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 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及 2 5例足月HIE新生儿在生后 2 4h内、第 3天和第 7~ 10天血清TNF水平。结果 :HIE新生儿在生后 3天内血清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 ,第 7~ 10天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NF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脑损伤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水平变化以及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新生儿病房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38例,生后观察临产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判断组轻度HIE8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并以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1、3天天血清NSE水平。结果轻、中、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3天内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L-6、IL-18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血清IL-6、IL-18在HIE的发病程度和预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3例足月HIE患儿及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7天血清IL-6、IL-18水平,并于生后第7天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患儿的IL-6与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不同程度HIE组IL-6与IL-18水平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各组HIE患儿生后7d血清IL-6、IL-18水平较生后1d均有明显下降,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L-6、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HIE患儿脑损伤程度及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HIE患儿,10 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4 h、第3 d、第7 d取血,进行血清NPY和CGRP检测.结果:生后24 h内HIE组血清NPY质...  相似文献   

5.
李如  黄友敏  何平  张教国 《中国医药》2009,4(10):815-8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16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血抵抗素与hs—CRP水平,并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生后2h内HIE各组(重、中、轻)抵抗素与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16.72,13.17与t=19.78,17.31,12.58,均P〈0.01),并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抵抗素与hs—CRP水平生后第1天时最高,轻度组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中度组第3天明显下降,第10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度组第3天无明显下降,第10天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t=11.27与t=11.36,均P〈0.01)。HIE患儿血清抵抗素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1)。结论新生儿HIE血抵抗素与hs—CRP水平变化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NSE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红侠  王军  张绍美 《江苏医药》2007,33(6):544-54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中、重度HIE患儿(HIE组)和15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HIE组分别于生后1、3、6 d,对照组于生后3 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及NSE的水平.结果 HIE组生后1 d血清IL-10及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血清IL-10及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HIE组生后6 d血清IL-10及NSE水平较生后3 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0及NSE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中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Glu水平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例HIE患儿发病后1天、3天、7天血清Glu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HIE患儿发病后1天、3天、7天血清Glu水平为(78.32±15.49)μmol/ml、(95.33±19.72)μmol/ml、(72.36±12.23)μmol/ml,病后1、3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69.26±9.54)μmol/ml,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病后第3天水平最高,此后呈降低趋势。重度HIE患儿发病后第3天血清Glu水平高于中、轻度组(P〈0.05)。阿氏评分值与HIE发病后第3天血清Glu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732,P=0.009〈0.05)。结论HIE患儿发病早期血清Glu水平即升高,且病情越严重,血清GIu升高越明显,提示血清Glu水平是判断缺氧缺血性后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hs-CRP、TNF-α、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HIE患儿,同期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HIE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天HIE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以入院后第3天最明显,此后呈降低趋势;HIE组重度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较轻度和中度患儿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hs-CRP、TNF-α和MMP-9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对评估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朝晖  盛蕾 《中国当代医药》2012,(6):93+95-93,9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中MMP-9水平和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8例HIE患者发病后1、3、7d血清MMP-9浓度,并与2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1)HIE患者发病后1、3、7d,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明显升高,第7天有下降趋势。(2)轻度、中度、重度HIE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表达最高。(3)轻度、中度、重度HIE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MMP-9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表达显著高于轻、中度组。结论HIE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MP-9水平即有升高,提示MMP-9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情越严重,血清MMP-9,MMP-2升高越明显,提示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探讨MCP-1、TNF-α和sICAM-1在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5例足月 HIE患儿(轻度33例,中度 19例,重度13例)及 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MCP-1、TNF-α和sICAM-1水平.结果 轻、中、重度 HIE组患儿的MCP-1、TNF-α和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轻、中、重度HIE组MCP-1、TNF-α和sICAM-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IE患儿恢复期(生后7 d)血清MCP-1、TNF-α和sICAM-1水平较急性期(生后1 d)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MCP-1、TNF-α和sICAM-1可能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中MCP-1、TNF-α和sICAM-1水平变化对判断HIE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伟  俞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30-31
目的 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新生儿的肾功能,评价肾功能指标在早期诊断及预测HIE脑损伤中的意义,为早期预测脑损伤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足月HIE新生儿89例,其中轻度41例(A组),中度32例(B组),重度16例(C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D组).生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13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轻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5);而HIE各组新生儿血β2-MG水平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且HIE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脑及肾功能损害,血β2-MG在HIE合并肾脏功能损害的早期评价及预测HIE脑损伤分度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钙离子(Ca^2+)的水平变化,探讨IL—18、Ca^2+与HIE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HIE新生儿为HIE组,对照组为正常新生儿。2组分别于生后第1、3、7、14天测定血清IL—18和Ca^2+,分析IL-18、Ca^2+的变化及意义。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3、7天血清IL—18含量较对照组均有升高,Ca^2+含量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1);且中、重度HIE患儿血清IL-18含量高于轻度HIE患儿,Ca^2+含量低于轻度HIE患儿(P〈0.01)。第14天HIE组的IL—18、Ca^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Ca^2+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检测血清中IL-18、Ca^2+水平对判断HIE脑损伤的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白介素(IL_6)、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32例HIE患儿和29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IL-6、CK—BB活性,并做对比分析。结果HIE组NSE、IL-6、CK-BB存在动态变化。HIE组血清NSE、IL石、CK—BB生后24h内即明显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后第7天轻中度HIE组NSE、IL-6、CK-BB均恢复正常,重度HIE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IE患儿血清中NSE、IL_6、CK-BB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酶学水平越高。血清NSE、IL-6、CK—BB是HIE患儿脑损伤的指标,可为HIE早期诊断及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提供依据。NSE、IL-6、CK-BB对估计HIE患儿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比色法对31例HIE患儿进行了血清IGF-1、SOD和MDA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HIE患儿血清IGF-1和SOD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而MDA水平则显著地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DA水平与SOD、IGF-1水平呈负相关(r=-0.4782、-0.5014,P〈0.01)。结论:HIE患儿存在脂质过氧化,与IGF-1存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对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 HIE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 NSE 和 cTnI 水平在出生后第1、3、5、7天的动态变化。结果2组新生儿自出生第1~7天,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自第3天开始,观察组患儿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 HIE 能降低患儿血清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病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氧自由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儿46 例(轻度14 例,中度26 例,重度6 例),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4 ml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4 ml,检测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 HIE病儿血清SOD活性在第1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的脐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脐血组(P<0.05);HIE病儿在住院治疗第7天时,血清SOD活性明显比住院第1天时增高,MDA含量比住院第1 天时减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中、重度HIE病儿经方差分析三组间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均有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自由基在HIE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清SOD和MDA可作为判定HIE的损伤程度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第3~5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中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了治疗组从第1、2、3天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5mg/(kg·d)]治疗外,两组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以足月顺产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第1、4、7天血清IL-5、IL-13、TNF-α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第1、4、7天血清IL-5、IL-13、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第4天血清IL-5、IL-13、TNF-α明显升高,且对照组的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治疗过程中,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肝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足月HIE新生儿和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血清TBA进行测定并动态观察。结果 HIE患儿血清TBA水平明显升高,但轻度HIE患儿血清TBA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TB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经过治疗后TBA水平均较前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新生儿HIE常有肝脏损害,且随着缺氧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以早期、动态反应HIE患儿肝脏损伤情况,是新生儿肝实质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对新生儿HIE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确定淮南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总胆红素变化范围,为新生儿黄疸干预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对收集的淮南地区1 2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用微量法测定生后第1~7天血清总胆红素值,计算各时间点第25、50、75、95百分位值,观察其高峰值(PSB)及高峰出现时间.随机抽取50例新生儿血清标本,用生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并同步以微量法测定胆红素值,计算末梢微量血胆红素值与静脉血总胆红素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其统计学意义,并得出直线回归方程;统计入选50例新生儿不同皮肤黄染范围相对应的静脉血总胆红素值,得出皮肤黄染不同范围相对应的胆红素估计值.结果 1 25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胆红素值的第25、50、75、95百分位值分别是:第1天58.64 μmol/L、72.51 iμmol/L、102.44 μmol/L、120.35 μmol/L,第2天105.41 μmol/L、119.72 μmol/L、150.18 μmol/L、185.30 μmol/L,第3天128.85 μmol/L、157.95 μmol/L、191.22 μmol/L、227.61 μmol/L,第4天160.24 μmol/L、191.40 μmol/L、216.65 μmol/L、277.49 μmol/L,第5天164.26 μmol/L、179.51 μmol/L、209.88μmol/L、263.74μmol/L,第6天131.87 μmol/L、172.73 μmol/L、195.57 μmol/L、231.26μmol/L,第7天118.94 μmol/L、157.57 μmol/L、204.83 μmol/L、223.84 μmol/L.PSB为294.46 μmol/L,高峰出现在第4天;微量法与生化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微量法与生化法r=0.948,t=21.067);皮肤黄染在头面部其血清总胆红素值为(112.3±6.2)μmol/L,到胸部为(165.1 ±26.7) μmol/L,到腹部为(214.0 ±30.8) μmol/L,到膝、肘为(268.5±28.2) μmol/L,到手、足心为>271.7 μmol/L.结论 安徽省淮南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l~7d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范围为120.35~223.84 μmol/L、高峰值为294.46 μmol/L,出现在第4天;以微量法检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结果准确可靠;通过目测皮肤黄染范围,初步估计其胆红素值,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