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对45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27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脑卒中组较无脑卒中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负荷值,两者均呈非杓型,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非杓型的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清晨顿服缬沙坦80mg,观察组晚间服用缬沙坦80rag。给药8周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O.05),且治疗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分别为18.8%和46.8%,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药缬沙坦可更好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高 血压合并OSAS患者(EH+OSAS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变异差异,观察非杓型血压发生率。结果:EH+OSAS组呼吸紊乱指数( R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 LAT)明显高于EH组(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明显低于EH组(P<0.01);EH+OSAS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非杓型血压比例均高于EH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血压变异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卧位及立位3 min血压测量,将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n=17)及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n=132)。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OH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5),12例(70.6%)O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存在夜间高血压及卧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呈反杓型的特点,临床降压治疗时需酌情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1、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上顿服组)、B组(早晚分服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清晨高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问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B组的nSBP、nDBP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P〈0.01)。清晨血压方面,B组患者清晨SBP和DBP显著低于A组(P〈0.05)。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A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16.7%,B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6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早晚分次给药可以较好地纠正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的高负荷状态,有利于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i103例经规律治疗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分为48例杓型组和55例非杓型组,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二维超声及SRI检查。结果:两组24h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非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两组LVEF无明显差异(P〉0.05),非杓型组左室心肌收缩应变率(S-Sr)显著低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未改变时就已出现左室局部收缩功能降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下降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组均选用缬沙坦胶囊每次80~160 mg,每日1次,用药10周,观察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2组收缩压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86.67%,舒张压为60.00%和83.33%。结论:夜间服药不仅能24 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缬沙坦降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对于夜间血压较高的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于夜间血压无明显升高的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缬沙坦具有平稳降压和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理节律,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362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5组:CKD1期组101例、CKD2期组83例、CKD3期组90例、CKD4期组56例、CKD5期组32例。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各组患者动态血压指标、昼夜节律,同时测量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CKD4、5期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高于CKD1~3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中,深杓型、杓型、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者分别占1.9%(7/362)、19.1%(69/362)、54.7%(198/362)、24.3%(88/362);CKD1~2期即可见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模式。非杓型、反杓型患者n-SBP、n-DBP、夜间脉压均高于杓型患者,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均低于杓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微量清蛋白>300 mg患者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24 h尿微量清蛋白<30、30~300 m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肾功能恶化进展,CKD患者血压水平逐渐上升,以非杓型、反杓型血压模式为主,且早期即有昼夜节律异常表现;随着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升高,收缩压及舒张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77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TOD组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非TOD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D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非TOD组以杓型血压为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52,P<0.01);(3)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大,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两组舒张压变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TOD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声学密度(AD)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根据动态血压分为杓型组30例及非杓型组3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AD技术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Ⅱ)及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PPI).结果:非杓型组24 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P<0.01).非杓型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AⅡ高于杓型组及对照组(P<0.01).非杓型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PPI测值低于杓型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患者心肌病变有密切的关系.AD技术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及其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人血压节律对靶器官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测定,通过杓型组(白昼与夜间血压变化下降百分率〉10%,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非杓型组(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10%,为血压节律消失(的血压节律变异比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结果:①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杓型组(P〈0.05);。②血压节律肖失的非杓型组病人左室重量和左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阴虚和肝阳亢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主症辨证法将8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和肝阴虚组,同期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肝阳亢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改变),肝阴虚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形改变).2组患者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P<0.05);动态心电图HRV分析中,肝阴虚组全天24 h、日间、夜间等3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较肝阳亢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此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与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8(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RV减低及其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有关.肝阴虚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有一定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动态血压和HRV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观察无症状脑梗死(ACI)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血压伴ACI(HT-A)组患者及70例高血压病不伴脑中风(HT-B)组患者分别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HT-A组夜间及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T-B组(P<0.01)。表明ACI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长效降压制剂对伴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90例2级和3级伴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氯沙坦100mg组、氨氯地平10mg组和氯沙坦50mg合用氨氯地平5mg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同时测定各组尿素氮、肌酐、血清、尿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服药6周后,联合用药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值、24h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值和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有17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显著多于对照,氯沙坦100mg组和分别有(4例)和氨氯地平10mg组(6例)(P<0.01);联合用药组血清、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值均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 长效降压制剂联合治疗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降压效果更好、降压平稳,更有利于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恢复为正常的杓型,减轻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丁瑜  陈岭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03-130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按照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形组66例和杓形组47例。分别检测动脉硬化指数、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情况。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结果:非杓形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P0.01),2组的动脉硬化指数、脉压、血压昼夜变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胱抑素、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脏损害有关,非杓型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患者按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49例)与非杓型组(83例),对患者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组年龄>6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杓型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也显示年龄增长(OR=1.071, 95%CI 1.027~1.117)、靶器官损害(OR=5.457, 95%CI 2.134~13.959)、体质指数>24 kg/m2(OR=4.341, 95%CI 1.652~11.411)、睡眠质量差(OR=2.579, 95%CI 1.039~6.403)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人、有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疗效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及早期预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