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HBeAg表达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83例)和HBeAg阴性组(7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患者的HBV-DNA、HBeAg、肝功能、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CD4+T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D8+T细胞则相对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eAg阳性组患者已有60.2%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并有HBeAg阴转,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有明显降低,同时CD4+和CD8+T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HBV-DNA、ALT、AST等指标也呈明显降低,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CD4+T细胞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另有5例患者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结论 T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PSS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P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PS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抑制功能减弱,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引发PS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初发SLE患者(有肾炎10例,无肾炎8例)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CR5的表达情况,比较SLE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CD4+CCR1+、CD4+CCR3+、CD4+CCR5+T细胞亚群占全部CD4+T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SLE患者CD4+CCR1+、CD4+CCR5+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CD4+CCR3+T细胞亚群百分率在SLE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T细胞亚群在肾炎组及无肾炎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CD4+CCR1+T细胞亚群百分率治疗后显著升高(P=0.022);CD4+CCR5+T细胞亚群百分率治疗后升高(1.81±0.95%和2.88±1.4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5);CD4+CCR3+T细胞亚群百分率治疗后变化无显著性。结论CD4+CCR1+和CD4+CCR5+T细胞亚群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T细胞内三磷腺苷(ATP)含量检测对肾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70例肾移植受者根据临床状态分为感染组(感染受者,n=20)和对照组(非感染受者,n=50),两组均采用以钙调蛋白磷酸酶抑制剂(CNI)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采集受者外周血样本,采用ImmuKnow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CD4+/CD8+);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CD3+和CD8+T细胞百分比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环孢素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与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41),与CD4+/CD8+呈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在梅毒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2例梅毒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 CD4 CD8-、CD3 CD4-CD8 、CD4 CD45RA 、CD4 CD29 、CD8 CD28 、CD8 CD28-、NK细胞以及CD3 CD4 CD8-和CD4 CD25 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 CD25 和CD3 CD4-CD8-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梅毒患者NK细胞,CD4 CD25 和CD3 CD4-CD8-调节T细胞的异常变化可能是梅毒患者RPR持续阳性或临床症状反复,经久不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CHB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比例、25(OH)D_3水平变化。根据血清25(OH)D_3水平将CHB分成25(OH)D_3正常组、25(OH)D_3不足组、25(OH)D_3缺乏组,分析3组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HBV-DNA载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及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变化,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B患者25(OH)D_3与CD3~+、CD4~+、CD8~+、CD4~+/CD8~+细胞比例、HBV-DNA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HB组血清25(OH)D_3水平、外周血CD3~+、CD4~+、CD4~+/CD8~+比例均降低,而外周血CD8~+比例升高(均P<0.01)。(2)随着25(OH)D_3逐渐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8~+比例、HBeAg阳性率、HBV-DNA载量均逐渐升高,而CD3~+、CD4~+、CD4~+/CD8~+比例逐渐降低(均P<0.01)。(3)Pearson分析显示:CHB患者血清25(OH)D_3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1、0.772、0.639,均P<0.01),与外周血CD8~+、HBV-DNA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88、-0.812,均P<0.01)。结论:CHB血清25(OH)D_3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了CHB免疫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HBV携带者为观察组(90例),根据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分为阴性组(14例)、低拷贝组(49例)、高拷贝组(27例),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90例),观察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值,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化T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V-DNA病毒拷贝数的增加,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及PD-1平均荧光强度上升(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HBV-DNA病毒载量与外周紊乱的T淋巴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动态监测HBV-DNA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正常人(来自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87-138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47例,急性乙肝42例,慢性乙肝63例,原发性肝癌41例,同期,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急性乙肝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乙肝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0,P<0.05),不同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和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随着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且Th17/Treg比值均升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Treg比值监测可为评估乙肝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湘A1号、2号对免疫缺陷模型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防治艾滋病的机制,探讨湘A1号、2号对免疫缺陷模型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经腹腔注射环孢菌素A建立以CD4+T细胞数目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试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湘A1号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湘A2号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次0.7ml/只,2次/d,连续给药1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水、禁食8h,取标本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湘A1号中、高剂量能显著上调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或P<0.05),低、中、高剂量组能下调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P<0.01或P<0.05),调整CD4+/CD8+T细胞比值(P<0.01或0.05);湘A2号中、高剂量组能显著上调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下调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或P<0.05),调整CD4+/CD8+T细胞比值(P<0.01或0.05),其中中剂量组对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下调作用和对CD4+/CD8+T细胞比值调整作用的效果优于对照药物. 结论:湘A1号、2号能调节环孢菌素A所致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CD4+、CD8+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和CD4+ /CD8+T细胞比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病人共79例,予以ETV口服0.5 mg/d,每3个月随访病人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结果:HBV感染病人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45.6%、60.8%、8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67.24%、86.20%、96.5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治疗史、肝硬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和HBV-DNA基线水平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有关(P<0.05~P<0.01).在治疗12周时,初治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2.3%,高于经治组的14.3%(P<0.01),24周和48周时,2组间检测下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 copies/mL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有肝硬化组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L组(P<0.05~P<0.01);HBeAg(-)组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和P<0.01),48周时2组低于检测下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突破及反弹病例出现.结论:ETV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初治及HBeAg状态对ETV治疗HBV感染者早期疗效有影响,但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无肝硬化、HBV-DNA≤7.00log10 copies/mL对ETV治疗HBV感染者远期疗效有影响,可为病人使用本药物提供预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以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样本作对照组(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统计分析PD-1在急慢性HB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及ALT的相关性。结果发病期的AHB、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PD-1均明显高于HC组(P均〈0.01),且两组病人在治疗后PD-1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均〈0.05)。发病期AHB组PD-1的表达与ALT水平正相关(r=0.378,P=0.0395),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468,P=0.477);发病期CHB组PD-1的表达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r=0.441,P=0.0148),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135,P=0.477)。结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均被上调,急性乙肝患者PD-1的上调与肝脏损伤相关,而慢性乙肝患者PD-1的上调与病毒的复制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CD8+、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者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CV感染者在病程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急性期组,慢性期组检测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D4^+CD2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期组CD4^+CD25^+T细胞显著增高,而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CD4^+/CD8^+明显降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各病程阶段CD4^+CD25^+、CD4^+CD28^-T细胞比率明显变化,说明此淋巴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情况及其与HBV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 DNA≥107组CD8^+CD28^+T细胞百分率低于HBV DNA<107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B型和C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75例CHB患者,另选取4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和CD3+CD8+)及激活亚群(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的表达,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含量。结果 B基因型HBeAg(+)组与C基因型组间CD8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C基因型患者CD8细胞高于B基因型。各组间CD3、CD4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与机体细胞免疫尤其是CD8细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CD127low/-reg百分比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离28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分别对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CHB组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3.36%±2.59% 和 4.05%±1.63%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0%±0.66%和1.75%±0.83%,P<0.01)。ALT大于100 U•L-1的患者中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4.26%±3.10%)高于ALT小于100U•L-1的患者(2.52%±2.72% ,P<0.05)。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CD4+CD25+Treg的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CD25高表达水平易受转氨酶水平的影响,CD127用来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