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普及麻风知识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艳  杨军 《中国麻风杂志》1997,13(4):191-194
早期发现病人是在我国实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麻风的关键。作者在云南省文山县进行了麻风健康教育的系统实践,对其结果利用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用关后对比、平行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实施麻风健康教育后,乡、村医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于实验区士预后明显高于对照区;实验区干预前后对比也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在认识上好于对照区同类人员,能够较好地区分麻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经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2.
城固县于1990和1995年分别对240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两次畸残调查,五年中畸残的人次、部位和程度(总分)分别增加了46.75%、53.05%和48.78%(P<0.01);DDS单疗治愈组畸残的增加,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MDT治愈组则无(P>0.05)。作者认为应尽快全面开展麻风康复,并就麻风治愈后畸残加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斑点试验改良法(M-Dot-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例多菌型麻风患者治疗前后的99份血清进行了PGL-I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各段时间的抗原下降速度远快于抗体,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9.05,>2.58,P<0,01)。抗原量的下降以治疗后第1个月最快(79.14%),治疗第3个月时已下降99%以上,这提示抗原的检测可用于监测多菌型麻风的早期疗效,在发现耐药和抗麻风新药筛选方面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5.
斑秃皮损性激素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素类固醇激素结合法对21例斑秃患者和16例正常人头皮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斑秃表皮基层PR高于正常人(P<0.05),汗腺分泌部 AR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皮损毛囊外根鞘 ER、PR显著增多(P<0.01),AR无变化,毛母质细胞出现ER、PR和AR阳性表达,而正常为阴性;斑秃毛乳头ER、PR和AR显著降低(P<0.01);立毛肌和皮脂腺上ER、PR、AR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对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血清学反应,应用细胞培养、免疫印迹试验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对17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73例盆腔炎(PID)、52例不育症及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3组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17.8%的PID、13.5%的不育症和1.7%的NGU患者出现HSP60抗体,而健康对照组则未检出此抗体(P<0.01)。MIF高滴度者(≥1∶160)出现HSP60抗体的机率(31.3%)明显高于低滴度者(<1∶160)(2.8%)(P<0.01)。提示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SP60抗体常见。检测HSP60抗体对预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慢性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MB麻风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在麻风抗感染免疫和发病中,细胞因子与麻风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对浙江兰溪和桐乡地区的MB病人及其治愈者和当地正常人的血清SIL-2R和TNFα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MB病人血清中的SIL-2R和TNFα水平升高,并呈正相关(R=0.667;t=2.536,P〈0.02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MB治愈者(P〈0.01 ̄0.001),其中以LL病  相似文献   

8.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可疑淋病1376例及健康大学生5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总检出率为1.44%(27/1876),其中淋病组弓形虫抗体平均检出率(3.33%,19/571)高于非淋病组(0.49%,4/805)和健康组(0.23%,1/4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 ̄2=16.28,P<0.01,X ̄2=11.87,P<0.01)。提示淋病患者存在合并弓形虫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首次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并将结果与104例健康人面部菌群及经治后10例病人菌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褐斑皮损区暂驻菌改变明显,如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数量增加(5×103/cm3),分离率高(37%~39%),与健康人相比(5×102/cm2及1%~3%)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经治后黄褐斑病人常住厌氧菌增加(从68.52%到100%,P<0.05),使用皮肤微生态制剂调整菌群,有利于恢复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20001105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周淑华(中科院皮研所)…//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4).-237~239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14例红斑性天疱疮(PE)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P<0.01);随皮损消退其水平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麻风病患者治愈后免疫功能状况,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麻风病免疫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和调节异常,进一步探讨麻风病抗感染免疫发病机理,对浙江省兰溪地区各型麻风病治愈者62例(其中BB~LL型和TT~BT型麻风病治愈者各33例和29例)及其直系亲属28例的血清TNFα进行检测,以当地正常人作对照。检测结果各型麻风病治愈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值<0.02~0.01),以瘤型(LL)麻风治愈者降低最显著,而BB~LL与TT~BT麻风病治愈者、麻风病患者直系亲属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多年仍存在TNFα调节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TNFα水平的低下与麻风病患者对麻风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的发病机理有关。检测麻风治愈者血清TNFα水平与麻风病的分型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麻风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淋巴细胞(LC)受刺激后释放氧自由基,引发化学发光的情况。与正常人比较,LL、BL活动期病人的PMN发光值均弱(P<0.05);TT、BT活动期病人的PMN发光值稍差,但其LC发光值增高(P<0.05);各型麻风愈复期病人的PMN和LC发光值与正常人近似。说明活动期病人PMN产生氧自由基功能低下,是麻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193例麻风患者及治愈者作了口腔病治疗,其中MB132例,PB61例,现症29例,治愈者164例;男性138人,女性55人;年龄19-84岁,平均55.8岁,50岁以上的占76.1%,60岁以上的占36.2%。患龋齿者91人,其中MB组52人(39.4%),PB39人(63.9%)(P<0.01);有残根者181人(93.8%),其中MB组129人(97.7%),PB组52人(85.2%)(P<  相似文献   

14.
6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测定6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测定结果,寻常型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血清β2-M水平均显著性升高,以进展期尤甚(P<0.01),节段型白癜风血清β2-M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寻常型白癜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节段型白癜风除血清IgG升高外(P<0.05),IgA、IgM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β2-M与白癜风自身免疫发病学说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IL-2和IL-6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采用单克隆抗体以免疫酶标技术(APAAP法)对不同病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IL-2、IL-6分泌细胞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人比较,活动期患者IL-2、IL-6分泌细胞量均升高(P<0.01),且二者间具相关性(r=0.88,P<0.05);非活动期患者IL-2分泌细胞量升高(P<0.01)而IL-6分泌细胞量与正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LA DR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共检测10例MF。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0.01,<0.001),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疾病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6、0.767,P均<0.01)。CD+4 HLA DR+T细胞、CD+8 HLA DR+T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分别<0.05、<0.001)。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91年4-5月对麻风高流行区广南县和文山县的麻风家庭接触(HCP)723人,健康人(EHP)1632人和甘肃省非麻风流行区健康人(NHP)131人,用检测血清抗ND-O-BSA和PGL-1抗体水平的ELISA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血清阳性标准是根据EHP和NHP的血清抗体水平,即EHP的阳性标准分别为0.23和0.225,NHP的分别为0.14和0.17,根据NHP的阳性标准(NHPC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带状疱疹组CD3下降不明显(P〉0.05),CD4下降明显(P〈0.01),CD8明显升高(P〈0.01),CD4/CD8下降明显(P〈0.01),NK细胞升高(P〈0.01),提示患者辅助性T细胞减少,抑制性T细胞增另,存在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9.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的Bcl-2蛋白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分别为1.150±0.188和0.996±0.065(X-±S),0.05<P<0.01。但其中8例不典型增生严重AK的FI为1.335±0.0176(X-±S),与正常对照相比P<0.02。提示该病的Bcl-2蛋白有增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及应用联苯苄唑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及观察联苯苄治疗效果。方法 对银屑病病人进行了真菌学研究和外用1%联苯苄唑霜与0.1%氯氟舒松霜对照治疗。结果 银悄病患者糠秕孢子菌和白念珠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1或P〈0.05),1%联苯苄唑霜与0.1%氯氟舒松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糠秕孢子菌和白念珠菌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过程中起着同一作用,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