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含蝇蛆卵蛋白粉饲料对KM小鼠繁殖性能及其胎仔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记录妊娠鼠、仔鼠生理变化指标,采用修订Fox方案检测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不同组别妊娠小鼠体质量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初生仔鼠数、窝重、平均体质量及各组间仔鼠平均体长、尾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饲料组仔鼠离乳前窝重、仔鼠离乳后体质量变化和食物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饲料组仔鼠躯体/生理发育指标:耳廓分离、睁眼、张耳和出毛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雌性仔鼠阴道开口和雄性仔鼠睾丸下降较基础饲料组要早(P<0.01).结论 含蝇蛆卵蛋白粉饲料能够满足SPF级KM小鼠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昆明(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1~8胎进行平均胎间隔、受胎率、产仔数、初生体重、仔鼠离乳成活率等繁殖力指标及1~12周龄平均体重增长等生长指标作对比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从第5胎起稀毛鼠的受胎率、平均胎间隔、仔鼠离乳成活率三项繁殖指标均低于正常鼠.但两者的产仔数、仔鼠初生体重及育成鼠周平均增重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胎间隔、平均受胎率、仔鼠离乳成活率是影响稀毛鼠正常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将清洁级KM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短、中、长三种不同的光照处理,10W后称取其体重,并测定睾丸、副睾、卵巢、子宫及肾上腺的重量,同时记录各组母鼠连续三胎的繁殖性能。统计结果表明:无论雄、雌鼠长光照组体重明显高于短光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照组和中光照组睾丸重量明显高于短光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照组和中光照组副睾重量显著地高于短光照组(P<0.05);雄鼠肾上腺重量长光照组显著地高于短光照组(P<0.05);卵巢重量表现为长光照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两组(P<0.01);子宫重量长光照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雌鼠肾上腺重量仅表现为长光照组显著高于短光照组(P<0.05);母鼠连续三胎繁殖性能显示,短光照组无论是产仔数,仔鼠初生重及仔鼠离乳数均显著地低于长光照组(P<0.05);而仔鼠离乳重及离乳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大小鼠生物净化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开始,本研究中心选择常用的C57BL/6J品系小鼠作为研究A组、选择SD大鼠作为研究B组,在繁殖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另选择一部分小鼠与大鼠作为对照A、B组,在其繁殖过程中不做任何干涉随机。每组研究对象15只。实验开始前,对所有鼠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应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生物工程技术,在HTF培养液中完成受精并发育至2-细胞时期,将胚胎移植入购买来并激素处理过的代孕SPF级ICR雌鼠的输卵管中。代孕ICR雌鼠生下子代,子代3周离乳后,对代孕ICR雌鼠和随机挑选的子代一只进行检测。统计研究A、B组的采集卵子数、2-细胞数与移植胚胎数。统计四组研究对象的平均每胎产仔数、存活率。统计净化前后四组研究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及净化率。结果:研究A、B组生物工程技术指标(采集卵子数、2-细胞数与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平均每胎产仔数与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在合笼与体外受精前,均尾静脉取血进行血霉菌培养。仔鼠出生3周离乳后,每胎随机选一只与其代孕ICR母鼠一起进行尾静脉取血,进行血霉菌培养,对照A、B组的净化率均显著低于研究A、B组(P0.05)。结论:在小鼠大鼠的生物净化中应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生物工程技术,在不影响代孕母鼠的生殖能力与子代存活率的情况下,显著地提升了净化率,达到了研究的目的,从而能为临床动物实验提供更多优质可用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居福利因素对实验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ICR小鼠,通过对其社会、群体、交配、密度等不同因素的干预,观察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第1胎时,各组雌鼠的各项繁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第2、3胎时结果类似,各组雌鼠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1∶1交配同居组)的仔鼠的离乳率和离乳体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D组(21∶1交配非同居组)的仔鼠离乳体重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P0.01)。F组(3只组)的28、35、42日龄体重均高于其他3组,28日龄时与E组(单只组)和G组(6只组)差异显著(P0.05),35、42日龄时只与E组有差异(P0.05)。F组22~28 d、29~35d和36~42 d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其他组,但与G组无显著差异(P0.05),F组和G组的36~42 d的体重增长都与E组差异显著(P0.05)。H组(12只组)的日龄体重及体重增长均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社居福利因素对ICR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KM小鼠按1♂:1♂和1♂:2♂方式频密繁殖4胎,观察小鼠繁殖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1♂:1♂组和1♂:2♂组无论是在胎间隔、产仔数、仔均重、离乳仔数、离乳仔数均重、离乳率,还是每只雌鼠月繁殖小鼠数,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每只椎鼠及每只饲养盒月生产小鼠数,1♂:2♂组(16.83±2.94)远远超过1♂,1♂组(9.18±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轻音乐对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40只12周龄SPF级SD大鼠按交配原则分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笼具置于无音乐的隔离屏障间,实验组置于播放有轻音乐的隔离屏障问。实验过程中观测大鼠妊娠率、窝产仔数;乳鼠的初生重、离乳率、离乳体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母鼠的妊娠率、乳鼠的初生重及离乳体重明显增高(P〈0.01或P〈0.05),窝产仔数及乳鼠的离乳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轻音乐能明显提高部分大鼠繁殖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日龄初配对昆明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普通级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30对),分别在50、60、75、90日龄进行交配并观察其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各组雌鼠初配成功率皆在93%以上,75与90日龄初配组的阴道栓持续时间大于50与60日龄初配组(P<0.05);各组胎间隔的差异不显著;75、90日龄初配组的初生窝重、窝产仔数极显著高于50日龄初配组(P<0.01),其初生窝重显著高于60日龄初配组(P<0.05);仔鼠离乳窝重随初配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各组离乳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昆明小鼠以在75~90日龄初配为好。  相似文献   

9.
SX1近交系小鼠生长繁育主要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SX1近交系小鼠的生长繁育指标,为建立该品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资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从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繁殖获得的F20、F21代仔鼠中选择30对小鼠,连续繁殖5胎,分别测定窝产仔数、24h窝重、仔鼠均重、离乳仔数、离乳均重、胎间隔等几项指标;以第2胎小鼠作为生长发育观察对象,测定1-10周间每周的体重变化,计算每周体重增长情况。结果SX1小鼠1-5胎平均窝产仔数5.42±0.76只;平均窝重10.36±1.45g;仔鼠均重1.93±0.07g;离乳仔数5.21±0.95只;离乳窝重61.41±9.67g;离乳均重11.98±0.50g;离乳成活率96.09%;平均胎间隔33.63±0.68。1-10周平均每周增重雄鼠3.08±2.40g,雌鼠2.76±2.01g。3-5周时为生长发育旺盛期,平均每周增重雄鼠5.95±1.41g,雌鼠5.18±0.96g。结论SX1近交系小鼠具有稳定的繁殖性能,幼鼠离乳成活率高,各项主要指标基本符合近交系小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和比较东方田鼠洞庭湖种群(DTH)(长江亚种)和青铜峡种群(QTX)(指名亚种)的繁殖及生长特性。方法东方田鼠雌雄1:1长期同居法饲养繁殖,观察两种群东方田鼠的窝产仔数、胎间隔、初生体质量、离乳体质量等繁殖指标。两种群田鼠雌雄各选30只,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并用VonBertalanffy模型方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 DTH窝产仔数(4.70±1.15)只,胎间隔(30.78±10.21)d,出生体质量(4.09±0.13)g,离乳体质量(27.31±1.10)g;QTX窝产仔数(3.58±1.00)只,胎间隔(35.60±12.48)d,初生体质量(4.37±0.09)g,离乳体质量(28.22±0.46)g。从生长曲线可见,两种群东方田鼠的体质量性二型分化分别出现在14 d和28 d,雄性田鼠的体质量显著高于雌鼠。拟合结果显示,两种群田鼠雌性体质量生长曲线体质量拐点出现时间比雄性鼠早。结论 DTH田鼠繁殖能力较QTX高,两个种群田鼠雌雄鼠的体质量均有明显的性二型分化特征,雌体较雄体早熟。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引进的Wistar-Imamichi大鼠,经四年多的扩大繁殖已近万只。对其四年内的生长与繁育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与原种对照,在性成熟早,个体差异小,性周期稳定,性格温顺,产仔数和仔鼠出生体重等方面基本与原种保持一致。但妊娠率,分娩率,仔鼠离乳体重方面比原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系统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NIH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按初配日龄分为4组,50、60、70、85 d各30对小鼠,记录了每对小鼠第1~6胎的繁殖性能。结果 70、85 d组在产仔数、离乳数、离乳率、出生及离乳仔鼠平均体重与50 d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P0. 01);与60 d组比在出生仔鼠平均体重、离乳数有显著差异(P0. 05);各组胎间隔无差异性(P0. 05); NIH小鼠第2~3胎平均产仔数与第1胎比具有明显升高(P0. 05),第5~6胎显著下降(P0. 05);第3~4胎离乳数与第1胎相比有差异性(P0. 05);出生仔鼠平均体重、离乳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P0. 05,P0. 01),离乳仔鼠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 NIH小鼠在70~85日龄初配繁殖性能较好,第2~3胎繁殖性能稳定,建议繁殖至第6胎。  相似文献   

13.
用50 kGy 60Co-γ射线对大、小鼠颗粒饲料进行辐照灭菌,并研究了该辐照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其饲喂效果.结果表明,饲料经辐照灭菌后可达无菌要求,饲料粗蛋白、蛋氨酸明显减少,维生素A、E、B1、B6减少,其它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而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的饲料,粗蛋白、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明显减少,且维生素A、B1、B2、B6损失较多.用两种灭菌饲料分别饲喂BALB/cA裸小鼠,辐照组裸小鼠的增重明显高于高热组,且其窝产仔数、离乳数、离乳率均明显高于高热组(P《0.05),但两组间的第一胎初生重无明显差异(P》0.05).辐照灭菌饲料对裸小鼠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稳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观察NIH小鼠生长繁殖能力。方法 从生产大群中,随机抽取20笼,统计产仔数,计算其繁殖能力。其中10笼母鼠各带10只仔鼠,另10笼母鼠各带8只仔鼠。分别测试其出生重,1、2.3周龄体重增长比较,统计离乳成活率。结果 NIH小鼠平均产仔数为10.85,带8只仔鼠离乳时体重比带10只仔鼠体重每只重1.74g。离乳成活率也高出8.25%。结论 NIH小鼠繁殖能力强,生长繁育快,母鼠哺乳8只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Wistar大鼠种群繁殖与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A、B、C三群Wistar大鼠的繁殖与生长情况,指导科研工作选择优质动物.方法在同样的清洁级环境下,喂同样的饲料,采用同样的配对交配及孕鼠护理方法,记录各群动物的交配日期、怀孕情况、生产日期、产仔数、仔鼠初生体重、带仔习性及仔鼠生长情况.结果 B群动物怀孕比例远低于A、C群动物,平均每窝产仔数也少于A、C群动物,但仔鼠的周龄体重与A、C群动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群动物繁殖能力较差,三群动物的生长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居福利因素对实验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ICR小鼠,通过对其社会、群体、交配、密度等不同因素的干预,观察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第1胎时,各组雌鼠的各项繁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第2、3胎时结果类似,各组雌鼠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1:1交配同居组)的仔鼠的离乳率和离乳体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D组(21:1交配非同居组)的仔鼠离乳体重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P〈0.01)。F组(3只组)的28、35、42日龄体重均高于其他3组,28日龄时与E组(单只组)和G组(6只组)差异显著(P〈0.05),35、42日龄时只与E组有差异(P〈0.05)。F组22-28d、29~35d和36~42d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其他组,但与G组无显著差异(P〉0.05),F组和G组的36~42d的体重增长都与E组差异显著(P〈0.05)。H组(12只组)的日龄体重及体重增长均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社居福利因素对ICR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制封闭群KM雌鼠带仔数量对小鼠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KM小鼠70对,随机分2组,每组35对,按雌雄1∶1长期同居方式交配,通过对其雌鼠带仔数量进行控制的方式,观测其对雌鼠子代的生长发育以及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小鼠的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第1胎无差异,第2胎和第3胎比较存在差异(P0.05);1~3胎实验组产仔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仔鼠的离乳体质量、离乳存活率、胎间隔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控制雌鼠带仔数量对封闭群KM小鼠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D大鼠两种繁殖方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为大鼠的规模化生产,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方法在SPF级屏障设施饲养环境下,对SD大鼠的雌雄6:1循环交配法和雌雄1:1长期同居法进行比较对妊娠率、初生仔鼠重、平均窝产仔数、离乳仔鼠均重、离乳存活率和胎次间隔等生产性能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SD大鼠两种不同繁殖方法的同胎次间的比较:离乳存活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初生仔重,窝产仔数,离乳仔重,胎次间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雄6:1循环交配法,可有效提高离乳存活率,提高种鼠的生产效率:同时,能有效控制动物种群数量和生产数量,适宜于大鼠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Nrf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CR-Nrf2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原种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 ICR-Nrf2--/-与ICR-Nrf2-+/+比 ,总的产仔数与离乳数减少 (P<0.01或 P<0.05);体重在出生后第3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 第5周至第25周时同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Nrf2基因缺失小鼠的产仔数、离乳数均少于野生型小鼠,仔鼠的生长速度也较野生型小鼠慢.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作为大鼠垫料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原料制成的垫料对SD大鼠繁殖性能及其仔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探讨以玉米秸为原料制作实验动物新型垫料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使用玉米秸、卫生纸、刨花三种垫料时SD大鼠的繁殖性能指标及仔鼠体重变化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出生仔数、初生窝重、初生重三个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离乳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玉米秸组与卫生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玉米秸组最高 ,为99.79% ;三组之间胎次间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玉米秸组为 31.4 1d ;仔鼠生长发育指标 ,三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玉米秸作为垫料时 ,SD大鼠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 ,可以作为大鼠垫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