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虚寒型的效果。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异常、纳差、嗳气积分和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辅治CSG脾胃虚寒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阳光 《广西中医药》2006,29(3):42-42
笔者在3年多的时间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31例患者的诊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黄芪建中汤加吴茱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对比。方法选择经内镜及病理学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吴茱萸制成汤剂口服,3次/日,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1次/日,疗程30天,后复查胃镜、病理及进行Hp检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05%,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治愈率为58.82%,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吴茱萸制成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陈春妃 《国医论坛》2019,34(1):31-3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及Hp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53/55)、98.18%(54/55),高于对照组的85.45%(47/55)、81.82%(45/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脘痛、饥不欲食等症状积分及Hp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改善患者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脘痛、饥不欲食等症状,提高抗Hp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以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的腺体数量明显减少或伴有肠上皮化生为主要特点,其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洁春  熊苗 《中药材》2022,(4):986-988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所收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黄芪建中汤,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疗程均为3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Hp感染情况等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喜温喜按、泛吐清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Hp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在改善胃痛、胃胀、恶心欲呕、纳差、便溏等方面疗效与奥美拉唑钠相当,安全性好,未发现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麟 《吉林中医药》2004,24(11):26-2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0年12月-2002年12月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5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按就诊先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致脾胃虚寒型胃痛,在慢性胃炎中占较大比例,单一西药治疗副作用大、疗效差、易复发,笔者自2006年以来,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虚为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实为实邪内阻,虚实夹杂。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52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天炙贴敷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0例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38例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20天为一疗程,用药1~3个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10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1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并经病理检查排除恶性溃疡,且无穿孔并发症,选择溃疡直径0.5mm以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P)试验阳性者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特点是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属于传统医学中"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疾病范畴[1],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畅,或胃失濡养导致的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治疗着重以疏通气机,达到和胃止痛的目的。西医以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促进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胃溃疡病程缠绵难愈,病机错杂,好发于中老年人。西医认为胃溃疡是指致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胃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其深度达到肌层,甚至超过肌层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常依据其主症归为中医胃脘痛一病,并认为脾胃虚寒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临床对辨证属脾胃虚寒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0例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有效改善胃脘部痞满疼痛,嗳气或呃逆,食后饱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杨俊 《河南中医》2007,27(4):12-12
黄芪建中汤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组成,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剂。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此方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病1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胃痛绵绵不休,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②辅助检查:X线钡透或胃镜检查,符合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的胃粘膜病理改变。1.2一般资料128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84例,女44例;年龄18~72岁,平均49.5岁;病程1月~25a,平均3.8a;浅表性胃炎72例,…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种。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以及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9.
张仓 《陕西中医》2010,31(9):1134-1135
目的:观察温中补虚法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经胃镜确诊的浅表性胃炎32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藿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杰斐 《四川中医》2000,18(12):17-18
笔者于 1993年~ 1999年 12月采用藿连汤加味治疗活动性慢性浅表性胃炎 80例 ,取得满意疗效 ,并与西药对照组 4 0例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0例中 ,男性 53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 0 1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 0年 ,平均4 11年。对照组 4 0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3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8岁 ,平均 38 8岁 ;病程最短 8个月 ,最长 2 1年 ,平均 4 5年。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具有可比性。1 2 病例选择  12 0例均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