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 此方虽为太阳病变证脾胃不和而设,但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凡在三阳表证中,只要见表邪内陷,寒热互结,错杂中焦,肠胃不和,心下痞满,表证尚存者,均可用此方加减调治。因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为三焦之气升降出入之枢。外邪侵袭人体,导致其生理功能失去平衡,是否发病之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常是外感疾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临床除呼吸道方面的肺卫病证外,往往还诱发脾胃等方面的功能失调,伴随出现消化系统的病证,表现为胃脘胀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吐,呃逆便秘  相似文献   

3.
唐廷汉 《四川中医》1997,15(5):38-38
半夏泻心汤乃张仲景为小柴胡汤证误下变证而设。由半夏、予姜、党参、黄连、黄羊、大枣、甘草7药组成。笔者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显著,现略举三则。1、胃粘膜脱垂李××,女.34岁,1993年3月13日初诊。患者半年来常感胃院隐痛,痞满不舒,进食或右侧位时尤其明显,伴暖气,恶心,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身倦乏力,大使时干时请,舌红,答薄白,脉沉细而滑。胃肠钡餐透视诊为“胃粘膜脱垂”,“慢性胃炎”。证属虚实技杂,胃失和降,治宜健胃,升降并调。处方:法夏、党参、黄年、大枣各15g,干姜、苏梗各10g,黄连、佛手各gg,…  相似文献   

4.
正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失调症,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其他病证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罗马Ⅲ标准[1]定义为:(1)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2)每周完全排便3次,每天排便量35g;(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成年人群便秘患病率约为3%~17%,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现代人生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配伍精当,疗效卓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系统,施治疾病多达20余种,其药理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就其1980年以来,有关胃、十二指肠方面疾病施治和实验报导概述如下:1临床应用贵氏等[1]用半夏泻心沥化裁,治疗浅表性胃炎62例,痊愈1  相似文献   

6.
聂鲲 《中医研究》2012,25(7):75-78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寒热共伍、攻补兼施、苦辛并进、阴阳并调为组方特点,功用和胃降逆、散结除痞.本文就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概况进行了综述,认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将会随着现代医学的理论研究而不断发展,在临床新用方面亦有很大潜力;临证时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寒热错杂这一病机关键,对于脏寒肠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调之胃肠道疾病均可用之,且要根据不同病症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功在和中降逆,补脾助运,其主要适应证为"心下痞",其病因有偏寒、偏热的不同,但挟湿是其共性,舌苔以白腻、黄腻居多。现代医家运用其治疗胃肠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取其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寒热并调之功,为治痞之良方。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润 ,泻不伤正 ,补不滞中 ,使脾胃调和 ,气机调畅 ,升降复其原职 ,清浊归还本位 ,最能体现仲景组方用药的圆机妙法 ,也最能展示辛开苦降法的精义所在。现将近 5年应用本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综述如下。1 治疗食管疾病高晓晰等[1] 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6例 ,痊愈2例 ,显效 3例 ,有效 1例。有效率 10 0 %。范准成等[2 ] 以本方为主治疗食管癌吞咽梗阻 5 1例 ,显效 2 6例 ,有效 14例 ,无效 11例。提示本方治疗食管癌吞咽梗阻具有缓解吞咽梗阻、增进食欲、改善全身情况、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张可可[3 ] 用本…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其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理气机、攻补兼施的配伍特点可复脾升胃降、调脾胃虚实,是和法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0.
高西静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1):785-788
半夏泻心汤被广泛用于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并积累了不少的临床治疗经验,多是西医诊断,中医用药,疗效甚佳。总结近年来使用该方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参考文献24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胆病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吴大斌 《国医论坛》2014,29(2):65-68
近年来,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医家对半夏泻心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袁成义  李凤媛 《四川中医》1998,16(11):28-28
笔者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病疗效满意,现将完整的资料53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3例均属门诊病例,经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9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45天。治疗前均有胃院病或不适,伴腹胀,饮食减少,或恶心欲呕,或大便不爽或色黑,或泛酸水,或痛连胁下。其中30例治疗前曾经西药治疗,因疗效不显而来我处就诊。2治疗方法基本方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半夏、生姜、黄连、黄芩、甘草、大枣、党参各12g,丹参15g,檀香、砂仁各10g…  相似文献   

14.
樊海  贺平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45-146
<正>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而成。膏方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8种剂型之一。膏方最早始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其中记载了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可以说是膏方的雏形。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最早的膏方治病:"治伤痉……予其汁,傅"[1],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煎"与现代的膏方制作相像。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之名方 ,专为痞证而设。方中诸药相配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补泻同施 ,共奏泻心消痞、补中扶正、调和寒热之功。近年来 ,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口腔溃疡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3例中 ,男 13例 ,女 30例 ;年龄 13~ 30岁 5例 ,31~ 5  相似文献   

16.
王英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77-87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太阳病因失治或误治所致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而产生的痞、呕吐而设。笔在临床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消化系统某些疾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自1980年~1987年间,在诊治各种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系统疾病中,把凡是具有胃脘痞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腹中雷鸣,大便不调或水泄濒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的患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均按祖国医学的痞证辨治,施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伤寒杂病论》,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其方配伍精当,疗效卓著,被尊崇为调和脾胃的祖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半夏泻心汤应用于恶性肿瘤,尤其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FD60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疮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蓓 《四川中医》1999,17(7):48-48
1991年-1996年,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0例,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50例,男朋例,女32例;年龄16-68岁;反复发作1年者15例,2年者历例,3年-5年者19例;病损位于后内侧(15例)、前庭沟(9例)、软腭(6例)、舌腹(7例)、颊粘膜(3例)、舌尖(5例)、舌缘(5例),同时侵犯上述2个部位者30例,三个部位以上者20例;每年发作3-5次29例,6次以上者对例。溃疡周边充血;微凹,基底柔软,灼痛明显。50例均符合谭敬书主编的(中医耳鼻喉科学)一书中口疮的诊断标准(湖南科学技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