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面瘫症状改善及面部残疾指数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分期针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即不分期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以及分期针刺治疗各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不分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组疗效要优于第四组。②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分期针刺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疗效要优于分期针刺治疗组。③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不分期针刺组;在分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灸法、电针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分期针刺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面瘫伴发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9例伴糖尿病的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内分泌科诊疗常规进行处置。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根据面瘫分级量表进行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结果:电针为主综合治疗伴糖尿病的面瘫愈显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结论:电针治疗伴糖尿病的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64例)行常规针刺为主治疗。结果:30日观察期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脊电针方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60例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头脊电针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头脊电针治疗方法能显著降低肌张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面瘫症状均有了一定改善,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瘫的治疗中,相对于常规针刺疗法,针灸疗法所取得的效果更优,见效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胸腺肽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周围性面瘫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除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外,还给予胸腺肽注射剂静滴;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胸腺肽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糖尿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6个月60例门诊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分别针刺面瘫常规穴和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留针30 min,6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进行House-Brackmann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2.3%和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痊愈率34.8%和总有效率91.6%,且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应用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较单独应用面瘫常规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从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痊愈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普通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电针联合TDP照射(攒竹、阳白、太阳、丝竹空、迎香、四白、颧骼、牵正、水沟、地仓、夹承浆、翳风、风池、双侧合谷、后溪、太冲),1d1次,2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80.O%;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4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并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单独的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择中药配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时照组的有效率为58.3%,治疗组的有效率迭91.6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照组。结论:中药配合针灸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及其家属也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对顽固性面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穴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承泣、迎香、地仓、水沟、承浆、颧髎、下关、颊车、双侧合谷。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针灸治疗后加用水针,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0d后统计显示,观察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缩短疗程、增强疗效、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软组织痛点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推拿组72例,采用电针结合软组织痛点推拿治疗;药物组70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结果:针刺推拿组治愈49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1%;而药物组痊愈30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4.29%,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TDP治疗组(4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44例)。结果:电针结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的97.72%(43/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内服。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内服方法。两组治疗30天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急性期的疗效及针灸与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624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灸组,两组各312例。西药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针灸组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评定House-Brac Kman分级。治疗结束后2年内每2月电话随访1次,询问是否发生面肌痉挛。结果:针灸组愈显率74.8%高于西药组的51.8%(P〈0.01)。针灸组2年内发生面肌痉挛6例,西药组发生面肌痉挛5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针灸介入治疗面神经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会导致面肌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针罐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治疗,治疗1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4%,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方法:面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98.5%,对照组愈显率72.45%(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面瘫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提示:治疗中应加强护理,以达到顺利完成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