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通脉针法治疗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温阳通脉针法治疗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的机理。方法:对61例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心脾两虚证的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温阳通脉针法结合静脉泵入葡萄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组(静脉泵入葡萄糖+异丙肾上腺素),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1%、无效率12.9%;对照组有效率56.7%、无效率4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针法治疗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心脾两虚证疗效较好,通过脏腑功能的改善,可促进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通脉针法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温阳通脉针法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的机理。方法:对71例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脾气虚证的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温阳通脉针法)、治疗组(常规开塞露纳肛),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无效率11.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无效率4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针法治疗较纳肛法对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脾气虚证疗效较好,主证改善明显。通过脏腑功能的改善,可促进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Cox的迷宫手术到现在已有20年多,改良迷宫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远期效果。但改良迷宫术后早期房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转复窦性心律后常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对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延长了康复时间,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笔者自2009年采用温阳通脉法针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使患者心率,体质快速提高,缩短康复时间,收到了一定效果,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后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外伤性颈髓损伤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其病情针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给予相应治疗,如营养神经、脱水;合并肺炎者,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微泵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心宝丸鼻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心宝丸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后窦性心动过缓疗效显著,与异丙肾上腺素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型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西医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和中医气阴两虚证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通脉养心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41%,对照组为42.8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养心丸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平均心率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西医常规配合心宝丸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28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湛守青 《陕西中医》2007,28(2):132-13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用心宝丸(洋金花、人参、鹿茸、肉桂、附子、三七等),同时用西医的方法,已置临时起搏导线者用临时起搏器起博,否则用阿托品或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药治疗。结果:共治疗286例,总有效率98%。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临床上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辨证分型随机将100 例患者分为2 组,电针组50 例,对照组50 例.其中电针组患者采用电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结果 2 组患者针刺治疗结果显示,电针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9%,有效率为36%,无效率为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6%,有效率为42%,无效率为32%,总有效率为68%.2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电针法,给予穴位持续的刺激,能够明显提高针刺穴位的疗效,对治疗失眠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处理老年术中窦性心动过缓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生 《四川中医》2004,22(11):42-43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人术中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随机分为三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后1组(40例)用西药阿托品治疗,2组(39例)用中药参附注射液治疗,3组(42例)用阿托品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1组总有效率为90%,2组总有效率为86.3%,3组总有效率为94.6%。结论:中西药合用处理老年术中窦性心动过缓比单纯西药及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拔河针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30例)及B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双释胶囊75mg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χ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23.33%,经统计学处理,χ2=4.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双氯芬酸双释胶囊内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1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90例,采用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A170例,采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B150例,采用单纯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3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1%,有效率28.9%,无效率3%,总有效率97%,随访复发率4.7%;对照组A治愈率47.4%,有效率35.1%,无效率17.5%,总有效率82.5%,随访复发率29.5%;对照组B治愈率45.8%,有效率为42.1%,无效率为12.1%,总有效率87.9%,随访复发率32.4%。结论: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针灸牵引和单纯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且有持久不易复发的特点;2个对照组均治愈率较低,复发率反而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小军 《中医正骨》2010,22(2):14-15
目的:观察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采用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Ⅱ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的降低程度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1,P=0.000);两组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率高于Ⅱ组(χ2=5.07,P=0.024)。结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温针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4.44%;疤痕灸组临床治愈率为28.88%,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合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T和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P<0.05)。治疗组比针刺组和疤痕灸组更能有效的降低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灸配合针刺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减轻症状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更有效的恢复肺功能的指标,降低LT和IgE水平,减轻咳嗽变异哮喘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结合运动疗法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综合康复疗效.方法:收集96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根据疼痛量表、关节活动度的改变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观察组显效率(33.3%)和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扩大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不同方法干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四周递增游泳训练,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采用“逆针”在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将大鼠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大鼠。在第4周末进行大鼠力竭游泳,观察大鼠血红蛋白、血乳酸、尿素氮、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肌酸激酶、血乳酸水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温针灸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均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其中温针灸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浅剌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愈率和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84.44%和2.63%,对照组分别为57.78%和30.77%,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红外光疗仪与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温针灸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从月经前7天开始,3组患者均针刺气海、关元、水道、归来、三阴交、地机,1次/天,直至月经来临。治疗组在留针的同时,接受红外光疗仪照射小腹部;温针灸组在留针的同时,接受温针灸;对照组只接受针刺。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3组综合疗效分别为68.18%、63.64%和45.00%;治疗组、温针灸组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组治疗后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红外光疗仪和温针灸均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手段。红外光疗仪以其温控好、易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将具有广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后加灸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针后加灸(观察组)和推拿手法(对照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疼痛分级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后加灸疗法对网球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