显著升高急性尿潴留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ATP的含量,说明委中、三阴交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尿潴留;从改善急性尿潴留家兔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来看,"委中"三阴交"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和艾灸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温和灸组,每组10只。对电针组大鼠电针左右天枢穴2 min,对艾灸组大鼠艾灸左右天枢穴2 min,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系统记录干预前1 min、干预2 min期间和干预后1 min大鼠胃窦部的胃内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电针或艾灸左右天枢穴均可以抑制胃内压(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天枢穴抑制胃内压的效应明显强于艾灸天枢穴(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大鼠左侧天枢穴降低胃内压的效应强于电针大鼠右侧天枢穴(P<0. 05)。艾灸左、右天枢穴对胃内压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针天枢穴调节胃内压的效应强于艾灸天枢穴,且电针左侧天枢穴可能存在侧向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中频、低频电针心俞穴对垂体后叶素(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的影响,探讨针刺心俞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机理,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频、中频、低频电针组,电针选择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心俞穴。通过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MS-400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分析第10 s、1 min、5 min、10 min、30 min、60 min时间点心率(HR)及ST-T变化。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心电图:模型组心率明显减慢,ST段改变显著,T波高耸,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频电针组心率有明显改善,高、中频电针组ST段及T波幅度改变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低频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CK-MB、SOD、MDA的变化:模型组血清CK-MB升高、SOD降低、MDA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高频、中频电针组血清CK-MB降低、SOD活性升高、MDA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低频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PI诱导能够成功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明显。电针心俞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的心电图ST-T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中频电针对PPI诱导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增强SOD的抗氧化能力、降低MDA含量以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穴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的患者6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及症状情况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中髎穴能明显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秩边穴与水道穴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将所有大鼠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电针组大鼠在秩边穴和水道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大鼠在秩边穴和水道穴旁开0.5 cm处进行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15 min。分别于实验干预1 d、3 d、7 d和14 d后采用BBB评分法评定2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同时于每次运动功能测试完成后,测定大鼠的膀胱容量和剩余尿量。结果:1运动功能。干预后不同时间BBB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0.50±0.53)分,(2.90±1.10)分,(7.50±1.27)分,(11.50±0.71)分;(0.60±0.52)分,(2.70±0.95)分,(4.60±0.70)分,(8.60±0.97)分;F=625.000,P=0.000]。2组大鼠BBB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9.866,P=0.000);干预1 d、3 d后,2组大鼠的BB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678;t=0.435,P=0.674);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大鼠的BBB评分均大于对照组(t=6.328,P=0.000;t=9.222,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4.939,P=0.000)。2排尿功能。干预后不同时间膀胱容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1.10±0.05)m L,(1.37±0.05)m L,(1.89±0.09)m L,(2.31±0.19)m L;(1.10±0.06)m L,(1.36±0.05)m L,(1.67±0.08)m L,(1.88±0.08)m L;F=193.885,P=0.000]。2组大鼠膀胱容量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5.970,P=0.000);干预1 d、3 d后,2组大鼠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7,P=0.868;t=0.366,P=0.733);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大鼠的膀胱容量均大于对照组(t=4.186,P=0.014;t=4.647,P=0.009)。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0.283,P=0.000)。干预后不同时间剩余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2.00±0.20)m L,(1.88±0.15)m L,(1.49±0.07)m L,(0.98±0.11)m L;(1.99±0.19)m L,(1.89±0.17)m L,(1.73±0.12)m L,(1.29±0.07)m L;F=131.825,P=0.000]。2组大鼠剩余尿量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787,P=0.038);干预1 d、3 d后,2组大鼠的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988;t=0.039,P=0.971);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大鼠的剩余尿量均小于对照组(t=3.791,P=0.019;t=5.334,P=0.00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5.646,P=0.028)。结论:电针秩边穴与水道穴能改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和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电针太冲穴对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针肝经太冲穴对球结膜循环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经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肝经与目系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王亮 《江苏中医药》2009,41(7):84-84
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天鼎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董氏奇穴对肛瘘术后尿潴留的改善情况以及评价董氏奇穴在肛瘘术后的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肛瘘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施以电针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施以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h内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 h内各项指标的组内前后比较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2 h内排尿总量、2 h内排尿次数、2 h腹胀改善情况、需导尿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电针董氏奇穴相较于单纯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腹胀症状,缩短排尿时间,增加单次排尿量以及排尿总量,同时也能减少导尿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心肺复苏后家兔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不进行窒息和复苏;常规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针刺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针刺人中、内关穴.所有动物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h取心肌组织.测定ATP酶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心肌ATP酶活性降低(P<0.01);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ATP酶活性升高(P<0.05).复苏后两组SOD活性均低于Sham组(P<0.01),MDA含量均高于Sham组(P相似文献   

11.
龙庆  李艳  闻永  何彬  李远志  岳朝驰  杜位良  万川  李俊 《河南中医》2020,40(7):1034-1037
目的:探讨耳-体穴电针疗法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耳-体穴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3组均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建立大鼠急性尿潴留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耳-体穴电针组及非穴位电针组均在造模前1 h电针干预,耳-体穴电针组取双侧膀胱(耳穴)和关元穴(体穴);非穴位电针组在双侧膀胱(耳穴)和关元穴(体穴)旁开约0.5 cm处作为对照电针刺激。比较各组大鼠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及逼尿肌细胞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耳-体穴电针组及非穴位电针组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均低于造模前,且耳-体穴电针组造模后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收缩压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体穴电针组逼尿肌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及非穴位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电针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体穴电针疗法有助于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全息穴电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何俊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62-764
目的观察全息穴电针疗法不同留针时间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全息穴电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时间效用关系。方法 12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3层随机分为留针20 min、40 min和60 min三组。依据张颖清先生的四肢长骨穴位分布全息律,可以定位四肢全息穴位分布,在四肢各节肢系统的远心端是头穴。取双上肢第二掌骨侧远心端的头穴及桡尺骨段远心端桡侧的头穴,一侧为一组,用长40 mm毫针进针0.5~1寸,进针后提插或捻转行针以使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加疏波电刺激,三组留针时间分别为20 min、40 min和60 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48.8%、68.3%和85.4%,显效率分别为19.5%、26.8%和36.6%,20 min组和40 min组与6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患者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都降低,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以60 min组作用最明显。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是全息穴电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机制之一,具有显著的时效关系,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针刺方法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膀胱容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对尿道综合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手法针刺组,采用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较手法针刺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和尿流率而改善排尿状况。电针加手法针刺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较手法针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电针组较手法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不稳定膀胱均有改善,其中电针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要优于手法组,临床症状积分有低于手法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对无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和膀胱组织病理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组并造成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电针会阳、中膂俞,于第10日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膀胱平滑肌的重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电针后。无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和膀胱湿重明显降低.前列腺炎性反应减轻和消失.膀胱平滑肌肌纤维肿胀及粘膜充血等减轻。结论 电针可改善前列腺炎导致的前列腺和膀胱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40例患者。结果:临床治愈16例,好转22例,未愈2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9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获效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17.
电针心经不同经脉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电针心经腕段、心经肘段和心经肩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心经腕段组、心经肘段组、心经肩段组 ,以左心室内压峰值(LVP)、左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 (LVPdp/dtmax)、心力环面积 (ACFL)、心肌收缩成分最大缩短速度 (Vmax)为指标 ,观察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 :电针心经腕段、心经肘段和心经肩段均能显著性地调节心功能 ,尤以心经腕段最为显著 ,而心经肩段的调节作用似较心经肘段为强 ,但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心经腕段作为心经经脉一特定的经脉段 ,其调节心功能作用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排尿频率、骶髓背角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脑桥蓝斑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抑制左旋多巴诱发的大鼠膀胱机能亢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其中模型组和针刺组动物腹腔内先后注射卡比多巴和左旋多巴引起大鼠膀胱机能亢进。在动物清醒和自由活动状态下,应用连续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中膂俞”对排尿频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电针后骶髓背角的VIP和脑桥排尿中枢蓝斑TH的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排尿频率迅速增加(P<0.05),针刺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15~75 min时段排尿频率较处理前增加(P<0.05),76~105 min时段排尿频率接近处理前水平(P>0.05)。针刺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3 h时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比模型组、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模型组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与正常组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针刺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3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部分促进L-多巴引起的膀胱机能亢进大鼠的躯体传入神经释放VIP,抑制脑桥排尿中枢TH的合成,从而降低排尿频率。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方法:6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太渊组、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和电针三阴交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标准导联Ⅱ导心电图,获取心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比较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值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和电针支正组对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组和电针三阴交组(P<0.05),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神门组与电针支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神门"和"支正"穴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且"内关"和"神门"穴的效应更明显。而电针"太渊"穴和"三阴交"穴对心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