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医学院校管理干部和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尔斐法(Delphi)进行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分析及专家可靠性分析,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最终确立了以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一级指标,具体包括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要素,为进一步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为该校更加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运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从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等方面,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比低年级的医学生总体水平略高,提示该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行为方式、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偏低.结论: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教学作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力度,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可以较有效地促进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方法 利用自拟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11个班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AS9.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该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整体略低.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看:除最后四个班级得分较高外,其他班级得分较低且有7个班级的得分为负值.结论 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入手,从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举措.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4~2006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基础文化知识、课外阅读及校园文化生活情况、对人文素质与人文学科的认识及看法和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四个部分.共发放问卷200份.结果 共回收调查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贫乏.课外阅读的知识面较窄,课业负担较重,无暇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期待人文课程的改革.结论 调整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改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营造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举措.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4~2006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基础文化知识、课外阅读及校园文化生活情况、对人文素质与人文学科的认识及看法和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四个部分.共发放问卷200份.结果 共回收调查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贫乏.课外阅读的知识面较窄,课业负担较重,无暇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期待人文课程的改革.结论 调整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改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营造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探讨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的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某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知识基础较薄弱;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高,人文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师资力量较薄弱等。人文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结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总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力度,通专结合;充分利用医学人文教育的文化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创办医学人文专业或人文医学专业教育;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宁夏医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医学生文化素质状况,以宁夏医学院九七~0一级本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30份。调查包括医学生阅读专业外书籍及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情况;掌握文化、艺术知识现状、科学素质及道德观念情况。结果部分医学生人文知识相当贫乏,原因在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盛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生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文章利用构建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了调查评价,发现该校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医学教育》2019,(5):793-795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方法,通过大量地实践调研和授课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课内评价、实践教学评价和动态发展性评价等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方式方法。文中主要阐述了动态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方法通常是与课内评价的方式方法及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相互配合及综合运用,其能有效地评价和衡量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和水平,以形成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完整准确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研判,查找问题根源并及时修正,以为医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其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践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基本性、稳定性、潜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文章通过对人文素质四个组成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分析,明确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临床实践期医学生的重要性,为下一步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构建,试图解释第二课堂教育在护理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机制与效果,并探讨护理医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作用的认知与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个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开展职业素质情况调研,内容涉及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质三方面。结果职业精神方面:认为有“显著提高”者占44.13%,“有所提高”者占33.20%,“有所下降或显著下降”者占6.48%。职业技能方面:认为有“显著提高”者占51.82%,“有所提高”者占41.70%,“有所下降或显著下降”者占1.21%。人文素养方面:有91.1%的学生认为得到提高,且2009级和2011级“显著提高”的比例均超过50%。结论基于第二课堂开展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使得护理医学生在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所提高,该培养方式得到了护理医学生的广泛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临床技能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目的。汕头大学医学院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多功能、全方位的临床技能中心等方法,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临床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经过5年的实践,学生不但在专业知识、人文素质、临床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而且得到了社会的良好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多为专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不浓厚?课时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师资配备不够,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外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临床肿瘤学教学中,采用生动的事例和幽默的语言,从伦理学知识、法律案例、礼仪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多种渠道进行探索,授课结束后对68名肿瘤学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96.3%医学生认为将人文知识融入《临床肿瘤学》教学中效果好,96.0%学生表示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92.0%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同时笔者也对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心得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课时量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与期望值差距较大。通过医学生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突显临床实践的作用, 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校对接制度、医学生人文素质考核制度和医院带教老师立体化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医学社会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注重改善教师人文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注重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