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随机选取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采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内径情况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左颈总动脉内径、右颈总动脉内径、左颈内动脉内径以及右颈内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的PI、RI比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颈动脉彩超结果,划分三组,比较各组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组70例、中度狭窄组90例、重度狭窄组80例,三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狭窄组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检出率、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两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应用颈动脉彩超,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卫康玲  刘春利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24-152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动脉声像图,对异常声像图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例所占比例为77.3%(119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9.2%、34.8%。结论:颈动脉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彩超技术可准确检出颈动脉疾病,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与TCD检查,比较他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阳性率。结果:两组检查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测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将颈动脉超声与TCD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查阳性率,优势互补,较准确地判断预后,早期干预,增加病变治疗机会,提高病变治愈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彩超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7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3例无高血压、无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速度、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5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5.3%.患病组颈动脉IMT[(1.25±0.33)mml和对照组IMT(0.62±0.15)m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腩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植入术的病人作为研究组,90例药物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病人作为对照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对所有病人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结果 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95,P<0.05)。研究组亚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有两种以上血管性危险因素、缺乏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较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能更有效且安全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术后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01-103
目的探讨诊断颈动脉狭窄采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结果及敏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320支颈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出8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为87支;血管超声检查出73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81支。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诊断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在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上较脑血管造影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在颈动脉轻度、中度狭窄的诊断上能够取得与脑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效果,不过在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诊断上准确性较低,临床可在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筛检中应用血管超声,并结合脑血管造影作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纳入3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情况,观察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实施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两者联合检测,检测准确率较高,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戴爱云 《当代医学》2010,16(14):55-56
目的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8.75%,50.00%和22.5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与 TCD技术联合应用对 TI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了 78例 TIA患者的颈动脉彩超与 TCD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彩超与 TCD检测可分别获得 TIA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讨论 :颈动脉彩超与 TCD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TIA患者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卢李华  李仙  周聃 《当代医学》2021,27(31):1-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通过病理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确诊后,应用高频彩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的诊断率,通过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准确探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的IMT增厚程度均较高(P<0.05);研究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出斑块总数45处,对照组检出斑块总数13处,研究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通过斑块分布位置可以发现,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数量明显高于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斑块数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所含斑块数量明显较多(P<0.05),且研究组检出斑块中软斑的数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数量(P<0.05);经高频彩超辅助检查后诊断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 应用高频彩超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提升诊断率,能明确了解患者疾病的不同状态,有效反映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进展情况,同时能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1例。根据彩超诊断患者的劲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分成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以及轻度狭窄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随访结果。对比各组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各组斑块的检出情况,分析颈动脉彩超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的IMT、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随访6个月,221例糖尿病患者中,总计78例(35.29%)出现单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3例(33.03%)发生严重脑血管意外事件,另70例(31.67%)患者仅为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IMT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重度狭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IMT均分别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轻度组,中度组亦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01)。重度狭窄组患者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PI/RI指数异常、以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者疾病的狭窄程度与颈总动脉的IMT、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预后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超对于诊断糖尿病患者合并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价值重大,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76例脑血管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并对2组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类型、狭窄程度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率为78.95%(30/38)明显高于对照组36.84%(14/38)(P0.05);观察组各段血管主要以软斑为主,然对照组主要以硬斑为主。结论临床采用64排螺旋CT用于临床诊断可有效判断患者动脉内斑数量及性质,同时还可有效评估患者血管闭塞及狭窄情况。因此临床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娜  冯华  王付发 《广西医学》2010,32(12):1504-15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95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及9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9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检出率为82.1%;对照组9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检出率为6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98例,异常检出率为83.0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7例,异常检出率为2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重要的致病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检测手段。结合彩超的检验原理,对彩超与其他检测手段联合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的临床试验进展展开讨论,有助于对未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测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周琳  王立  彭超  伍宇华  黄欢 《中外医疗》2014,(15):183-185
目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为其临床检测、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5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2只眼)为研究组,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记录其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对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眼部相关疾病。结果经过相关检查后,研究组52例患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其多普勒彩超结果显示,患者患侧与健侧劲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IMT值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SV与EDV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多存在颈动脉狭窄,因此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与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ApoB(载脂蛋白B);结果: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敏感性96.76%、阳性预测值96.76%、阴性预测值100%,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TG、TC、LDL、ApoB水平低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HDL和ApoA-Ⅰ水平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论: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检查经临床确诊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的颈动脉,并与80例非心脑血管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08例(79.4%),明显高于对照组(16.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颈动脉内斑块位置、范围和类型,可列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