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出土于马王堆的医籍文献—帛书《五十二病方》及其卷末佚文、《养生方》《杂疗方》及《胎产书》等有不少属于医方类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实况,是研究我国早期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重在从治疗疾病的方法、用药规律的角度,来剖析马王堆医书处方用药临证实践经验特色,借此研究以体现马王堆医书的方剂价值,探索西汉前我国方剂学成就和水平,以丰富方剂学学科内涵,为现代医药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先秦时期中医方剂学成就主要反映在马王堆出土医书与《内经》之中。《内经》的方剂学成就因另有文章论述,故本文主要讨论马王堆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及先秦诸子文献有关中医治法,处方用药,以及方剂组方原则、制剂、临床运用等方剂学内容,以揭示这一时期方剂学萌芽和初步形成的史实。这对医学史研究、当今方剂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1 方剂的出现 医药起源可以上溯到人类出现之初,而最早记载则为传说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淮南子》[1]说:“古者……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  相似文献   

3.
<正>马王堆三号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其中医书有14种,记载药物与方剂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马王堆医书中记载药物共406种,分为植物药(木类、草类、谷类、菜类)、动物药(人部、兽类、禽类、鱼类、虫类)、器物药(衣着类、加工食品、日用品)、矿物药及待考药。书中涉及药物名称、炮制、剂型、剂量、形状、采收季节等内容。其中《五十二病方》中关于以人部药如人尿、童便、人发等治疗外科病症、急症的记载颇多。  相似文献   

4.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5.
《五十二病方》方剂学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有人在研究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时,根据《内经》详于理而略于方药这一点,认为战国以前的临床医疗是以针石为主,直到西汉初,才把方剂作为治病的主要手段。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出土,此说便站不住脚了。《五十二病方》以丰富的资料证明:在战国以前,方药便已与针石(书中只有砭石疗法,未见针法)同为治病的主要手段;并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纂书年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医书的药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药物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已经涉及药物的名称、类别、别名、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剂量、药用植物形态、采收季节等方面的研究,反映的中药学内容十分丰富,说明了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及成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是药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1-2]。  相似文献   

7.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有古医书十种,竹木简古医书四种。整理小组根据各书的内容,分别起了名称。由于前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脉死候》《脉法》及《五十二病方》以秀丽的近篆体合写在一张高约24厘米的半幅帛上,内容又较其他九种为重要,故总定名《五十二病方》,单独印行(以下引文均自本书)。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及竹木简,其中有十几种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五种合抄录于同一  相似文献   

9.
过去,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被认为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在里耶医简、《五十二病方》、北大医简三批简帛医书中,它们部分内容相似.由于里耶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源头;而北大医简的成书时间晚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共有14种,迄1985年底,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后正式发表的只有7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导引图》(以上6种分别收入《五十二病方》及《导引图》二书中),及《却谷食气》(释文见《文物》1975年6及9期)。直到今年年初在文物出版  相似文献   

11.
龚元之 《东方养生》2013,(11):104-105
(一)马王堆汉黎医籍 马王堆所出的医学典籍,反映了先秦以至汉初的医疗知识技术。其中《五十二病方》《杂疗方》《养生方》《杂禁方》等医书中即有不少采用了祝由疗法,从这些医方中可以看出当时祝由医疗的应用疾病、医疗方式,及祝诵咒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医海拾贝     
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 1975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有关医学著作,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阳明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等14种。  相似文献   

13.
从《五十二病方》看先秦时期中药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之一,其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方剂专著,所以我们从中不难窥出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书中记载了不同类别的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和剂量等,是研究先秦时期中药学状况的珍贵史料。1药物名称及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汉墓医书中药物剂量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四种医书中,记有方、药的著作有四种。其中《五十二病方》的撰年据初步确认要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之前,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从内容分析也属于先秦古籍。从这些古医书中可以反映我国先秦时期有关药物剂量的某些情况。一、药剂的重量单位早在我国周代的衡量制度中虽已有斤、两等名称,但在《五十二病方》所记的药物剂量却还没有见到重量单位(包括斤、两等)的应用。这种情况是和在此以后的其他医书中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方剂的雏形后,方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的问世、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的诞生、盛唐时期大型方书的涌现,方剂本身日趋完善与丰富,使方剂学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不断深化方剂学的研究,并使其研究方法现代化,是广大中医药学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就方剂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进行了摘录、分类、总结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研究展开对比、讨论。结论:共得到含有先煎制法的方剂4首、后下的12首,包括麦秆或稻秆、菱角、牛肉等先煎药物,动物脂膏、厚朴、食醋、烧酒、蜂蜜、水银等后下药物,厘清了本书中药物先煎与后下的内容。其中"真伪"与"去存"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分析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字存在变异乱象。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书(抄)写者图省力,避繁趋简,久之,渐渐成为被当时医药行业内部默认的异写字,一些又因反复传抄而形成讹别字。发现周家台秦简、武威医简及新近出土的成都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字的变异情况与《五十二病方》如出一辙。而老官山《六十病方》又多一种"×沸×釀"的煎煮法。"■"字的错乱给简帛医方煎煮法的阅读与理解造成障碍。简帛医书中的"×沸煮""煮(煎)×沸""×沸×釀"的药物煎煮法,是一种"煮沸——(冷却)止沸——再煮沸(或同时杂和它药再煮沸)——再(冷却)止沸……"的多次反复煎煮法,多用于膏剂、傅(敷)剂及药物较多的医方,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及竹木简,《五十二病方》即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据考证,此书的字体是属于较早的一种,故从内容上亦不难看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因此与传世的古代医书对照,他比《黄帝内  相似文献   

19.
张雷  蔡荣林  胡玲 《中国针灸》2013,33(3):279-280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最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相似文献   

20.
《五十二病方》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和简牍。有关医学方技书的著作共14种,《五十二病方》是其中的一种。1974年,国家文物管理局成立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由古文字学专家李学勤及医学专家马继兴等承担释文工作。《五十二病方》为帛书,其折叠处已断裂,分为30余片,也无书名,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