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路志正“持中央”而“调升降”以治燥痹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大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疗效卓著。脾胃为水谷之海、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正常在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讨论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以总结路志正教授"持中央"而"调升降"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持中央"而"调升降"以治燥痹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大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疗效卓著.脾胃为水谷之海、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正常在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讨论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以总结路志正教授"持中央"而"调升降"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寐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进而导致不寐的发生。何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胃入手,以保和丸为基础方,通过补益脾胃、化湿和中、调畅中焦气机等法则治疗不寐,临床上每获良效。本文将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从"脾升胃降"论治皮肤病是陈彤云教授学术思想之一.陈彤云认为脾胃失健是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更是"湿邪"致病的核心病因病机.通过总结陈彤云教授对"脾升胃降"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分析其应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来调畅脾胃升降之枢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气机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气机易于通畅,百病乃除。孟静岩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勤研岐黄,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注重气机变化,擅用经方,并强调用药要顺应脾胃升降的特点,调畅气机法贯穿治疗疾病的始终。在临床上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出色的疗效。该研究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算法对黄穗平教授辨治痞满的经验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表明,黄穗平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失调"是痞满发生的核心病机,治疗痞满应以"健脾理气"为大法,其中补益脾胃是治本之法,调畅气机是治标之法,治疗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正气,并注意调畅脾胃升降气机和调理肝之气机。脾气健运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气得升,胃气得降,痞满自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胃痛病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傅汝梅教授对于胃痛病脏腑辨证及用药规律,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方法借鉴。方法:收集整理傅汝梅教授临床病案,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病案资料导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临床跟诊收集傅汝梅教授诊治163例胃痛病例,傅教授临床中根据五脏气机论,从肝脾论治胃痛病,注重调节脾胃,升降相宜,同时强调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升降的重要条件,宜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结论:本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多个层面和多角度挖掘傅汝梅教授治疗胃痛病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能为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武继涛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研究心因性头晕的致病特点及治法,提出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心因性头晕的基本病机,治疗上采用自拟升清降浊方,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武继涛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10.
痞满是脾胃疾病常见病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痞满的核心病机,因此调畅中焦气机有提纲挈领之效。今结合导师临床经验,从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主,同时注重肝气疏泄与肺气宣降之角度出发,在畅达脾胃的同时,分别采用疏调肝气和开宣肺气之法,获得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光明中医》2010,25(11):2128-2131
《脾胃论》计二十九处言及五味子,其益五脏之气,与人参、麦冬合而生脉,补天元之真气,补肺金之不足,助脾胃之气。五味子亦敛肺止汗,涩肠止痢,止嗽,生津,为长夏正旺之时药,并与他药相伍以除客气及时蒸浮热。本文从《脾胃论》中五味子的运用,初步探析了李东垣治疗用药基于脾胃、因时制宜、因病制宜、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并以徐景藩教授两则医案进一步解读,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2.
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3.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14.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和重视,"甘温除热"理论和所创的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开辟了内伤发热治疗之蹊径。因此通过对《脾胃论》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进而从中借鉴李东垣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81-1883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ROU)的相关文献,总结其选穴的特点和穴位分布规律,拟为针灸治疗ROU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科学合理选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选穴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穴,其次为合谷、三阴交、颊车等穴。针灸治疗ROU选穴突出了近治和远治作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特点,且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为主的分布规律,体现了中医针灸"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思想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张强  张小平  吕文良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54-1358
脾胃学说是李杲《脾胃论》的核心思想,其理论价值之高,临床应用范围之广,对于现代中医临床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姚乃礼教授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在治疗脾胃系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时极为重视固护脾胃,调理气机的升降,注重整体生理机能的恢复,因此其临床特色既不在单纯补益,又不在单纯祛邪,而是运用中药恢复脾胃自身的运化机能,则精微可生,邪气可祛,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18.
葛根“起阴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称葛根能"起阴气"。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指出"起阴气"本义是指其具有治疗男性性功能失常,阳痿不育的作用。但明清一些医家又将其解释为生腾脾胃之阴以生津止渴,并从药物本身的性状、胃阳与脾阴的关系、对脾胃阴津的影响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其机理。这些见解都有合理的成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但都为临床使用葛根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应正确学习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现代研究,探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即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痰瘀互结,脉络阻滞,并论述了该病机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