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新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排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套舒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舒适,赢得患者信赖;术后生理舒适,减轻患者痛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指标总分、生理评价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86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Bricker’s术)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36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住院号尾号偶数者分为试验组,尾号奇数者分为对照组,各组6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半小时给予预防性留置胃肠减压,试验组术前不留置胃肠减压,只有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恶心,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肠瘘等并发症时留置胃肠减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腹胀、恶心、呕吐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重置胃管率2.94%,对照组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为77.9%。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不留置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且更有利于患者的舒适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循证护理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尿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尿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引流管护理及膀胱造口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1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癌宣传教育和咨询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CGA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GA纳入临床护理干预路径中,对老年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腹壁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10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腹壁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分析。术前干预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讲明手术过程,手术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注重造口及各引流管的护理,并指导患者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和技巧等。结果10例患者术后顺利出院,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患者掌握造口袋更换及自我护理方法。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的康复,能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247-2248
目的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5-01-2011-05在延边大学医院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个月内6例出现了短暂性新膀胱尿漏;4例发生急性肾盂肾炎;7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治疗后均康复痊愈.结论 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精心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7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根据病情拟择期行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后随访4个月,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后4个月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个月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一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为68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一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并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2%。采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做好患者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及治疗患者术后合并症,并加强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男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39例,分别采用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及传统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及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尿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白天的尿控情况均好于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控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52例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回肠膀胱术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围手术期所用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态、功能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家庭情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回肠膀胱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原位尿流改道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但针对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回肠重建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后疗效及随访方面的研究很少。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6 至 2008 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回肠组,n=29)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组,n=2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修复中及修复后的一般情况、尿动力学结果、控尿能力和修复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 57 个月,乙状结肠组 55 个月。两种修复方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治疗后下床时间、新膀胱容量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回肠组治疗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回肠组治疗后储尿囊再发肿瘤 2 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说明两种重建方式应用于女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和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手术、肿瘤学等指标,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最佳术式。方法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15例和Studer原位膀胱术12例,其中男性分别为14和10例,女性分别为1和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4.47±11.31)和(69.33±10.46)岁,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79±1.82)和(2.63±1.00)cm。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Bricker回肠膀胱术和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22.00±131.97)和(370.00±104.1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3.33±377.43)和(575.00 ±491.52)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14.26±357.03)和(320.00±413.12)ml,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9.40±4.48)和(23.92±11.25)d。随访3~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Studer原位膀胱术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输尿管套叠,输尿管镜下将其顺利还纳。Studer原位膀胱术后3个月时,患者白天控尿率和夜间控尿率分别为83.33%和75.00%;术后6个月时,患者白天控尿率和夜间控尿率均为100%。术后病理类型,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0例,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4例和腺癌1例;Studer原位膀胱术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例,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6例和腺癌4例。术后病理分期,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pT2aN0M05例,pT2bN0M09例,pT2bN00例,pT3aN0M01例;Studer原位膀胱术组pT2aN0M02例,pT2bN0M07例,pT2bN2M01例,pT3aN0M02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6.
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尿流改道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例37例,其中回肠膀胱术14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结果]回肠膀胱手术组与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4例,回肠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1例,术后两个月复查B超积水消失.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全切是膀胱多发肿瘤及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部分特殊病例可选择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0月该院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于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全切,采用经尿管逆行放置双J管,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膀胱术中置入双J管,操作时间2~4 min,单侧平均置入时间为(2.8±0.6)min,住院时间为(13.0±0.8)d。5例患者术后排尿恢复较好,且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尿漏和感染。结论 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应用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不破坏气腹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其是一种在新膀胱术中安全、有效且便捷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11例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肠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19.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67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其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7例患者中伴有抑郁状态35例,占52.2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抑郁与家属关心程度、住院费用、自身健康评价、知情与否、疼痛程度、生活事件(LE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P因子)等因素有关(P<0.05);经心理干预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心理,及时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