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10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尿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百草枯含量、尿液百草枯含量分别为9.54±1.13mg/和423.23±63.43mg/L均高于存活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41.8±18.2mmol/L、11.4±2.2mmol/L和1.32±6.32mmHg,均高于存活组,氧分压(PaO2)、实际碳酸氢盐(PCO3-)和剩余碱(BE)分别为79.44±10.42mmHg、14.82±2.45mmol/L和(-14.56±3.42)mmol/L,均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肺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PaCO2、剩余碱可提示患者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气体交换、氧代谢及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方法 百草枯中毒患者36例,入院后行血液灌流治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前及灌流后2、4h血浆百草枯浓度,并于灌流前及灌流后30min、1、2、4h各时点监测肺气体交换及氧代谢指标.结果 血液灌流2h后血浆百草枯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6.25±2.87)mg/L降至(2.67±1.37)mg/L(P<0.01),但延长灌流时间并不能继续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P>0.05).血液灌流30min后肺氧合功能同灌流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灌流1~4h内PaO2、DO2I明显提高(P<0.01),而Qs/Q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气体交换及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生存组,血钾低于生存组(P<0.05~P<0.01)。结论:血PQ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均是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作用。方法: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HP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综合治疗。以尿液百草枯浓度的变化为判断HP效果的指标,分别于12 h、24 h、48 h及72 h检测尿液百草枯质量浓度,分析两组肺纤维化、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尿液中百草枯浓度随治疗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灌流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灌流组在入院后12 h、24 h、48 h、72 h尿液百草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肺纤维化及总体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能够有效吸附血浆百草枯,清除毒物,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郭景瑞  米慧  李爱红  许秀丽  杨茂勇 《医学综述》2010,16(16):2533-2535
目的评价益赛普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治疗后肝酶和血肌酐均明显下降,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赛普可显著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徐辉  王雷 《西部医学》2010,22(11):2094-2095,2097
目的比较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中毒后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和治疗后病死率。方法对86例百草枯、60例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65例肝功能、48例肾功能损害异常率分别为75.6%、55.8%,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受损肝肾功能指标(ALT、AST、TBIL、Urea.、Cr)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者虽治疗中增用血液灌流和机械通气的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88.4%,草甘膦中毒死亡率为0。结论百草枯较草甘膦中毒后危害性更大,病死率更高,农业生产中应减少百草枯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液灌流治疗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效果。方法:收集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基础上行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病人第一次血液灌流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并分析病人血浆百草枯浓度、性别、年龄、服毒至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伤时间及血常规各指标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5例,死亡率42.9%。2组病人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灌流前比较,2组病人第一次灌流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均上升(P<0.05);存活组病人灌流前后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病人(P<0.01),而2组病人灌流前后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230树脂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百草枯,并能改善SOD活力;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值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5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的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30 d后统计45例中毒患者死亡和存活例数。分别计算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异常作为判断中毒患者预后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后随访,死亡28例,生存17例,存活率为37.8%。死亡组入院后24 h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的检查结果作为对中毒的预后判断指标其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35.7%、32.1%和7.1%,入院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敏感性也较低(67.8%),入院后24 h的总胆红素结果的敏感性虽高(96.4%),但特异性较低(70.5%),入院后24 h血肌酐值和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好的依从性,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入院后24 h的血清肌酐值是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百草枯中毒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6 h内洗胃,给予活性碳、硫酸镁导泻,血液灌流(HP)及常规支持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氯化纳10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的肺肝肾功能损害较对照组较轻,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可以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各种脏器功能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Depmas 血浆双重灌流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12月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Depmas 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通过百特血滤机对分离的血浆再串联 HA230/330及 BS 330行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外周血液中的百草枯浓度、胆红素及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 Depmas 组较常规治疗组存活率提高,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血中的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Depmas血浆双重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的疗效及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维生素C1组、C2组,每组10只。通过胃内一次性灌注150 mg/kg PQ,建 立PQ中毒SD大鼠模型。中毒组给予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2.5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维生素C1组、C2组在中毒 组基础上给予两种浓度的维生素C(5,500 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5 mL/kg,股静脉注射;对照组仅以生理盐水进 行相应处理。于实验后36 h检测大鼠血浆中丙二醛、肝肾功能,并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病 理切片、湿干重比等检查;取肝组织行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Western印 迹检测Bcl-2表达等。结果:维生素C1组中丙二醛低于中毒组,GSH-PX高于中毒组,肝肾功能较中毒组有明显改善 (均P<0.01);维生素C2组丙二醛高于中毒组,其肝肾功能较中毒组也呈恶化趋势(均P<0.01)。中毒组中Bcl-2较对照组 表达减低,维生素C1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增强,而维生素C2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减弱(均P<0.01)。但维生素C1 组、C2组在肺功能、湿干重比、病理学等与中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维生素C可能通过抗 氧化、抑制PQ导致的细胞凋亡等途径对PQ中毒大鼠的肝肾功能有部分的保护作用,而高剂量维生素C反而有促氧化 作用;同时,维生素C未呈现出对PQ中毒时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磊  蒋宇飞  郑曼琳 《海南医学》2016,(19):3143-314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微泵注射(2次/d),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变化、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4.56±14.78)μg/L、(24.24±10.08)μg/L、(20.54±9.78)μg/L、(68.78±29.60) U/L和(2.58±0.99) mmol/L,对照组为(29.86±23.10)μg/L、(38.77±15.43)μg/L、(25.40±11.78)μg/L、(102.30±29.33) U/L和(3.96±1.35) mmol/L,其中TNF-α、IL-6、IL-10和MDA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3.6%(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36.4%(2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12/53),死亡率为40.0%(2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10.5±5.2)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5±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性研究百草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雄性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给药前组、给药后0.5、1、3、6、10、24、48、72 h组,给药前组不给予百草枯,直接处死取组织;给药后组单次灌胃给予90 mg/kg百草枯,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处死前取血浆,处死后分别取心、肝、肺、肾、大脑、小脑、胃组织,对组织进行匀浆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各组织和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百草枯后,胃、肾、肺和肝的最高质量浓度均>30 μg/g,心、大脑和小脑的最高质量浓度均<10 μg/g。胃和肺1 h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05.5±69.5)μg/g、(35.5±28.0)μg/g;肾和肝3 h浓度最高,分别为(124.8±146.9)μg/g、(30.9±42.1)μg/g。各组织和血浆大多数浓度点个体间变异超过50%,呈现较高的个体差异。结论 百草枯体内分布状况与其中毒后靶器官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高度一致,百草枯血浆质量浓度仅能间接反映百草枯体内情况,并不能代表受损伤器官中毒物质量浓度水平,临床中应重点关注各靶器官的损伤和器官衰竭情况,及时干预和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血药浓度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的关系。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15人(观察组),按照患者入院时血药浓度又分为0~4 mg.L-1组、4~8 mg.L-1组、8~12 mg.L-1组、>12 mg.L-1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所有研究对象肺泡灌洗液中ET-1的浓度。结果观察组ET-1浓度(31.40±8.12)μg.L-1高于对照组(18.71±6.89)μg.L-1(P<0.05);ET-1的浓度随中毒剂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ET-1水平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夏敏  艾伟  孙林  陈家杰 《西部医学》2011,23(10):1924-1926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38例)与常规组(39例),两组病人入院后给予洗胃、导泻、吸附、血液净化及护肝肾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1.0gQd静注,共2周;联合甲泼尼龙1g,环磷酰胺0.5g静注连用3天后改甲泼尼龙80mg1次/12h,环磷酰胺0.2g1次/日静注至第14天。常规组采用氨溴索30mg2次/日、甲泼尼龙80mg1次/12h及环磷酰胺0.2g1次/日静注至第14天,两组病人在中毒后15天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1次/日至28天。分别于中毒后7天、14天、21天、28天和8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周后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61%,常规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3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出院或死亡时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可以明显降低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徐霞  尤子善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5-1467
目的: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为早期诊断PROM、亚临床型绒毛膜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PROM(pPROM)组30例,足月PROM(tPROM)组30例;另取同期住院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组)3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3组孕妇分娩前血清LBP水平;分娩后,留取胎膜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tPROM组和正常组血清LBP水平分别为(125.22±37.51)、(102.87±20.90)、(66.09±31.1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发现,pPROM组和tPROM组孕妇血清L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ROM组孕妇绒毛膜炎程度与血清L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越长,血清LBP水平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血清LBP水平对PROM的诊断及其是否合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