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其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相关资料,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生化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121例梅毒患者中,58例被确诊为神经梅毒。该58例患者脑脊液TPPA均阳性,其中TRUST阳性29例(50.0%),白细胞升高49例(84.5%)、蛋白升高35例(60.3%)、免疫球蛋白IgG升高56例(96.6%)、IgA升高32例(55.2%)、IgM升高41例(70.7%)。与非神经梅毒患者相比,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生化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诊断神经梅毒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其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几种诊断方法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32例病期大于1年的潜伏梅毒、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的无神经症状的梅毒患者抽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CFS)白细胞和蛋白常规和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梅毒患者CFS五项检测,有21例出现阳性,其中5项全部阳性有1例,3项阳性4例,2项阳性4例,1项阳性12倒;常规检测发现7例异常(21.88%),其中3例(9%)蛋白和5例(16%)白细胞升高,5例(16%)VDRL阳性患者同时出现RPR和TPPA阳性,7例(22%)RPR阳性患者同时出现TPPA阳性,17例(53%)TPPA阳性有10例其它4项皆为阴性。结论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其脑脊液存在异常,可能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应及早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nurosyphilis,NS)的临床特点并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对11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例NS均被确诊,无症状NS 7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脑实质梅毒1例.其中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阳性者11例(100%),蛋白增高者9例(82%),细胞数增高者7例(64%).血清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RPR)都是阳性.结论 NS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尽早发现无症状型NS,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可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RPR对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腰椎穿刺的HIV阴性且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梅毒患者共126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患者59例,非神经梅毒的普通梅毒患者67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脑脊液白细胞和脑脊液蛋白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NLR和血RP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Youden指数并确定诊断最佳截断值。结果 (1)无症状神经梅毒组血清RPR、NLR、脑脊液白细胞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均高于非神经梅毒的普通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16)vs. 4(2~8);(2.86±1.07) vs. (2.17±0.78);10(7~18)vs. 2(2~4);34(25.9~45.0)vs. 23.4(16.3~33.4),均P<0.05]。(2)NLR和血清RPR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53,灵敏度分别为0.695、0.831,特异度分别为 0.672、0.552。结论 NLR和血RPR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血NLR在预测无症状神经梅毒的特异度高于血RPR。高水平NLR(NLR≥2.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 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12.1)岁,平均病程(5.1±1.7)年。早期梅毒患者1例(1.7%),晚期41例(70.7%),不明分期16例(27.6%);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27例(46.6%);驱梅治疗患者54例(93.1%),未经治疗4例(6.9%);重复驱梅治疗患者15例(25.9%)。腰椎穿刺结果显示,5例患者疑似神经梅毒,均出现脑脊液WBC升高,其中1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PPA)阳性;3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经头孢曲松强化驱梅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例在腰穿前3~6个月血清RPR阳性,RPR波动于1∶1~1∶2。结论 血清RPR阴性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7.
神经梅毒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勇通  姚龙腾 《中原医刊》2007,34(16):52-5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中,间质型6例,其中1例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血管梅毒;实质型17例,其中15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梅毒。23例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TPHA均阳性,17例脑脊液RPR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梅毒全身症状不显著,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22-25
目的对比HIV阳性与HIV阴性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HIV阳性和HIV阴性经腰椎穿刺明确为神经梅毒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梅毒治疗史、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梅毒分型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组375例,HIV-组141例。HIV+组男性363例(96.80%)多于HIV-组的92例(65.25%)(P0.001),HIV+组中位年龄35(30,42)岁小于HIV-组的56(48,64)岁(P0.001)。HIV+组Log2血RPR滴度的倒数≥32共282例(75.20%)多于HIV-组的67例(45.16%)(P0.001)。HIV+组脑脊液TPPA阳性260例(53.33%)及Log2脑脊液RPR滴度的倒数≥1的共53例(14.13%)均少于HIV-组的131例(92.91%)及72例(51.06%)(P0.001)。HIV+组脑脊液糖、氯化物均低于HIV-组(P0.001)。HIV+组无症状神经梅毒345例(92.00%)多于HIV-组的60例(42.55%)(P0.001)。HIV+组脑血管炎型8例(2.13%)、脑实质型7例(1.87%)均少于HIV-组的22例(15.60%)、56例(39.72%)(P0.001)。结论 HIV阳性神经梅毒中男性患者、血RPR1∶32、无症状神经梅毒均多于HIV阴性者。而HIV阴性神经梅毒的年龄、脑脊液TPPA阳性率、RPR阳性率、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脑血管型和脑实质型发病率均高于HIV阳性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如何防止漏诊误诊。方法:神经梅毒35例患者,脑脊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结果:35例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69:1,起病年龄为30~72岁,平均(49.3±11.4)岁;临床上首发症状多样,误诊率高达74.3%;血清和脑脊液的TPPA阳性率均高于RPR;患者中脑脊液压力增高25.7%,蛋白增高68.6%,白细胞数增高34.3%。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应将梅毒血清学检查列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规筛查项目,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赵金柳  肖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83-4485
目的:探讨晚期梅毒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123例为有症状的神经梅毒,9例患者为无症状神经梅毒,21例为隐性梅毒。分析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脑脊液 RPR 滴度变化,比较滴度升高患者与未升高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复查 RPR 滴度,48例患者滴度升高,占31.4%;15例患者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余升高2倍。48例滴度升高的患者,隐性梅毒患者4例,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升高,有症状神经梅毒43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治疗1个月后滴度升高比例最高。123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复查脑脊液 RPR,7例患者脑脊液 RPR 滴度升高,占5.7%。男性,年龄36岁~45岁的患者,治疗后 RPR 滴度升高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0.01)。结论晚期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1个月,有部分患者 RPR 滴度反而上升,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必要时进行重复驱梅治疗,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洪俊  饶永彩 《四川医学》2010,31(11):1686-1688
目的比较传统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用于诊断神经性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RPR是否能用于神经性梅毒的诊断。方法采用RPR、VDRL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对244例患者(有症状型神经梅毒9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18例;一期梅毒5例,二期梅毒7例,潜伏期梅毒65例;经治疗的梅毒50例和其它非梅毒性神经系统疾病90例)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RPR脑脊液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77.8%。VDRL试验脑脊液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70.4%。结论 RPR和VDRL都用于测定CSF标本时,两者具有相似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PR可以代替VDRL用于神经性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误诊情况。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中年人群发病,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以间质型为主,脑膜血管梅毒多见;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其中2例有白细胞增高;早期均有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分型有关,误诊率高。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结合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4.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为探讨梅毒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检测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3681例待检者、113例梅毒患者、100例正常人进行RPR与TPPA联合检测和分析.结果:3681例待检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66例,阳性率为1.79%,TPPA阳性79例,阳性率为2.15%.113例梅毒患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86例,阳性率为76.1%,TPPA阳性113例,阳性率为100%.100例健康体检者RPR和TPP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TPPA和RPR都是快速有效的梅毒检测方法,但确诊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梅毒孕妇及其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 对40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婴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 40例梅毒孕妇中,潜伏梅毒占87.5%,TPPA检测均阳性,RPR阳性的有35例,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的有14例(35%),有骨损害表现的6例(15%),由于母亲忘梅毒而就诊的16例(40%),RPR检测阳性33例(82,5%),滴度介于1:1~1:64之间,2例RPR异常增高,滴度为1:128。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45%患儿淋巴细胞增高,50%蛋白增多,22.5%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结论应重视妊娠期梅毒筛查,对于确诊的先天梅毒患儿,注意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为正确评价病情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观察(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丁岩 《北京医学》2010,32(11):866-86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并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梅毒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特征:①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出现与病变部位相关的多种临床症状;②腰穿检查可发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无明显变化;③血清及脑脊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是确诊的必要依据;④影像上病灶多变、呈游走性;⑤脑血管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无特异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性血管炎的诊断应结合个人生活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尤其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青年卒中患者,要高度重视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的血清学诊断和疗效判断。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对1257例梅毒和98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测试。在苄星青霉素治疗后,1257例梅毒患者使用RPR随访了24个月。98例妊娠梅毒患者中,66例妊娠梅毒患者治疗组和32例未干预对照组进行了新生儿存活率和先天性梅毒儿发病率比较。结果:在1257例梅毒患者青霉素治疗24个月后,455例一期梅毒患者转阴数为387例(85.05%),589例二期梅毒患者和213例潜伏期患者转阴数分别为539例(91.51%)和102例(47.89%),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的转阴数和转阴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和二期与潜伏期梅毒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8例妊娠梅毒中,66例妊娠梅毒治疗组新生儿存活63例(95.45%),较之32例未干预对照组13例(40.63%)明显增高(P〈0.05);66例妊娠梅毒治疗组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13例(19.70%),较之32例未干预组为22例(68.75%)明显降低(P〈0.05)。结论:梅毒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妊娠梅毒患者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降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TpN15-17-47-ELISA、RPR和TPPA三种用于梅毒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三种方法分别检测50份无梅毒病史健康人血清、11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肾病综合征(NS)及122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梅毒抗体,对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TpN15-17-47-ELISA对所有健康人血清、RA患者及NS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梅毒患者血清标本检测阳性率为97.5%,与TPPA(96.7%)相似(P〉0.05),且均高于RPR(80.3%)。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以重组融合蛋白质rTpN15-17-47为抗原的ELISA有望成为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梅毒患者血清学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