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是我市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通过研究其在人群中携带频度和产生毒素的种类,有利于对该疾病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用筛检方法分离菌株,经系统生化血清分型确定型别,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用PCR、ELISA和动物等试验测定细菌的毒性。结果:从18416份标本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236株,检出率为1.28%,其中腹泻病人检出率为8.3%,健康人群为0.3%,分属于25个血清型、9个噬菌体,除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外,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在67.6%-100.0%之间,发现有15.3%的菌株对弧菌抑制剂O/129抗性。92.0%的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毒性,CT毒素检出率为1.3%;ST毒素检出率为78.8%;溶血素血平板法阳性率为94.4%、试管法阳性率为88.9%;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Vero毒素等多种。结论:宁波市人群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病人中检出率较高,健康人群携带率稍低,与报道一致。7-10月份为检出高峰,与疾病流行规律相符。菌株的生化和药敏特征未发现变异,但抗弧菌抑制剂O/129现象较严重,在鉴定、鉴别时应加以关注。从细菌中检出多种致病毒素,并对小鼠的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说明该菌的综合毒力较强。结果提示我们,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复杂程度高于O1群霍乱弧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腹泻病人等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感染情况及其菌株的耐药性.[方法]用过筛法筛选、VBO诊断血清作血清分型,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从人群中筛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236株,检出率1.3%(236/18 416);能被VBO分型的有188株,总分型率79.7%(188/236),分属25个血清型;检出株对头孢他啶、氯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耐药性较高,有15.3%(36/236)对弧菌抑制剂O/129纸片(10 μg、150μg.)有抗性,涉及11个血清型.[结论]筛检方法适用于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VBO2为腹泻病人的优势血清型;常用抗生素大多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病人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从业人员,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检出菌对弧菌抑制剂O/129的抗性增高,鉴定时应考虑到该因素.  相似文献   

3.
O/ 12 9(二氨基二异丙基喋啶磷酸盐 )是一种弧菌抑制剂 ,长期以来 ,被用作鉴别弧菌科细菌、气单胞菌科细菌及邻单胞菌属细菌种间的一项重要试验。目前认为 ,弧菌属细菌对15 0 μgO/ 12 9均敏感 ,而霍乱弧菌还对 10 μgO/ 12 9敏感。我们在对分离自饮服业从业人员的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鉴定时发现其抗O/ 12 9,因此 ,对这些菌株作了初步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4株菌株均来自饮服业从业人员 ,按文献[1]方法分离 ,其生物学特性为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在无盐胨水和3%盐胨水中生长 ,6 %盐胨水不生长 ,动力阳性 ,鸟…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O1群霍乱弧菌的究研报导较多,并己证实O1群弧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因,而对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腹泻与产生毒素的关系及发病机理、致病性等研究尚不多。本文就非O1群弧菌有关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述。作为人类病原的新认识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在形态、生物学性状等方面与O1群霍乱弧菌难以区别而仅与O1群抗血清不出现凝集的密切有关的弧菌。过去曾称之不凝集弧菌(NAG),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用霍乱弧菌噬菌体和溶血性等4项生物学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生物学分型实际应用意义。方法:用VP1-VP55组弧菌噬菌体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用溶源性噬菌体敏感试验、溶源性测定、山梨醇发酵和溶血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生物学分型。结果:236株非O1群霍乱弧菌中能被5组O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62株,总分型率为26.3%,其中腹泻病人52株,从业人员10株,分型率分别为22.0%和9.3%,分属于11个噬菌体型,腹泻病人以21、26噬菌体型居多,从业人员无优势型别,对5组O1群霍乱弧菌体均不敏感的174株;62株非O1群霍乱弧菌分属于e、f、k、l等4个生物型,23个噬菌体-生物型在8-31型之间,均属非流行株范畴;对第Ⅳ组噬菌体(10^9/ml)及其常规稀释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溶源性表现为不裂解。结论: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对预测非O1群霍乱弧菌流行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指导性意义。现成的噬菌体分型方法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寻找更适宜于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噬菌体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其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O1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的总称,是引起我市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一般认为食用受该类细菌污染的水产品等是诱发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超过沙门菌、志贺菌。有研究显示,该类弧菌很可能是新型霍乱弧菌产生的重要来源,是一个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库。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认识。为此,本文对人群中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不易区别,但它对O∶1群弧菌抗血清不凝集,因此被称为非霍乱弧菌(NCV)或不凝集弧菌(NAG)。非O∶1群弧菌可引起胃肠道炎性疾病,从轻度水样泻到伴发热的血性腹泻。O∶1群弧菌很少引起胃肠外感染,而非O∶1群弧菌则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特别易侵袭有免疫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9.
O/129(二氨基二异丙基喋啶磷酸盐)是一种弧菌抑制剂,长期以来,被用作鉴别弧菌科细菌、气单胞菌科细菌及邻单胞菌属细菌种间的一项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可疑霍乱弧菌的实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株可疑霍乱弧菌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对可疑菌落在传统血清学和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细菌的分子鉴定:应用16S rDNA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属鉴定和实时荧光PCR检测O1、O139群霍乱弧菌。结果: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041和067为麦氏弧菌,059和074为霍乱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说明4株菌都不是O1和O139霍乱弧菌。结论:结合血清凝集和系统生化实验,可以确定041和067为麦氏弧菌,059和074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对于可疑和难鉴别的霍乱弧菌,不能单纯依靠血清学和表型鉴定方法,需要分子诊断方法,尤其是16SrDNA的序列分析,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弧菌科细菌的种属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系统分离鉴定,以确诊是否为霍乱。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包括血清学诊断、生化试验及CT、rfb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该2株菌均不是O139群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结论霍乱弧菌的鉴定除了血清学诊断外还应该结合系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排除假阳性,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从某河水中分出二株孤菌,与霍乱弧菌稻叶和小川分型血清均凝集呈强阳性,但与霍乱弧菌 O 多价诊断血清均不凝集。经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吸收试验证明:此二株菌为与霍乱弧菌分型血清有类属凝集的非0~1群弧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滕州市弧菌种类、分布、构成特征和毒力因子。方法对就诊的急性腹泻病人采集腹泻便,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提供的方法进行弧菌分离鉴定及肠毒素检测。结果1992~201i年共检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4847份,检出各类弧菌185株,检出率为3.82%。其中以非O1群霍乱弧菌为主126株占68.i1%,其次是河弧菌16株占8.65%、梅契尼柯夫弧菌和弗尼斯弧菌各12株各占6.49%、溶藻弧菌9株占4.86%、副溶血弧菌8株占4.32%、霍乱弧菌2株占1.08%。结论在检出的弧菌中,以非O。群霍乱弧菌为主要菌群,另外还有霍乱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梅契尼柯夫弧菌和副溶血弧菌。非0。群霍乱弧菌能产生CT,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NAG-ST是非0。群霍乱弧菌一种主要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鳖卵中弧菌科致病菌的携带情况,特别是霍乱弧菌的携带频率及其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庆大霉素和麦康凯琼脂分离,按有关文献鉴定目的菌;应用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血清(VBO)对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4批208枚卵中,弧菌科阳性卵53枚(25.5%),分属弧菌科2属6种,其中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的阳检率分别为11.0%、1.0%和1.0%;豚鼠气单胞菌、亲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的阳检率分别为7.7%、4.3%和0.5%.4批卵中均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卵,阳检率6.6%~25.0%,平均11.1%;从中鉴定出O9、O10、O51、O31、O35、O40和O77等7个血清型,后4型为省内新检出.[结论]鳖的种卵中携带弧菌科致病菌相当普遍,特别是霍乱弧菌,但尚未检出引发霍乱的O1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弧菌属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的微生物学特性,为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API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卡、VITEK 2 Compact鉴定仪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2株弧菌分离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分子检测和耐药表型检测。 结果 2株菌株均鉴定为霍乱弧菌,血清学试验确定为NOVC,毒力基因ctxAB检测阴性;药敏试验显示1株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耐药,另一菌株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均敏感。 结论 NOVC所致的血流感染在中国少有报道,完善血培养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的准确鉴定、分型和耐药表型检测,对诊断、治疗和防控霍乱弧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霍乱弧菌血清群各自编码O抗原的特异性基因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克服常用PCR检测方法中经常出现的假阳性现象。方法分别以rfbM和wbfR基因作为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模板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二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估,并对10份模拟食品样品和133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选择性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有效地避免O141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假阳性,特异性为100%;灵敏度试验表明,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检出限分别为92cfu/ml和116cfu/ml;另外,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该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有效克服假阳性,适用于基层疾病控制、口岸检疫单位日常疫情监测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O139霍乱弧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霍乱血清型 ,也是唯一能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非 O1群霍乱弧菌。为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我室对 6株 O139霍乱弧菌在培养特性、形态、生化反应、血清学方面进行了试验 ,并利用 EL- TOR霍乱弧菌的噬菌体 -生物分型技术对这 6株细菌进行了分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菌株采自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1.2 实验材料 培养基 :碱性胨水、肉汤、半固体均由本室自配 ,4号琼脂 ,TCBS琼脂 ,药敏琼脂 ,购自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微生物试剂厂。生化反应材料 :弧菌属微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基层医院送检的1株疑似霍乱弧菌进行分离和系统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诊断、生化试验及CT、ompW、rtxC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采用K-B纸片法,选择21种抗生素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其对奈啶酸和多粘菌素B耐药,对链霉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17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诊断除了常规生化血清学诊断外更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或弧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本菌属共有100多种,大多数菌为非病原菌,其中的O139霍乱弧菌含有O139群霍乱弧菌相同的毒素基因,亦可引起霍乱流行,已归入霍乱管理。2002年8月从一例临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39霍乱弧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0月从印度马德拉斯和加尔各达沿孟加拉湾暴发一种与霍乱相似的腹泻病,自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来的菌株,经鉴定发现与O1群霍乱弧菌血清不凝集的弧菌,也不与已知的138个非O1群霍乱弧菌发生凝集,命名为O_(139)霍乱弧菌,也称Bengal(孟加拉)霍乱弧菌。该菌自报告以来从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相继传入泰国、尼泊尔、马来西亚和我国,席卷亚洲大陆,正如六十代埃尔托型取代古典型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