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受其感染者一直遭受着人们的歧视。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歧视,加剧了HIV/AIDS感染者人群同社会的隔离,严重影响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根据艾滋病的3个基本特点及被误解的传播途径,结合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务人员HIV/AIDS感染者歧视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为艾滋病(AJ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Ⅳ)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病。HIV阳性主要指HIV抗体阳性的未发病人群。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且社会人群对AIDS患者存在偏见、歧视等,使AIDS/HIV阳性患者面对着疾病、社会或家庭等多重压力[1]。适度压力对维护个体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的、超过个体适应能力的压力对健康是有害的[2]。因此,对MDS/HIV阳性患者进行心理压力质性研究,可以掌握其面临的压力来源,为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HIV/AIDS面临的社会压力、感受到的歧视及其反应的分析,来阐述减少歧视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作用。方法 对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选择存在HIV/AIDS患者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 HIV/AIDS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压力,43.8%的感染者感受到村民对他们的歧视。结论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从而通过减少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AIDS)患者,到1999年底共报告1.7万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其中,因注射毒品感染者占72.4%。目前我国吸毒人员68.1万,其中HIV感染者约占2%。目前惟一有效可行的AIDS防治战略就是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主体是AIDS高危人群。海洛因依赖者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类高危人群,他们对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将直接影响到AIDS的传播速度与数量[1]。本调查旨在了解武汉市的海洛因依赖者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AIDS预防的态度,为针对这类高危人群的AIDS健康教育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活动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MSM,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匿名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超过70%的MSM表示愿意接受一般的HIV感染者,而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朋友的歧视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使用感染者用过的马桶、浴盆或杯子;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性伴的歧视得分更高,主要表现为对其性权益的剥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有无接触HIV感染者影响MSM艾滋病相关歧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知识得分与歧视问卷中歧视行为得分、歧视态度得分及歧视总得分均存在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341、-0.289及-0.353,P<0.01).结论 成都市MSM对HIV感染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在同志社区开展反歧视干预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全面教育,在社区支持性环境的建立下,应积极鼓励HIV感染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张曼华 《医学与社会》2009,22(10):53-54,63
HIV/AIDS已成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严重传染病。在艾滋病还是不治之症的今天,对艾滋病的心理支持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HIV/AIDS是一种行为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加剧了HIV到AIDS的发展进程,对HIV/AID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激发了病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HIV感染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干预也能使病人重返工作,并尝试找回正常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长速度为58.7%,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助投入资金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5%.结论:河南省HIV/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政府救助状况较好.普通人群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反歧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向静 《重庆医学》2016,(12):1700-1702
近年,全球的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增长数量惊人,中国情况亦然,尤以近五年更为明显。吸毒人群由单一的社会闲散人员、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向白领阶层、演艺明星、高文化程度人群发展,并日趋低龄化。据公安部禁毒局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者已达117万人[1]。由于合成毒品有产生性冲动的特性,滥用者有出现高危性行为可能[2]。这更增加了艾滋病(AIDS)传播作为主要性传播途径的危险性。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新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感染者近9成通过性传播。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4%的 HIV感染者使用过非法药物[3]。为此,本文对合成毒品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现象与 A ID S传播的相关影响作一综述性讨论。  相似文献   

9.
丁玉兰  赵树进  蒋琳兰  陈晓晖 《广东医学》2004,25(11):1342-134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rmntm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约有3千万人死于该病。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HIV/AIDS的流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2.
清远市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清远市艾滋病(HIV/MDS)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年疫情报告、HIV/AIDS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HIV)50例,其中艾滋病人(AIDS)4例,死亡2例。2003年吸毒人群HIV抗体检出率5.62%,静脉吸毒血液传播占68%,性途径传播占22%,并已出现3户家庭的夫妻共同感染HIV/AIDS。结论:清远市目前HIV/AIDS尚处于低度流行期,但感染HIV人数逐年呈倍数增加,HIV/AIDS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减少危害的行为干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有效遏制HIV/AIDS的扩散流行甚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了解新余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合本市的切实有效的防治模式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新余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余市的HIV/AIDS的流行时间较晚,但快速增长的势头日趋明显;2004~2008年累计发现HIV/AIDS 47例,其中艾滋病人(AIDS)17例,死亡13例。性途径传播42例占89.36%,静脉吸毒传播1例,输血及血制品传播1例,不详2例,并已出现8户家庭的夫妻共同感染HIN/AIDS。95.74%(45例)的HIV/AIDS年龄集中在20~49岁之间人群,以农民(38.30%18例)和流动人口(80.85%38例)为主。结论应加大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论从何种角度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应该完全拥有和非HIV感染/AIDS人群相同的医疗权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各临床科室都有可能参与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诊治工作,外科手术相关科室也不例外。但是由于AIDS传染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心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目前在我国,外科手术相关科室对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诊疗处理过程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问题,更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模式。本文着重就建立HIV感染/AIDS外科问题的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极度恐惧、对高危人群的不良行为极端鄙视,并由歧视和敌视引发一些特殊的伦理学问题。歧视无助于对HIV感染者及高危行为人群的干预,而采取宽容策略,公正、尊重、善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则是防治工作的核心。在有利原则下,AIDS患者、HIV感染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为达到共同的目的一防治AIDS,携手合作,以宽容的心态,消除不同人群间的伦理学差异,唤起人们尊重生命健康权的意识,激发公众防治艾滋病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有效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截至2011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8万,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数约占全球的2%,属于低流行国家[1]。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是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减少社会歧视、提高感染者和患者生存质量,到2015年将艾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细胞免疫系统损害和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广泛流行,人们谈“艾”色变,不仅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甚至对艾滋病家庭也畏而远之,恐避之而不及。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HIV/AIDS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育龄妇女和儿童的感染率日渐上升,因此做好孕产妇HIV检测,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对检测阳性的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教,采取干预措施,本文是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与研讨。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逐年增多,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其感染机制复杂,相互影响并且有协同作用。艾滋病合并TB双重感染患者其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是决定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120例艾滋病合并TB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服药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