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16例),术前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表明,MRI能清楚显示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能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能显示瘤体内的坏死、纤维化及细支气管充气征。提示MRI能显示支气管肺癌形态,在确定其继发性病变、内部结构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磁共振及手术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病例,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肺门区肿块10例(占66%,其中左侧4例,右侧6例);下叶背段肿块1例,占7%;支气管狭窄、阻塞8例,占53%;阻塞性肺炎5例,占33%;阻塞性肺不张8例,占53%;肿瘤侵犯纵隔及胸膜6例,占40%;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占33%;Gd-DTPA增强后,10例肿块均显著强化.结论:MRI在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肺癌的分期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本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0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观察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均可见肺门结节状,边缘分叶状或毛刺状,部分欠规则,周围型可见棘状突起,肿瘤与非组织界面毛糙,局部肺纹理侵入肿块,肿块内缘紧贴中纵隔;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病灶远端肺野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肿块内部可见脂肪线,增强扫描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癌可见肿块内部可见明显钙化,呈中心性坏死;MRI平扫肺门区肿块边缘毛刺状或分叶状;T_1WI正信号,T_2WI高信号,肿块中央坏死区域明显高信号,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周围肺野改变,部分可见肿块侵犯胸膜、胸椎,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伴中央坏死区域低信号改变;周围型肺癌可见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均可见肿块内部坏死、液化。与病理结果对照,CT、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准确率为92.59%(100/108)、94.44%(102/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具一定特征,两者用于诊断纵隔型肺癌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X线、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于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8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X线及MRI检查。分析3种不同方法检查纵隔型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并比较3种不同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2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分析,周围型肺癌11例,中央型肺癌17例;CT检查灵敏度为100%,MRI检查灵敏度为100%,X线检查灵敏度为82%;CT检查、MRI检查灵敏度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检查纵隔型肺癌均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但MRI检查分析更加全面,占有一定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肺癌MRI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MRI诊断支气管肺癌瘤灶、淋巴结转移、纵隔侵犯、远处转移及分期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MAGNETOM 1.5T磁共振机,增强造影剂使用Gd-DTPA制剂,常规T_1WI、T_2WI、脂肪抑制及增强。MarconiMX8000 4层螺旋CT机,增强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常规肺窗、纵隔窗及增强。对65例经手术及病理资料诊断证实的肺癌进行MRI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清楚显示淋巴结转移、纵隔侵犯及远处转移,明确肿瘤的范围,确定肺癌手术分期。结论:MRI在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肺癌用Resonex0.38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冠状面、横断面SET1加权、GR序列成像,增强后行横断面T1加权成像.结果 MRI对发现肺癌、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肿瘤的直接侵犯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MRI可为判断肿瘤的可切性及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与CT在诊断肺癌上的作用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高度疑似纵隔型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35例,其中鳞癌19例(54.29%),小细胞癌10例(28.57%),腺癌6例(17.14%);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9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8例;53例患者经MRI检查,其中阳性34例(64.15%),阴性19例(35.85%)。MRI检查的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94.44%(17/18),准确度为94.34%(50/53);MRI诊断纵隔型肺癌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03,P<0.05)。结论 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表现较多,临床仍需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123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隔4例,大小15 mm×13 mm~42 mm×36 mm。肺门呈结节状,癌肿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分叶状征象,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且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其中,13例可见内缘脂肪线影,19例无脂肪线影;边缘光滑5例,毛刺15例,分叶12例,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主支气管旁。病理诊断:肺腺癌5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MRI诊断除前述情况外还可见肿块侵袭胸椎、胸壁及胸膜等,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中央高信号),且冠状面与矢状面可见支气管狭窄、闭塞,增强扫描后肿块出现明显强化表现。6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较均匀强化,9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点,用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RI在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复习了27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与MRI资料,并与普通X线及CT扫描比较。结果 MRI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特征,并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区别肿块与肺不张、观察肿瘤侵犯纵隔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 MRI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对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总结早期中央型肺癌胸部CT平扫表现,计算诊断符合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灌注指标。结果肺门区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大小在20mm×19mm~50mm×21mm,边缘均不规则,见毛刺30例、分叶状32例。肺段支气管狭窄33例、闭塞29例。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为39例鳞癌、23例腺癌,诊断与分型符合率为89.9%(62/69),与病理结果的差异P0.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胸部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可观察中央型肺癌患者肺部病变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纵隔关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纵隔型肺癌属于肺癌的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叶支气管、支气管、肺段相关支气管炎部位。早期纵隔型肺癌无明显症状,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风险。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临床常采用CT、MRI等检查方式。基于此,本文探讨CT及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体化PET/MRI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胸部PE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59例,观察和统计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PET/MRI表现,并与同期内接受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CT图像对照,比较两者对转移灶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确诊前行PET/MRI检查病例29例,PET/MRI均正确诊断为肺癌,诊断符合率100%。TNM分期诊断17例,15例与最终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符合率15/17(88.2%)。治疗中或治疗后监测30例,有阳性发现24例(80.0%),其中12例(12/19,63.2%)与同期CT比较有新发现可疑转移灶。不同肺癌亚型的原发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鳞状细胞癌(14.03±4.90)>小细胞肺癌(9.4±1.70)>腺癌(7.71±5.19);鳞状细胞癌的原发灶SUVmax大于淋巴结转移灶SUVmax。59例患者接受PET/MRI检查,仅根据MRI图像判定共发现26例患者101枚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而综合PET/MRI包括融合图像共发现28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经手术或肩关节镜确诊。按照手术结果对患者病型进行划分,对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 I型肩袖撕裂11例,MRI平扫与造影均诊断出11例,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Ⅱ型肩袖撕裂1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例数分别为15例、1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100.0%;Ⅲ型肩袖撕裂12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例数分别为12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IV型肩袖撕裂9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和0%;V型肩袖撕裂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结论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过磁共振平扫对I型和IV型肩袖撕裂诊断存在较大偏差;磁共振关节造影在II型和V型肩袖撕裂的诊断存在较大偏差。故临床诊断应选择常规磁共振,当平扫无法准确诊断时,可使用磁共振关节造影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20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5例,小细胞癌3例,鳞癌患者2例。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肺孤立性实性病变的MRI扩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与MSCT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肺孤立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胸部CT发现肺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组30例,感染性肉芽肿组8例,均经过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所有病人术前或治疗前1周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扫描,b值为0、600 s/mm2,测量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获得ADC诊断的最佳阈值,并对CT及MRI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正确33例(86.84%);30例周围型肺癌的ADC值为(1.15±0.13)×10-3mm2/s,8例感染性肉芽肿的ADC值为1.45×10-3±0.20mm2/s。b值为600s/mm2时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鉴别周围型肺癌及肉芽肿最佳ADC阈值为1.35×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0%。ADC值诊断准确30例(78.95%),ADC结合MRI平扫诊断准确32例(84.21%),CT与MR两者之间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值0.05)。结论 ADC值结合MRI平扫能对肺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肺部孤立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CT及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CT诊断和MRI诊断,将所有患者的诊断效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结果:42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25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CT诊断和MRI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X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当中,CT诊断和MRI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诊断中获得的影像学表现不同,如有必要可对患者进行联合诊断,从而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6例,隐匿型肺癌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5例,腺鳞癌及类癌各1例,2例证实为肺癌但未分类.结论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两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呼吸内科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89例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肺癌及周围正常胸壁组织的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_e)],分析DCE-MRI不同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89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41例、周围型肺癌48例;鳞癌25例、腺癌49例、小细胞癌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2)肺癌病灶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胸壁组织(P0.05),各癌灶各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差异显著(P0.05),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及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均0.05),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3)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68、0.821,其敏感度分别为71.5%、68.7%、68.4%,特异度分别为85.2%、82.6%、97.2%。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可较准确诊断肺癌并测定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肺癌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筛选4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本组108例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本组40例肺癌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直径1.3~6.4cm,平均(3.28±1.04)cm,病灶包括中央型13例、周围型27例。Mri形态学表现:(1)边界清晰者12例、边界不清晰者28例;(2)阴影分布为类圆形阴影11例、结节状阴影9例、斑片状阴影或不规则阴影20例;(3)存在脊柱转移或肋骨转移者14例,存在支气管征者8例,病灶附近部位胸膜增厚者4例,其余14例患者无异常或癌灶转移。对比肺癌三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ADC值、DCEMRI定量参数等(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对肺癌实施磁共振DWI诊断检查,可通过参考Ve、Kep、Ketans值、ADC值等,对小细胞癌、腺癌、鳞癌等不同病理类型癌灶进行准确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数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